天天看点

如果《永乐大典》被找到,那意味着什么?

如果《永乐大典》被找到,那意味着什么?

编修《永乐大典》

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大学士解缙在南京编纂《永乐大典》。

朱棣诏谕:“天下古今事物,散在诸书,篇帙浩穰,不易检阅。朕欲悉采各书所载事物,类聚之而统之以韵,庶几考索之便。”

把编纂大型类书的目的和方法作了明确交待,并对编纂的范围作出要求,“自有契以来,凡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集为一书,毋厌浩繁。”

解缙等召集147人,匆匆编纂,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初稿完成,定名《文献大成》呈上。朱棣阅后,不甚满意,说“所进书,尚多未备”,过于简单,采摘不广,遂命重修。

如果《永乐大典》被找到,那意味着什么?

重修《永乐大典》

永乐三年(1405年),再命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姚广孝,礼部尚书郑赐,侍读解缙等人主持重修。

《永乐大典》编纂时组织机构严密、分工精细。最高负责人是监修,由姚广孝、郑赐、解缙担任。

以下是副监修,由刑部侍郎刘季篪、通政司右通政李至刚,翰林院修撰兼右春坊右赞善梁潜担任。

监修以下设都总裁、总裁、副总裁,其次为纂修、编写人、缮录及圈点生等。层层负责,分工细致,纂修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如果《永乐大典》被找到,那意味着什么?

《永乐大典》的编纂,全书依照《洪武正韵》的韵目,“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编辑方法,将大陆自古以来所有书籍中的有关资料,整段、整篇,甚至整部地抄入。

当时辑入的图书达七八千种,包括经、史、子、集、释藏、道经、北剧、南戏、平话、工技、农艺、医药、志乘等门类。经过三年的紧张编纂,到永乐五年十一月完成。

《永乐大典》成书后,分别装订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总计约三亿七千万余字,它是大陆历史上空前的最大的一部类书,也是中华民族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如果《永乐大典》被找到,那意味着什么?

《大典》遗失

《永乐大典》正本已经杳无音信了,侥幸逃过明末战乱的《大典》副本也有两千多卷的残缺。

在整个清王朝,《永乐大典》被学者和统治者们重新重视和使用,也经历了被偷盗、焚烧和劫掠的悲惨命运,最终于1900年八国联军进占北京时被毁灭了。剩下的约四百册零本被八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十个机构收藏。

即使是这样,《永乐大典》这部奇书在今天仍然以其巨大的资料和文物价值而受到学者们的青睐。

如果《永乐大典》被找到,那意味着什么?

如果找到《大典》,意味着什么?

如果《永乐大典》被找到,它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拥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它保存了大量古籍,是古代文化的一次总结。其次,在古籍的整理方法上,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最后,它可以作为校书的依据,对书中的论误有很高的价值。

如果《永乐大典》被找到,那意味着什么?

举例来说,《大典》中有关宋元史料,极为丰富,清人法式善说:“苟欲考宋元两朝制度文章,盖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者焉。”这样的称誉并不过分。

如卷一四六二○――一四六二九收有《吏部条法》一书,这是一部有关宋代官吏铨衡、考绩制度的档案汇编,所记截至南宋理宗一朝,可补《宋会要》修至宁宗朝为止的这一段空缺。这将更有利于我们对宋代职官制度的研究。

如果《永乐大典》被找到,那意味着什么?

监修《大典》的姚广孝,本医家之后,担任医学副总裁的赵同友、蒋用文又是太医院的名医,《大典》医学部门不仅编纂精审,而且征引医籍特多。

清人在辑佚《大典》时仅辑出二十一种,现存《大典》至少还可辑出五十多种,这些医籍都是远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之前的宋元医学名著,内容包括内、伤、五官、儿、妇、产等诸科,所记验方,均切实可行。

《大典》中还有不少医案验方,对治疗疑难杂症,亦颇有功效。这些医药著作,对研究古代中医学、药物学以及继承和发展中医事业,都有值得参考和借鉴之处。

如果《永乐大典》被找到,那意味着什么?

最后还要说一句,寻找《永乐大典》,是有着它特定的历史与现实的意义的:20世纪对于中国来说,是以屈辱开始的,经过100年的奋争,中国终于以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雄姿迈向21世纪。

显然,找寻那些失落了的祖国文明,特别是找寻那些重要的文化遗产,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其意义不言而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