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何不留着赵国俘虏,而是选择了全部消灭?

长平之战赵军惨败,留下了四十余万的俘虏,如何安置这些俘虏,成了摆在秦国面前的一道难题。

眼下的赵军的四十万俘虏,每日消耗的军粮就让秦国力不从心了。长平之战劳民伤财,到如今秦军自己的粮草供给都已经十分紧张,很快就会有缺粮的危险。

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何不留着赵国俘虏,而是选择了全部消灭?

此外,赵国俘虏还是个未知的隐患,是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留在军营里面肯定行不通,迁到秦国土地充斥其民,很可能导致相互仇杀和战乱,甚至有人还有可能暗自和赵国私通。

如果放回赵国,只要赵王振臂一呼,他们必定能够被重新招募起来,三年长平大战秦军死伤过半,足以窥见赵军战力之强悍,如果他们再次被招募起来,必定知耻而后勇,成为秦军的心腹之患。

事情考虑到这里,众人心里明白,只有一种方法,才能够使秦国永绝后患,那就是——杀。

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何不留着赵国俘虏,而是选择了全部消灭?

秦昭襄王虽然杀伐果断,但是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屠杀四十万手无寸铁的俘虏。这种事情一旦做下,虽然能够极大地震慑敌人,但也无疑会留下千古骂名。于是,秦昭襄王没有知会白起,便回到秦国了。行前还留下口谕,让白起便宜行事,全权处理长平的战俘问题。

王乾茫然了,王翦也迷茫了,司马梗也心悸了。他们知道秦国的选择,就是杀掉战俘;也知道,秦昭襄王是不愿意背负这个骂名的。

当时的人对于杀害投降俘虏的事情,都很忌讳。秦昭襄王本人更是不能背负这个坏名声而引起天下人的公愤,而白起是统帅,是秦军之中谁也无法逾越的人,这件事只能由他去做。

下决心杀害四十万赵军已然艰难无比,但是还有更加艰难的事情摆在后面,那就是如何动手。要知道,那可是整整四十万人马,就是一个个站在那里任秦军砍杀,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够杀完。若是在动手之前被他们察觉而有所防备并奋起反抗,秦军大营必定会乱作一团。

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何不留着赵国俘虏,而是选择了全部消灭?

于是,白起下令,趁着赵军还没有丝毫防备,把他们驱赶到阳谷方向。将40万名赵国俘虏分为10个大营,让10个将领分别统领,同时还调拨了20万名秦军负责维持治安。

白起为了不引起俘虏的怀疑,还下达了一份假的诏令,让他们准备好明日接受秦军的选拔,凡是合格的人,都会被充到秦军的军营当中,不合格的人,都会给予路费,遣返回到赵国。赵军俘虏感恩涕零,却不知这份假的诏令背后隐藏了巨大的杀机。

这夜,秦军将10个大营的俘虏集中驱赶到了一个山谷,继而分兵堵住谷口。再将无数的山石和点燃的木柴从两侧的山崖上一股脑地砸将下来,等待俘虏们的是如暴雨般砸来的山石和火种。

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何不留着赵国俘虏,而是选择了全部消灭?

此时的赵军饿得一点力气都没有,根本无力反抗,大部分要么被柴火烧成焦尸,要么被山石砸破脑袋,甚至被巨石整个儿地从身上碾过去,变成一摊肉饼,偶尔有几个强壮些挣扎着爬到山上的赵卒,也迅速被山顶的秦军杀死,并扔回山谷之中。

整整一个晚上,秦军数十万大军都如同疯子一般杀红了眼,黑夜见证了人性的丑恶。第二天,天空忽然飘下了瓢泼大雨,似乎是对数十万亡灵的沉痛哀悼。

唐开元十一年(723年),唐玄宗李隆基巡幸至此,还能够看见漫山遍野白骨森森的景象。为了安抚他们的亡魂,唐玄宗亲自致祭,命高僧设水陆法事七昼夜,超度坑卒亡魂,并将该谷命名为“省冤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