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最美护理|小百科知识——数九

最美护理|小百科知识——数九
最美护理|小百科知识——数九

我们经常能在日历上看到“二九天”“三九天”等

那么这些计数有什么含义呢

就让美小护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数九

习俗简介

最美护理|小百科知识——数九

数九,是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习俗之一。数九,即是从冬至算起(亦有说法从冬至逢壬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所谓“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中当最寒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天"。数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天气暖和了。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与冬至逢壬日“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春深日暖”相对应的只有中国部分地区,并非全国各地都如此。

最美护理|小百科知识——数九

民谚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数九方法在中国民间口口相传,有历史,乏记载,至于起源何时,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的消长,阳长阴消就象征暖来寒去。在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有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九,为“至阳”之数,也称老阳,九又是至大之数,“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意味着寒去暖来,“春已深矣”了。

产生机理

最美护理|小百科知识——数九

在冬至时期,白天最短,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最小,单位面积的地面受到的日照强度最小,因此地面每天得到的太阳热量最少,地面日热量收支逆差尚未达到最大值。而冬至以后,虽然白天日趋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却很缓慢,从冬至到“三九”这一时期,平均每天只增长约一分钟,同时,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增加也很缓慢。地面日热量收支仍处在逆差状况,所以继续失去热量,地温继续下降。地面总热量收支逆差在“三九”时节才达到最大值。由于空气的温度主要受地温影响,这就导致了“三九”时节气温最低(并非全国如此,年年如此,具体因地域、因年岁而异)。

最美护理|小百科知识——数九

实际上初冬(孟冬)这时期一般不会很冷,但随着时间推移,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逐渐下降。在冬天季节,所谓“冷在三九”,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严寒是在冬至之后,尤其是“三九天”、“四九天”。

计算方法

最美护理|小百科知识——数九

从冬天的冬至逢壬日算起(冬至后逢第一个壬日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一般“三九”时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到了“九九”时,便寒气尽消,春深日暖了。

“数九”的正确算法是从冬至后第一个壬日算起,故,“九”在每个年份中具体日期是不固定的,须视冬至后第一个壬日在哪一天而定。另有错误认为“数九”是从冬至这天算起的,从冬至这天算起那么每年“九”的具体时间是固定的,每个“九”都固定在冬至后第9天、第18天、第27天…。“数九”从冬至这天算起,这算法是错误的。俗语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民间童谣

最美护理|小百科知识——数九

“数九”是古人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实践基础上,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生态反映和天气征兆的经验总结,具有相当大的科学性,至今仍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安排起着指导作用,所以一直盛行不衰,广泛流传在人们的口头上,体现在人们的行为中。随着历史发展,各地的人们也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景象特征、农事物候及风俗习惯,编排出了各种数九九的谚语、歌谣和顺口溜。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九九消寒歌”,俗称“九九歌”。“数九歌”在南北各地都有,不过歌词版本略有不同。

数九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最美护理|小百科知识——数九

相关诗词

最美护理|小百科知识——数九

扶桑杂事诗 其一百三十二

清末 · 黄遵宪

让叶劳薪插户前,人人都道是新年。

故乡正作消寒会,兽炭红炉一九天。

代吴儿作小至后九九诗八解 其一

宋 · 张侃

一九才过二九来,见人相唤袖难开。

外头天色时时转,雪急因风缓缓回。

金缕曲 寒夜同蕊渊二姊茗话有感

清 · 李佩

一九冷魂霜华满。

算年年、照人如镜,几般愁怨。

惆怅家园心飘渺,多少海思霞念。

恐次日、遂成虚愿。

可惜江南花月好,到春来、空付莺和燕。

归途杳,碧云远。

通过以上介绍

大家一定对数九有了一定的了解

数九是大陆的传统民俗

具有悠久的历史

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平时生活中

我们也可以通过数九来判断天气

天冷了就要多穿衣服呀

本期编辑 /张一诺

审核/何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