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俗俚语|冬至晴,过年淋:今年春节我们大概率要在雨中度过

作者:彩色港

感谢无为春节民俗,让我成了一个“俗人”

▓ 陈修强

冬至晴,过年淋

再过十几天就要迎来虎年春节,我看了下未来十五天的天气趋势,从1月21号到2月2号只有两天不下雨,这个春节我们大概率要在雨中度过了,看来那位在邮票上把老虎画成“愁虎”的画家似乎真的有先见之明(呵呵),这自然让我想起在无为有关过春节的一句俗话:冬至晴,过年淋,意思是说冬至那天如果天晴的话,那么春节就很可能会下雨,所以无论少时还是现在,冬至那天我都希望是下雨的,宁可当天给祖先上坟时多有不便。

过了冬至,离春节也就不远了。只是腊八在无为并不流行,无为渐有过年氛围是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

张家不打轿,倪家不送灶

腊月二十三是送灶节,在无为大部分地方都要做一种叫做“送灶粑粑”的美食,同样也产生了一个俗语:张家不打轿,倪家不送灶。倪姓人家要想吃送灶粑粑只能靠亲戚送来,我小时就每年给倪姓舅舅送去粑粑。

至于张家女儿为什么只能借别人的轿子出嫁,无人知道个中原因,而“倪家不送灶”,据一倪姓同学告知,是因为倪姓祖先与灶王爷不和,所以倪姓不送灶神。

还有一种说法是:倪家祖先原来流浪街头,不知道姓氏,无家自然也就没有灶台,当然不可能送灶。后来倪姓发达了,为感谢周边人的救济,就谦卑地自姓为“倪”,即“人儿”的意思。

民俗俚语|冬至晴,过年淋:今年春节我们大概率要在雨中度过

灶王爷像 IC photo

初一动了针和剪,口舌是非皆难免

过了年三十,就是大年初一为代表的“三天年”。特别是大年初一不能拿针动剪,据说是因为尖锐的物品在这天会形成煞气,会把喜气给冲掉。倘若一不小心扎破了手指,那更预示今年会有血光之灾。动针剪,还会把财路剪断,针或剪刀会刺到财神爷的眼睛或剪到财神爷。现在想来,这无非是人们忙碌劳作了一年,为了使春节期间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娱乐,而找的一种善意的借口。

吃干饭,富一年

大年初一早上吃稀饭,就表明一年到头都不能吃干饭。在过去粮食紧缺的年代,习惯早上吃稀饭的我对初一早上仍吃干饭很不习惯,就顺手舀些鸡汤放在碗中,一举两得。

另外,大年初一忌煮新饭,要吃除夕留下的过年饭。寓意去年的东西吃不完,到今年还有剩余。

当在网上看到这个资料时,我才明白一贯勤劳的母亲并不是“懒”,而是“原来如此”。我猜母亲也可能不知道她这样做的原因——代代相传下来的习俗早已成了一种融入我们血液的基因。

动扫帚,招霉运

年初一是不能洗衣、倒污水、垃圾、扫地的,据说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和初二,因此这两天不要洗衣服、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费钱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如非要扫地不可,也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在无为,我印象中是没有初五迎财神的习俗,一般大年初三的傍晚,父亲就会把这几天集中起来的垃圾全部装到簸箕里,然后送到门外扔掉。

父亲还会点燃一挂鞭炮,告诉我这叫“送年”,预示着“三天年”已经过去,不听话的小孩子可以开打屁股了。鞭炮的声音依旧响亮,但在我听来却是那般的不舍,我不知道我不舍的是什么,是可口的饭菜,还是整洁的新衣,还是几毛薄薄的压岁钱,还是不要劳动的舒服?

七八出,八不归,初九初十往家lei

转眼到了初七,在无为被称作“上七”,少时的我就常想既有“上七”,那是不是还有“下八”呢,然而我在父母那里并没有问到答案。只是告诉我初七这天不要出门走亲戚,初八那天如去亲戚家,最好住下,初九方可回来。如今才知道,原来初七是传说中的“人日”,所有人的生日,自然要庆祝一番,与“上下”无关。至于“八不归”的原因,则望万能的无为网友告知。

正月十五闹“汤圆”(原谅,这是我自编的)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在我的少年时代,过节对于我们来说,只有吃的含义,毕竟人们缺少什么就会关注什么。至于元宵看花灯,饭都吃不饱的年代,哪有什么心思去城里观灯呢。而且在无为,一种叫“汤果面”的食物取代了元宵的位置,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汤果面由白到红再变紫,是不是也暗含了一种对我们日后人生的期许呢。

过了正月十五,也就意味着整个新年春节的彻底结束,开始新一个轮回。不变的是时间的流逝,变化的是人们增长的年龄,就这样一代代在无为这块土地上生存、离开直至消失。

感谢无为民俗,让我们成为一个个爱好人间烟火、世俗而不低俗的“俗”人。

民俗俚语|冬至晴,过年淋:今年春节我们大概率要在雨中度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