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你不知道旷伏兆中将是谁?但你一定听过“地道战”,他就是鼻祖

你不知道旷伏兆中将是谁?但你一定听过“地道战”,他就是鼻祖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经常有电影播放队到村里来放电影。每次很早就把晚饭吃了,拎着个小板凳到村头去占位子。那时候看的最多的片子,也是我最喜欢的片子就是《地道战》。每当主题曲响起,“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一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侵虐者他敢来,打得他人人仰马也翻。”大家都很激动,开始跟着哼唱起来。那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那也是老一辈革命先烈在抵御日本侵略,扫荡的真实场面。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地道战”的创始人是谁,但是旷伏兆这个名字却深深的印在了我们永新儿女的心中,是我们永新的骄傲。英雄已逝,但是他的光辉事迹,不朽的精神依然在传承着。

你不知道旷伏兆中将是谁?但你一定听过“地道战”,他就是鼻祖

1914年1月27日,旷伏兆出生在江西省永新县埠前村,一户贫穷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庭贫苦,10岁的他就到邻村的裁缝铺去当学徒。15岁时,他就投身革命,参加了当地的工会。1932年3月,加入了中国共青团,随后带领8名共青团员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入伍后,旷伏兆被分配到红三军团教导队,经过为期5个月的军事训练后调到湘赣苏区红八军担任班长。由于作战勇敢,在1933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被选拔到湘赣红军第四分校学习。4个月之后,调入红十八师卫生部任政治辅导员。先后参加了苏区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围剿”。

1934年,在反围剿的时候,旷伏兆随红六军团突围西征。他率领的部队与湖南军阀李觉部队打了一次遭遇战。在激烈的战斗中,一颗子弹击穿了他的右肩胛骨,当场晕倒。那时候的红军是一穷二白,药品更是奇缺,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他竟然奇迹般地活过来了。

你不知道旷伏兆中将是谁?但你一定听过“地道战”,他就是鼻祖

老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死里逃生的旷伏兆并没有意识到死神再一次接近他了。在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此时的旷伏兆已经是红二方面军六军团十六师四十六团副政委。在一次执行断后任务中,遭到了敌军的伏击,而高度近视的旷伏兆平时看东西就很费劲,由于当时的条件并没有佩戴眼镜。待到发现敌人的时候,双发已经很近了,此时他才反应过来,他掏出驳壳枪,振臂一呼,发起冲锋,带领全营的同志突围。不料,一颗流弹将他的左肩打穿,顿时是血流泉涌,整个肩部撕裂般的疼痛。这颗子弹也永远的留在了他的体内。这几次受伤,也让他成为了二等甲级残废军人。

战争年代就是这样,危险无处不在,老一辈人说:“怕死就不要干革命。”打仗哪有不流血牺牲的。

你不知道旷伏兆中将是谁?但你一定听过“地道战”,他就是鼻祖

战争虽然是无情残酷的,但是并不能消灭所有美好的事务,比如说爱情。尤其是在战乱年代的爱情,更加是甜蜜而坚贞。

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旷伏兆也迎来了他的爱情。在战争中产生,在战争中发芽,结果。 1938年8月,冀中军区在武强县北代村召开政工会议。会议期间,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张仁槐、青年科长赵辛培和团长张庆泰牵线搭桥,旷伏兆认识了东北战地服务团的女战士许更生。

那年她19岁,他二十五岁,合适的年龄遇上了合适的人。她被他身上忠厚朴实,英气勃勃深深的吸引;他被她的美丽动人,温柔善良所打动;也许这就是一见钟情吧,不管时间和距离,双方都是彼此的唯一。当时部队规定,团级以上的干部要过了二十六岁才能结婚,会议结束后,两人依依不舍的分别了。两年过后,他们才再次相见;百团大战前夕,他们才在老乡家的一间土屋里结婚了,没有婚纱,没有喜糖,更没有双方父母的在场祝福。他们的结婚仪式,虽然那么简单,但是他们的爱情并不平凡。结婚三天后,两人就踏上了百团大战的征途,一场场胜利就是像是给他们的新婚祝福。此后他们两人相濡以沫,携手走完了他们的人生。

你不知道旷伏兆中将是谁?但你一定听过“地道战”,他就是鼻祖

百团大战过后,斗争是更加的激烈。日军华北总司令岗村宁次实行“囚笼政策”,对我华北地区展开了疯狂的扫荡,实行“三光政策”。1940年,旷伏兆被分配到晋察冀军区第十军分区任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就在到达第十军分区的第二天,他在杨庄和地委书记杨英谈工作的时候,突然遭到数百名日军的包围。当时他和十几名同志住在一户老乡家里,为了避免伤亡,旷伏兆当机立断,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大家分散突围。旷伏兆匆匆慢慢地钻进了一个尽可以容纳一个人的,设在鸡窝下面的小洞里面(“蛤蟆蹲”)。一待就是三个小时,成功躲过了敌人的搜捕。这次的经历让他萌生了一个想法,一个天才级的军事构想由此而生。如何利用这种“蛤蟆蹲”躲过敌军的扫荡方法,旷伏兆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且立刻向军分区司令员刘秉彦和分区的其他领导汇报,这个构想获得了领导们的一致认可。而且很快就在二连县米南庄进行了挖地道试点工作,获得了成功。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次危险的经历,简单的构想,后来几乎改变了冀中甚至整个敌后战场的敌我力量对比态势,大大减少了扫荡中的人员伤亡。从此之后,旷伏兆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地道的挖掘工作当中,每当遇到问题他都会深入研究分析,然后给同志们一一解答。还亲自设计挖掘图纸。在具体挖掘时,旷伏兆还指示任子木等基层领导,要他们经常向有经验的群众请教,集思广益,取得更大的效果。遵照旷伏兆的指示,任子木等在广大军民的支持下,筑成了结构复杂、功能齐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下长城”。

你不知道旷伏兆中将是谁?但你一定听过“地道战”,他就是鼻祖

就这样在反复实践中检验的,具有实战意义的作战方略诞生了。在旷伏兆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得以迅速的贯彻实施。整个第十军分区,就此建立起了,地下,地面,空中三位一体的,完整式的立体作战系统,形成了一套强大的地下网络。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地道战”,成为了八路军和日军进行斗争的重要依托。“地道战”跟“地雷战”相结合,让日军举步维艰,让日军在一次次扫荡的过程中,吃尽了苦头,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两者的完美结合,让日军胆寒。

你不知道旷伏兆中将是谁?但你一定听过“地道战”,他就是鼻祖

旷伏兆的地道战”的威名迅速传遍整个华北地区,甚至整个中国,并在各个根据地迅速的推广开来。一时间,冀中地道纵横交错,组成了复杂的地下长城。旷伏兆所在的冀中警备旅,也因擅长地道作战被称为“地道部队”。在后来的北阳堡战斗中,警备旅充分发挥了地道战的威力,一天之内击退了数倍于己的日伪军的连番进攻,被群众称为“神兵”。“地道战”的故事从此也被改编成故事,传遍千家万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