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国参加一战的导火索——历史上最大的“乌龙电报”事件

历史的必然决定了事情一定会发生,而历史的偶然决定了事情在此刻发生。

当年一战中,如果德国外交部长齐默尔曼没有发那封“乌龙电报”的话,美国会不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今天,我们来看一个偶然事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一、当时美国的态度

1898年的美国西班牙战争后,美国就基本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崇尚自由主义,一心发展本国经济,全球范围内秉持门罗主义,其实也就是孤立主义,意思是我就在美洲,我不招惹你们,你们也不要招惹我。

所以,1914年,德国的威廉二世横冲直撞,开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像英国法国俄国奥地利比利时等等国家都牵涉进去了,当时的美国总统是伍德罗威尔逊,他是个和平主义者,不想参与战争,只想一心搞经济,那时候美国的自由主义非常盛行。

美国参加一战的导火索——历史上最大的“乌龙电报”事件

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

二、德国开始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战争初期,德国也不担心美国会从大西洋对岸打过来,但是打着打着,打出真火了,两方斗得旗鼓相当,谁也赢不了。这个时候,谁有本事拉来一支生力军加入自己的阵营,那谁赢的概率就会大很多,在当时,有实力充当这个决定棋局胜负的关键棋子的只有美国了。

德国的陆军很强悍,打败过欧洲第一陆军——法军,但是海军和英国相比就有些弱了,英国是当时的海军强国,在陆地上,德军还能拼一下,在海上,德军就不是英军的对手了。在1916年的日德兰大海战中,也是一战中最大规模的海战,德国海军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也就是伤亡少,但是英国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因为德海军依然被封锁在德国沿海港口里,出不去。

美国参加一战的导火索——历史上最大的“乌龙电报”事件

日德兰海战

到1917年,协约国打得很吃力了,经济几乎崩溃,这个时候,德国坚持住,别招惹美国,说不定,结局会是另一个样子。

当时,英国的很多物资依赖于进口,为了打击英国,断英国的后路,德国决定掐住英国的脖子,决定把这些船只都给干掉。

所以,德国的威廉二世决定搞个无限制潜艇战,啥意思呢?就是不分商船军舰,不分国家,只要出现在战区,就使用潜艇攻击。

这一招,的确掐了英国的脖子,可是也把美国推到了对立面,因为美国的货船也在攻击之列,而海上贸易是美国的立国之本,德国这么一攻击,美国人自然不乐意,所以国内就开始怂恿对德开战。

这个时候,德国的外交部长齐默尔曼开始了神助攻,加速了美国的参战速度。

三、齐默尔曼电报的来龙去脉

1.风起

外交部长齐默尔曼的算盘是,美国最好是别掺和欧洲战场的事情,老老实实在美洲呆着就好,那如果后院起点火,岂不是更好,那肯定不会来欧洲战场了。

于是,1917年1月16日,齐默尔曼写了一封电报,发给德国驻美大使,同时让他转交给德国驻墨西哥大使,他的电报原文是这样的:

我方准备于2月1日启动无限制潜艇站,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希望美国能保持中立,否则我们将提议与墨西哥结盟,结盟条件是“双方联手参战,共同谋求和平,从优提供财政援助,并理解墨西哥收复德克萨斯、新墨西哥和亚利桑那等失地的迫切愿望”,我们同时也在和日本商议此事,请你告知墨西哥总统。

这封电报要是顺利到了墨西哥那边,今天的美国会是什么样子,没有人会知道,因为电报被截获了。

2.电报被截

1914年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当天夜间,英国就派船把德国仅有的五条海底电缆给全部割断了,德国就此丧失了有线通讯能力,只能靠无线电通讯,再向一些关系不错的国家借用电缆,比如美国、瑞典。这封电报就是借用美国的外交电缆发送的。

而且这条美国电缆,不是从柏林直通华盛顿的,而是先到伦敦,再从伦敦到华盛顿,也就是说电报也从英国人的鼻子底下走一圈。(理解这点很关键)

英国的情报部门是很强悍的,尽管这封电报是加了密的。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这个要说到德国与英国的中亚之争了,一战前,德国想利用穆斯林的力量,就派人去往土耳其、印度、阿富汗,准备策反,以期遏制英国,但两支队伍阴差阳错的都失败了,而且有一支队伍的头目还把公文包给弄丢了,而公文包里恰好有密码本,这又恰好被英国人给获取了,给了情报部门,这些神助攻,不能不让人觉得德国战败是必然的。

3.英国的策略

我们想一想,英国获取情报内容后,那肯定妥妥的大喜,把这个给美国人一看,美国立马提着枪站在自己阵营里了!

但是英国人不敢这么鲁莽,因为美国的威尔逊总统是坚定的“和平主义者”,之前德国击沉美国商船,造成100多人丧生,国内民众愤怒要干德国,威尔逊都不为所动。

吃不准美国的态度,所以拿到这么一副好牌,英国不敢妄动,而且还有第二个原因。

因为情报是被英国人截取的,如果被德国人知道了,那德国肯定会换密码,那破译又会花费大功夫,除此之外,大家还记得吗?这是美国的电缆,也就是发给美国的,怎么被你英国截取了呢?如果被美国知道,肯定猜想到英国还截取了美国其他的情报。事实上,他们是这么干过。如果美国知道,肯定会暴怒!因为这个原因,英国更不敢妄动了。

那怎么办呢?

而且,好运接连眷顾英国,墨西哥电报局的员工为英国人偷出了德国驻美大使发给驻墨西哥大使的电报。

这个时候,到了1917年2月中旬,而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已经开始了,美国因为伤亡,已经和德国断交。

德国海军低估了美国人的态度,而且很傲慢,当时的海军上将说“从军事的观点来说:第一,美国无足轻重;第二,它还是无足轻重;第三,它仍然无足轻重。”

但是,威尔逊就是不宣战。

4.电报惹怒美国,对德宣战

英国这个时候,把破译的齐默尔曼电报告知了威尔逊。

美国国内,因为干涉还是不干涉分裂为两个阵营,吵得不分胜负。

德国还是不希望美国参战的,就怂恿美国的德语报纸主编称这个电报是“英国情报部门厚颜无耻地伪造”,但是要求惩治德国的声音更大。

在国会,齐默尔曼电报的真实性还是遭到了质疑,因为,美国政府对这个情报来源支支吾吾说不清楚,这个时候,齐默尔曼本人来了个神助攻。

在1917年3月份,齐默尔曼在德国的官方新闻发布会上,大大方方的表态:“我无法否认此事,电报是真的。”这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外交胡话。

但,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一夜之间,美国人改变了他们远离欧洲战乱的看法。

1917年4月2日,美国对德宣战。到一战结束,美军投入了多达200万的兵力,组成一支生力军,成为扭转一战棋局的关键棋子。

四、结语

有人说,齐默尔曼电报推动了美国天真年代的结束,跨过大西洋这步迈出去,美国就不可能继续固守美洲,维持孤立主义了。

站在今天的角度来说,即使没有齐默尔曼电报,美德矛盾迟早也会爆发的,因为当时的威廉二世就是一个疯子,欲在全球扩张,肯定会和美国产生利益碰撞。而齐默尔曼电报这样的偶然事件只是加速了战争的进度。

了解历史,会更加了解今天。

美国参加一战的导火索——历史上最大的“乌龙电报”事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