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5位新乡人入驻下淤,共建未来乡村

记者 王红岭/文 罗东哲/摄 通讯员 方淑琦

发布衢州市首例 引进艺术类人才政策

沿着艺创花街往里走,两山书房、非遗小屋、风物集、艺宿家漫生活空间、魔方童书馆、霞洲艺术村等地标性建筑次第呈现,散发着浓浓的艺术气息。前不久,刚荣获下淤村“荣誉村民”的15位新乡人,便大多入驻于这些艺术空间。其中,艺宿家漫生活空间、魔方童书馆的经营者叶月明、关安琪,便是这15位新乡人中的两位。

“下淤村依山傍水,生态宜居,马金溪绕村而过,非常适合开发水上运动。早在2019年我就到这里经营斑马户外运动项目了,策划了一些企业团建、学生研学活动,很受年轻人欢迎。”叶月明告诉记者,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来,也直接带动了下淤民宿、农家乐的发展,他自己也萌生了经营民宿业的想法。

恰好此时,衢州市启动了未来乡村试点建设,下淤村作为试点乡村,紧扣“艺创小镇·乐活下淤”主旋律,要打造集“自然味、烟火味、人情味、生活味、乡韵味、人文味、农业味、诗画味、科技味”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化的未来乡村样本。

那么,如何才能搞活未来乡村建设?开化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专门针对下淤未来乡村建设制定出台了“艺创园区”文化艺术人才引育办法,从人才政策、房屋无偿使用、荣誉村民待遇等方面为艺术家们量身打造“安心屋”,这也是衢州市首例引进艺术类人才政策。

新乡人, 给未来乡村建设注入新动力

栽好梧桐树,凤凰自然来。下淤村用实际行动和自身魅力证明,美丽乡村也能吸引人才。2020年,北京农道宋庄3位“国字号”大师走进下淤,一下子被这里依山傍水的优美环境所吸引,成为首期入驻艺创小镇的艺术家;2021年,又有11位艺术家、7家非遗工作室和企业成功落户。这其中,就有叶月明的同门师妹关安琪。

关安琪女士是澳洲旅游学硕士,2021年6月第一次来到下淤,就被下淤美丽的风光、淳朴的风土人情、良好的文旅业态吸引了。“我比较关注旅游业态的可持续发展,从整体环境、硬件设施、政策扶持、项目开发、消费群体等方面综合考察之后,便决定留下来,共同建设下淤未来乡村。”关安琪告诉记者,2021年9月,她便签署了合同,与叶月明一起筹备艺宿家漫生活空间、魔方童书馆。

“艺宿家漫生活空间定位是青年文旅项目,消费群体以年轻人为主,内设4间民宿,还是摩巡·霞洲驿站——开化站站点。”关安琪介绍,根据客户需求,他们可提供私人订制服务,为游客策划团建项目、篝火晚会、水上运动等。年轻人来到漫生活空间,还可以体验沙狐球、剧本杀等娱乐项目。

魔方童书馆定位是研学体验馆。一楼是绘本阅读区,二楼是手工DIY体验区,三楼是太空舱体验区。“我们把这里打造成太空科学研学基地,提供研、学、游一条龙服务,学生和家长来到这里,不仅可以听讲座,学习太空科学课程,进行太空观测,还可以在下淤体验水上运动、篝火晚会,晚上再回来入住太空舱。”叶月明说,“我们都是未来乡村建设者,留下来,才能让下淤的未来变得更美更宜居。”

“下淤村先后有偿收储了36栋村民的土木结构老屋,以‘微改造’方式打造了一栋栋既充满田园野趣,又不失现代气息的建筑,并专门命名为‘霞洲艺术村’。我们还与20余位艺术家签订了入驻意向书,同步改造了8至10栋房屋,持续植入高品质文化艺术品牌内涵,在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进一步激活乡村文化产业发展。”音坑乡相关负责人说,新乡人给我们带来新的理念、新的气息、新的人气,他们的入驻有力促进了下淤文旅、产业发展,给未来乡村建设注入了新动力和新业态。

【来源:衢州晚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