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宁田甜
炒鸡、热干面、炸串、大锅菜、冰糖甘蔗梨水,这条街的小吃店纷纷说:“让大白挑着吃。”
1月5日至今,郑州共进行了多轮全员核酸检测。省内各地医护人员逆行而上,支援郑州。
寒冷天气里,一个个“大白”和志愿者“小红”坚守在一线,舍小家,为大家着想。他们,太值得大家尊敬。
然而,就在他们冲锋在前守护全市居民健康的时候,很多市民也在默默地给予他们关心和温暖。
这不,在前段时间的数轮核酸检测当中,郑州市惠济区北大学城附近英才街沿线的多家商户,纷纷争着抢着,不约而同,自发地为他们送去热乎乎的饭菜和热汤热饮。
而这一送,就是连续十多天的坚持。
○送大锅菜和热饮的张庆:做核酸时感觉很冷,就想让他们吃口热饭
白管管,做酸酸。
2022年的一轮疫情,至今,还未结束。
1月5日一大早,大雪刚过。郑州紧急发布3号通告:全市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包括惠济区在内的市内9区,检测时间10:00-20:00。
第一轮全员核酸,张庆也参加了。
“刚下过大雪,做核酸时感觉很冷。更何况,那些一直坚守在现场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张庆说,他回去,便开始盘算着,怎样才能让这些为大家服务的人们吃上一口热饭。
张庆在郑州市惠济区滨河路与文化路交叉口附近开了一个大铜锅涮羊肉店。在他门店一楼门口,约十几平方米的地方,他还专门支了口大锅,专卖焖子、大锅菜和馒头。
他说,这些都是现成的,热乎乎的饭菜。他们门店旁边刚好还有个水果店,他便让员工买来甘蔗和梨,煮成水,一起给离他们门店最近的3个核酸检测点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送去。
“这些水,既能解渴,又能暖手。”张庆说。
这么多轮的核酸检测,张庆和他的员工们一起,一直在做着他认为力所能及的事情。
直到1月18日,惠济区的核酸检测已暂停两天。而他,又将30多份爱心餐送给了那些为特殊人群上门做检测的一线医护人员。
张庆这样的爱心行动,不止这一次。
早在2019年郑州疫情时,他在国基路还开有一个饭店。当时也是暂停堂食。
暂停营业的他便琢磨着,能为郑州抗疫做些什么?
那年,他每天都和员工一起,凌晨四点多起来,为一线医护人员熬八宝粥。每天200多份,一直坚持了2个多月。
那次之后,令张庆感到惊喜和意外的是,去他们店吃饭的人更多了,生意更好了。
张庆感慨道,“做事之前,得先学会做人。”
而同样的经历,还有一次。
2021年12月下旬,门店刚开业时,他邀请了100名环卫工免费就餐。
事后,本觉得没啥的他,却赢得环卫工前来充卡,付费就餐。
今年41岁的张庆,做生意15年了。
这几年,经常到外地学习求经的他感触最深的是“种子理论” ,那就是,“要做个好人。”
这几年,他一直在围绕着这个理念在经营。
他经常告诉他的员工们,“要用心对待所有人。”
张庆的涮羊肉店,现在,每卖出一锅,就会给省残联捐出1元。
“这样做,感觉很踏实,很有价值感。”张庆说。

1月11日,英才街商户为抗疫工作者送去润肺止咳的糖梨水。赵阳 摄
张庆说,好喝又暖和的甘蔗梨水,一熬就是一大桶
○送炒鸡的王莎莎:路过检测点时心疼医护
1月18日傍晚6点多,大河报记者与董伟杰联系时,接电话的是他爱人王莎莎。
“他在那边忙着呢。”她说。
王莎莎和董伟杰夫妇在郑州市惠济区北大学城附近的英才街上开了一家炒鸡店。
多轮的核酸检测,惠济区的其中一个检测点就离她们店有百米远。
1月5日,郑州全市第一轮核酸时,王莎莎经过核酸检测点。
“记得很清楚,那天很冷。”王莎莎说,她看到医护人员坚守在现场,特别心疼,回去后便和爱人商量,“咱们给她们送点午饭吧。也就是开个火车的事儿。”
正好,她爱人也有此想法。夫妻俩一拍即合。
于是,郑州的多轮全员核酸检测,每顿午餐,夫妻俩都为附近的医护和志愿者送去了爱心餐:炒鸡、热粥、烩面、米饭。
“都是刚出锅,就打包给他们送去。热乎乎的。”王莎莎说,每次送过去时,“她们还很不好意思,一直感谢。这反倒给我弄得很不好意思。那一幕,让我很感动。”
说起这样做的原因,她说,她是90后。她和爱人这家炒鸡店,开有俩月多。是她爱人的哥哥投资,帮忙开起来的,很感恩。
“很感恩。人嘛,要抱着一颗感恩的心。”王莎莎说,她们还有另外一家店开在另外一个大学城旁边,因为顾客都是大学生,“都是孩子,出门在外都不容易,我们都会用新鲜的食材,让他们吃得放心。每到冬天,我们也会为到店的顾客送一些免费的粥和汤之类的。”
1月13日,英才街商户王莎莎为核酸检测基层工作者送炒鸡和银耳粥。弓柏军 摄。
1月13日,杞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午饭时间吃英才街商户送去的炒鸡。弓柏军 摄。
○送酸辣粉和烤串的员工:“他们都有家庭孩子,和他们比,我们不值一提”
18日晚7点,大河报记者与郑州市惠济区北大学城的另外一爱心商户取得联系。
这家商户就在大学城附近,专营烤串和酸辣粉。提及这次的爱心行动,该店所属公司负责人王如意很是激动。
“前几次,员工送的,我还不知道。当我知道后,特别开心,鼓励他们要一直送下去。”他说,惠济区其中一个核酸检测点就在他们店对面,员工看到检测点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一忙就是一天,那么冷的天,“员工就想着煮点酸辣粉,让她们能暖和暖和。”
随后,每天上午十点开门后,每次全员核酸,他们店员就赶紧先炸点串串(牛羊肉类最好的),煮点酸辣粉给她们送过去。
“做这些,微不足道。那些一直坚守在一线的核酸检测人员和志愿者们,都是有家庭有孩子的人,他们为了大家,却顾不上自己的家人。真的让人有种发自内心的感动。比起她们,我们不值一提。”该店所属公司负责人王如意说。
1月8日,英才街商户为核酸检测一线工作人员送炸串。申晶晨 摄
○他们的“默默无闻”,让人心里很暖
郑州市惠济区迎宾路办事处工作人员吴森说,据他了解,这几家商户是一直都送,只要做核酸他们就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零星的商户也送。
对此,郑州市惠济区英才社区书记申晶晨说,除了以上这些爱心商户外,还有给核酸检测现场送水的。
“这些自发的举动,让人心里很暖。”他说,这几轮核酸下来,每一次,这些商户都会提前联系,了解现场医护人员人数和志愿者人数,按需配餐。比如,有的送来炒鸡,他们会留给医护人员吃,有的送来炸串,会分下去,给志愿者们吃。大铜锅那家送来的梨水甘蔗水,大家喝着挺暖和的。其实,办事处给每个检测点都配备了工作餐,不过,这些商户送来的午餐,既给一线人员多加了个配菜,饭菜比较丰盛一些,也不至于浪费。
“他们都是默默无闻地在为抗击疫情做事,我们也希望能把这种默默无闻弘扬出去。”申晶晨说。
1月16日,英才街商户为在核酸检测点位上忙碌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送去爱心餐。赵阳 摄
○记者手记
采访这一组爱心商户时,乍一看,都是惠济区北大学城附近英才街上的。各商户之间也都挨得不算远。
心想,他们会不会是组织有序,统一的爱心行动?亦或,这家看了那家的做法,也纷纷效仿?
采访中,记者特意留心问了他们这个问题,或者,从一些细节去问,看他们到底是不是有统一策划和组织?
不!答案是否定的。
每采访他们中间的一个,他们朴实的话语,真挚的表达,都否认了记者这个职业多疑症的猜想。
正像炒鸡店的王莎莎说的那样,她只是路过时怀有恻隐之心,动了真情。就是想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因为哥哥帮了她们,她心里一直想着感恩。说这句话时,根本不像提前编好的词,而是能感受到她的真诚和善良。
正像大铜锅的张庆说的那样,这么多年,他悟到一个真理,“要做个好人。”
直到18日晚9点,记者采访社区申书记时,还在求证这一问题。
他明确告诉记者,这些商户,他们互相都不认识,“都是一种自发行为。”
采访到最后,记者被这一群人感动了。
感动的不是他们为医护人员和志愿者送了什么好吃的和送了多少。而是,他们身上那种看到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时的“感同身受”,自己冷,便想到他们可能更冷;那种,看到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就联想到他们也是谁的子女,谁的父母,谁的妻子或丈夫。
于是,他们便听从内心驱使,去做了自己想做的事。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李燕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