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金官桥一战,一个陆军大学毕业生,观点准确新颖,被薛岳直接重用

薛岳一直想消灭日军的第106师团,于是设计让其不受阻挡的前进。冈村宁次也非常的焦虑,他对第106师团的战斗力,一直不抱什么希望。只能静静的等待,看一看第106师团在九江南20公里处的金官桥的表现。

金官桥一战,薛岳亲自顶上去,并在部队下了死命令:任何人不得撤退,谁撤退了谁必须按时恢复阵地,恢复不了那就提头来见。

金官桥一战,一个陆军大学毕业生,观点准确新颖,被薛岳直接重用

当时薛岳在战斗区内,制定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防线。顶点就是已经沦陷了九江,底边是修水地区,其中的北线一侧,从九江金官桥到庐山北麓一线。对于这一条线的防守,刚刚上任的第一兵团作战科科长赵子立,就有个明确的判断:如果守不住的话,越往后退,正面战场越大,就越不容易守护,因此金官桥必须坚守,不管付出多大代价在所不惜。

薛岳对他的这个意见有点意外,顿时觉得这个刚由陆军大学毕业的家伙,有点东西。

这里我们要说一些题外话,当时薛岳的司令部来了一批陆大的毕业生,还有不少人是从张发奎那里来的参谋。原来淞沪会战之后,张发奎的第8集团军司令部解散,按照当时的人事编制,司令部的很多参谋要自谋出路,自己找下家。

金官桥一战,一个陆军大学毕业生,观点准确新颖,被薛岳直接重用

张发奎还算负责,就问薛岳要不要人。当时薛岳还在顾祝同的第三战区,做战前总指挥,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倒也爽快,直接全部接受了。

抗日战争时期,大家不要认为,中国军队里的参谋都是满脸沧桑之辈,其实他们大部分只有30岁左右。在内部,他们每天面对的是除了一张作战地图外,就是一个个的部队代号,在外面,他们面对的是老谋深算的,50多岁的日军指挥官。

司令部的参谋虽然不参加一线的战斗,但是由于日军掌握制空权,在部队转移的时候通常也非常危险,因此有很多的人在抗战中殉职。

赵子立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作为重点培养的军事人才,他1935年考入陆军大学深造,武汉会战的时候刚好毕业,直接被分配到学校当作战科长,这一年才刚好30岁。

金官桥一战,一个陆军大学毕业生,观点准确新颖,被薛岳直接重用

薛岳号称战神,一般的人谁能进得他的法眼,何况赵子立这样初出茅庐的参谋,于是就想考校一番,直接丢给他一张地图,让他分析一下敌我的局势。

赵子立也很自信,直接回答道:

日军进攻武汉,北路应该在皖西豫南,由合肥经大别山,攻占河南信阳,然后下金河古镇,平汉线上的花园火车站,包抄武汉北面和西面。

日军中路用兵于长江南北两岸,其中江北一路,应由黄梅抵达田家镇,江南一路必由九江逼近大冶。在赣北地区,日本很有可能直接去湖北,切断粤汉铁路,对中国军队进行大迂回。

还有一个问题需注意,一旦日军感到兵力不足,很有可能由赣北直接转鄂南,对武汉实行小包围。

金官桥一战,一个陆军大学毕业生,观点准确新颖,被薛岳直接重用

江南一路的日军用兵重点,毕竟是鄂南和湘北,中国转移的主要区域。只要日军迫近岳阳或者咸宁,统帅部就不得不放弃武汉,所以封堵南浔路,以及瑞昌到武宁、星子到德安的公路,就显得极为重要。

薛岳对赵子立的表现非常满意,并告诉了他的作战思路:北守西攻,北守就是在南巡路上采取守势,西攻就是在瑞武路和瑞通路上,日军对武汉的合围。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薛岳的作战思路和赵子立的军事分析几乎一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