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双减"后,父母的焦虑如何减少?

作者:光明网
"双减"后,父母的焦虑如何减少?

绘制黄金

减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作业和校外培训的工作量。"双减"政策自今年7月底正式落地以来,讨论无穷无尽,几乎每一项"双减"政策都会跟着一轮口型同步,老师、家长、学生、教培机构从业人员,每个人的立场都不一样,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

拭目以待,为什么不呢?焦虑,焦虑。整顿培训机构市场混乱,使家长免于陷入教育"内在体积"的焦虑,但教学机构的"手杖"却被拆除,家长们新一轮的焦虑出现了。仔细观察,焦虑只有一个核心问题:担心孩子的完全放松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

有家长认为,失去教学机构,经济条件允许家庭要求辅导"一对一"辅导,而普通工薪阶层的人负担不起补习费用,担心差距会拉大;

在"双减"政策实施到一半后,学校正试图将"双减"政策付诸实践,孩子们的课业压力得到了明显缓解,只是家长的焦虑还没有找到一席之地。

"双减"是一个无止境的话题

10月18日15时20分,河西区解放南路一所小学。

离学校还有10分钟,街上到处都是父母接送孩子,他们以35人为一组,谈论着除了这些之外的所有事情 - 你的孩子回家后会做什么?他在课堂上感到"饱"吗?他还在上网课上吗?这些话题从学期开始就一直在谈论,现在学期过半,这个话题仍在持续的热议中。

有家长说:"我的孩子回家就是去玩,完全放松,既不做作业也不补习,这学期感觉她特别放松。另一位家长回答说:"给她买一些练习册,虽然老师不放作业,但是我们的父母要注意一下。我的孩子每天晚上必须花1个小时进行审查和预览。"

两人的谈话越来越多,那里的几位家长就教学和培训机构存在的原因进行了"辩论"。有家长说:"不补习班总能感觉到缺点是什么。过去,孩子们的日程安排很满,学校马上送到补习班继续学习,虽然辛苦,但也很值得。现在,没有补习班,他整天在家里什么都不做。另一位家长说:"我的孩子没有上过补习班,总觉得父母花钱,占用孩子的休息时间是不值得的。然后一位家长插话说:"要看孩子,有的孩子吸收得好,钱值得;人们是否听认真、专心致志的孩子,并使用补习班?"不知道是哪位家长说了这样一句话,"辩论"突然停止了,但仍然没有定论,预计第二天"辩论"还会继续。

几分钟后,第一批学生放学后在老师的指导下下到分发点,一个"老师再见,同学再见",每人跑到家长那里。家长抱着孩子的小手,首先要问的肯定是:"家里还有作业吗?"

学校老师没有因为"双减"政策放宽对学生的要求,一位班主任放学后采访了两位家长。这两个孩子有一个共同点 - 他们从长假回来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他们经常在课堂上分心。老师说:"我们从课堂上注重效率,这节课要讲几点知识,你可能会错过几分钟的分心。现在家庭作业有时间限制的要求,所以家庭作业是内容的本质,你去上课,家庭作业一定很难。"

从老师的警示可以听见,"双减"政策来看,学校的教学工作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讲课要求,学生需要投入到听课上,家长也要跟上学校的步伐,是否要改变过去的旧方法,适应现在的新政策?

有理由"平躺"但没有勇气

"双减"并不意味着懈怠,那么大学就得看结果了。妈妈每天都在小玉的耳边说这句话。小宇今年小学四年级"双减"政策落地,他人生最大的变化就是在家的时间也变得多了。

从去年以来,小宇的课后课就没有中断过,因为妈妈坚信这样一句话:"一两年能玩,三年就开始爬山""为了帮助孩子,让他在登山过程中安装一个"小马达",妈妈咨询了一些校外教学和培训机构,给小宇选对了课程,甚至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小宇都没有休息。

突然,"双减"政策来了,课后课程线下取消,线上课程可以有条件进行,只有周一至周五,不允许休息日。在小宇看来,这个政策实在是太"解窜"了。"我不想去补习班,特别是在周六早上,当我被我母亲叫来的时候,"他说。"八九岁的孩子,每天在'祈祷'补习班关门。不加掩饰,梦想真的成真了,而且来得"太晚了,无法阻止"。

小宇因为"双减"政策的支持,他可以有名的在家休息,但妈妈经常对他说:"越是减轻负担,越要铆足学习,你的同学们都在黑暗中打吧。"妈妈的话似乎有些道理,小玉不敢跟妈妈吵架,网上课还是没有减少。

"很多家长都说,'双减'政策给了家长和学生一个'平躺'的理由,但我没有勇气'平躺'。小玉妈妈说:"我也希望孩子没有压力进入高中、大学,但以后还不用看到录取结果?"她特别想拥有'超能力'来预测未来,先看看未来的孩子是怎么处于一种状态的,省时间后悔。

每个父母都不能把赌注押在孩子的未来上,为了不让孩子落后,一定会尽一切努力。"阅读和学习肯定是现在和未来的,这是最终的答案。小玉的母亲明白这一点。

"双倍减免"后的周末。

一方面,教育部门大力实施"双减"政策,特别是在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在校学生负担方面,另一方面,线下课程的教学培训机构已经停办,线上上课时间和教学内容有限,这意味着周末时间真的是给孩子。但父母们正在发现新的问题:如何改善孩子的周末生活,让他们在周末面临无所事事的状态时,在周末领先一步。当孩子从繁重的课后辅导中解脱出来时,家庭教育是主动填补空白,还是想出一个可行的教育设计?

有的家长还是遵循问题海的策略,学校减轻了负担,但家长却不给孩子减轻负担。到了周末,一叠练习题出来,"全优短跑"《黄冈班练习》《53天练习》等课本外面的练习册由家长自己买家,虽然学校不再发行这样的练习册,但家长们却争先恐后地在全网搜索题目。至于这些锻炼题是否与他们每天学到的东西相匹配,家长们并没有太在意它们,只是觉得多做一点没有坏处。

相应的是完全放松,孩子只要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就可以安静地玩一整天。

关于周末"双减"之后,网上有相关讨论,有网友表示:这显示了制定"双减"政策的良心。父母平日工作繁忙,总是抱怨没有时间陪孩子,过去每个周末、节假日,孩子都比平时忙,但现在孩子不忙了,周末的时间都留给了家人,父母可以有效陪伴,真正提高了孩子在家的时间质量, 但有多少父母真正关注它呢?

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取了家长们的意见:无论是出海战术,还是完全放松,还是像过去一样送孩子去补习班,核心是家长想办法"逃"亲自陪孩子。似乎接送孩子很忙,似乎担心孩子的未来,但本质是避免陪伴,但连他们都没有意识到。更有家长指出,今天充满了焦虑,因为没有合适的选择。过去,钱仍然可以购买服务,但现在只有父母与孩子一起度过周末。

当父母愿意花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时,周末的方式是无穷无尽的。比如陪孩子去博物馆、图书馆,陪孩子去体育场踢足球,陪孩子看电影,听音乐会,都是丰富节日生活的好方法。

为什么父母更容易减压和焦虑

"今天收到教学和培训机构的通知,将以前报名参加乒乓球课程的文化课程换掉,这难道不是开玩笑吗?"一位家长在微信上说了这样的话,立刻引发了家长们的热烈讨论。家长们,你说一句话,我说一句话,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梳理这些陈述,你会发现一个明显的标签——焦虑。

焦虑,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被抛在后面。"双减"政策落地,如果我们都把一碗水端平了,那也很好,但是家长担心其他学生趁机"弯腰超车",他们的孩子本来想读名校,但是因为此时的松懈,让其他学生追赶,当后悔为时已晚。

焦虑二,这些年已经习惯了校外培训,突然受到限制,心里放不下。在这个群体中,大多数家长将校外教学培训机构视为"救命稻草",在他们看来,学校教授的知识只能"饱满",要想吃"好",就得"开个小炉子"。现在,"救命稻草"被砍掉了,父母焦虑的"情感稻草"被点燃了。

焦虑三,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在讨论中,家长们谈到了高中和高等职业的选择,家长们明确表示,他们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不能上高中来选择更高的职业职位,在他们看来,孩子的高等教育意味着缺少更多的职业选择。产业工人平庸吗?蓝领不是比白领好吗?父母既不同意也不否认,但他们为孩子设置的"圆圈层"并不止于此。

焦虑四,参考对象越来越模糊。过去,当校外教学培训机构全面开工时,家长都有参考对象,很多"随波逐流"的家长跟着注册。当时,家长们认为孩子去比孩子好,只要把钱投入,父母的责任就去做。但现在,学生的自学模式发生了变化,没有参考对象,家长想投资却不知道扔在哪里,突然心里就不底了。这时又回到了焦虑的第一层,一旦自己的孩子被抛在后面,该怎么办?

焦虑五,担心自己的孩子成为"飞行员"。在微信群中,一些家长明确阐述了"双减"政策背后的深刻思考,也建议其他家长要开放格局,视野要放大,用开放的视角去观察这样的政策。家长们表示:国家政策出于我们确定性的支持,而现行政策的有效性正在显现,但担心自己的孩子会成为"试点",如果能从自己的孩子身上尝试出来的"经验"当然是快乐的,害怕尝试是"教训"......

仔细看看这些父母的信息,虽然不乏片面的话语,但一句话贯穿了孩子未来的烦恼。这种焦虑什么时候才能完全抛开?恐怕理想状态是没有竞争,但有可能吗?

要解決焦慮,你需要認識到現實

近几个月来,儿童教育的话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可以看出,教育的话题是一个全国性的话题,尤其是"双减"政策正式实施后,从学校教育到校外教学培训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适应这种变化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出现了焦虑,甚至有些不知所措。为此,记者采访了天津市社会心理学会主管、天津市新帆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贾晓波教授。

贾晓波教授认为,教育改革从全球视野出发,就是要确保教育的公平性。近年来,学科型校外教学培训机构的兴起,让很多孩子变成"鸡",让很多家长为此烦恼,身心疲惫。家长们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来让学生"呆在里面",因为害怕被抛在后面。但结果如何呢?也许考试成绩更高,但它是否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来扭转局面,家长们突然觉得过去的教育方式正在改变。过去,无论孩子有没有学习困难,家长都会赶紧送他们去补习班,赶上补习班就像找拐杖;贾教授说:"这种焦虑源于校外教学和培训机构留下的空白,家长无力自行填补,或者不知道该去哪里。"

"双减"政策只实行了几个月,目前仍处于适应和完善阶段。贾晓波教授认为,减少焦虑需要政策的不断完善,政策完善的过程要让老师、家长和学生都感到脚踏实地,也需要家长认识到现实。

"有必要现实地看待你的孩子,并早一点计划未来。"很多焦虑的产生是因为父母从实际的角度来看没有对孩子设定太高的期望,"贾说。此外,要积极与学校老师沟通配合,做好后勤支持,不要把焦虑传递给孩子。"

贾教授还提醒大家,当父母真正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时,焦虑自然会减弱。

(记者 易健)

来源:今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