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关于故宫,中国人都会弄错的常识:午门外真的是砍头的地方吗?

在中国人的心中,故宫的意义是很不一般的,著名的“天安门”甚至成为了中国的一个标志,举世闻名。作为明清的皇城,故宫里面有着太多的秘密,这里的每一座建筑都几乎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故宫,但很多人对它都是一知半解,甚至会犯一些常识性错误,其中最容易被搞错的就是将大臣“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这个场景经过影视剧的传播影响了几代人。

午门在哪儿?我们从比较熟悉的天安门说起,沿着中轴线走,天安门之后的第一道门是端门,这是清朝紫禁城的正门,然后经过的第二道门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午门”,因其位置居中向阳,位当子午,这才有了午门的称谓。午门同样是紫禁城的正门,从端门到午门之间有3万平方米的场地,只有进入了午门才算真正进入了皇城。

关于故宫,中国人都会弄错的常识:午门外真的是砍头的地方吗?

午门其实是一个统称,实际上它总共有五个门洞,位于最边上的两个门洞位于午门内侧(并非贯通),在外面看似乎只有三个门洞,因而关于午门有“暗三明四”的说法,要看到完整的五个门洞只有进入午门之后才能看到。

为何要设立五个门洞呢?这是十分讲究的。

最中间的门洞规格是最高的:皇帝可以随意进出,皇后一生只能进入一次,就是大婚的时候;除此之外,科举考试参加殿试的前三甲可以出入一次;其余人员均没有进出中门的待遇。

靠中门最近的两个门洞也略有不同:右边的门洞专供王室宗亲出入,左边的门洞则是文武大臣的通道,从身份上来讲,右边的门洞更加尊贵。

最两边的两个门洞更加职能化:平时并不开放,只有在皇帝举行大典的时候才供百官出入。

关于故宫,中国人都会弄错的常识:午门外真的是砍头的地方吗?

午门除了作为通道之外,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立诏”。而另一个功能“午门斩首”则属于民间传闻,由于紫禁城属于皇家禁地,普通人无法进入,它的神秘感引起了大家的猜测,再加上各种宫廷事件被“歪曲事实”,午门就被传成了“处决犯人”的地方,影视剧则让这种“误解”影响了全国人民。

当然,午门在历史上也却有十分血腥的场面,尤其是在明朝。明朝正德年间,皇帝朱厚照因选美之事在午门廷杖了劝谏的130多位大臣,其中11人当场死亡;第二场大型惨案发生在嘉靖年间,同样有100多名大臣被廷杖,17人死亡。

关于故宫,中国人都会弄错的常识:午门外真的是砍头的地方吗?

历史上真正被处以“斩首”之刑的地方是菜市,午门只是背了“黑锅”而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