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些哲学家和你一样“回不了家”

作者:思庐哲学
这些哲学家和你一样“回不了家”

来源:喜闻

这些哲学家和你一样“回不了家”

著名文学理论家萨义德曾说:流亡是最悲惨的命运之一。

在古代,流放是特别可怖的惩罚,因为不只意味着远离家庭和熟悉的地方,多年漫无目的的游荡,而且意味着成为永远的流浪人,永远离乡背井,一直与环境冲突,对于过去难以释怀,对于现在和未来满怀悲苦。

流亡意味着不能适应,或者更中肯地说,不愿适应的学者,他们宁愿居于主流之外,抗拒,不被纳入,不被收编。许多思想家因为他们的思想而被杀害,有些人借着流放逃离。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是被政府赶走的,但也有一些是为了自己的安全而逃走。其中一些思想家在流亡几个世纪后仍然享有盛名的这一事实表明,即使他们仍得不到同胞的认可,但他们往往是深刻而正确的。

这些哲学家和你一样“回不了家”

孔子

这些哲学家和你一样“回不了家”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乃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作为中国哲学的重量级人物,孔子的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是在流亡中度过的。他的职业生涯不是从哲学开始的,而是从政府开始的。邻国齐国对孔子试图实施的改革的潜力感到担忧,也对鲁国日益增长的权力心存警惕,于是送给季桓子一份礼物:百匹良马和舞女八十。自此,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非常失望,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在接下来的13年里,遍访列国,试图找到一个可以施展抱负,进行改革,实行良政的诸侯国,然而无一国用他。

这些哲学家和你一样“回不了家”

阿那克萨戈拉斯

这些哲学家和你一样“回不了家”

阿那克萨戈拉斯是古希腊哲学家、原子唯物论的思想先驱。他是著名的自然科学家,认为太阳是一团炽热的物质,月亮和地球一样也有山谷和居民,陨石是从太阳掉下来的石头,雷由云彩的撞击而产生,闪电是云与云之间摩擦的结果。

由于这些违反传统宗教和神话的主张,被人攻击为宣传邪说,以“不敬神”的罪名被驱逐出雅典。后来他回到伊奥尼亚,隐居于朗普萨柯。阿那克萨戈拉是一个典型的伊奥尼亚学派哲学家,为理性主义者。他主张地球是一个圆柱体,相信天体和地球的性质大体上是同样的,否认天体是神圣的和主张“精神”(nous)是生命世界的变化及动力来源。

这些哲学家和你一样“回不了家”

第欧根尼

这些哲学家和你一样“回不了家”

第欧根尼原是辛诺普城邦一个银行家的儿子,在替父亲管理银行时铸造伪币,致使父亲入狱而死,自己则被逐出了城邦。在他成为哲学家后,人们仍不时提起来羞辱他。第欧根尼反唇相讥:“那时候的我正和现在的你们一样,但你们永远做不到和现在的我一样。正是因为流放,我才成了一个哲学家。他们判我流放,我判决他们监禁于城邦之内。”

流放后,他移居雅典,批评了该城市的许多文化习俗。他以赫拉克勒斯为榜样,认为行动比理论更能彰显美德。他用他简单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来批评他所认为的腐败、混乱的社会的社会价值观和制度。他以高度非传统的方式在自己选择的任何地方睡觉和吃饭而闻名,并且开始强化自己对抗大自然的能力。他宣称自己是一个世界主义者和世界公民,而不是只对一个地方效忠。

这些哲学家和你一样“回不了家”

亚里士多德

这些哲学家和你一样“回不了家”

亚里士多德于十七岁时前往雅典柏拉图学园学习二十年,直到柏拉图死后才离开。公元前342年,亚里士多德返回马其顿,给国王十三岁的儿子(后来的称亚历山大大帝)当私人教师。公元前335年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亚里士多德返回雅典,创办了自己的学校——莱希门学园。亚历山大慷慨地为他提供研究经费。

亚里士多德原则上反对亚历山大的独裁作风。尽管如此,他也因为与亚历山大交往而得不到主张民主的雅典人的信赖。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时,反马其顿的派别在雅典占据统治地位,亚里士多德被指控有罪。他想起了七十六年前苏格拉底的命运,就逃离雅典,边逃边说:他不会给雅典第二次机会来犯下攻击哲学的罪行。几个月后他在流亡中丧生,终年62岁。

这些哲学家和你一样“回不了家”

卡尔·马克思

这些哲学家和你一样“回不了家”

马克思的一生中很少有完全出于个人意愿的长途旅行,算起来第一次应该是他25岁时的新婚蜜月温泉行,第二次则是他已经步入晚年,为减缓病痛进行的疗养温泉行。但在他的一生中,一点也不缺长途旅行,因为政治原因被各国政府赶来赶去,被迫拖家带口,在欧洲几个城市间辗转,流亡是他人生的常态。他在流亡中居住过的欧洲重要城市:巴黎、布鲁塞尔、科隆和伦敦,都是19世纪风口浪尖上的城市。法国政府曾经为这个政治难民提供过一个边远海边的休闲选择,但马克思没有去。因为正是这些风口浪尖上的大城市才有他的事业和生命。

哲学博士马克思的第一份职业是在科隆的《莱茵报》当撰稿记者,后来升任主编。年轻的主编以激烈的言辞和尖锐的时评触怒了普鲁士政府,报纸被停刊。马克思事业受挫,而这时燕妮刚刚失去了她的父亲,两个悲喜交加的年青人,在他们订婚7年后,终于结婚了。他们享受了一次沿着莱茵河的蜜月温泉旅行。然后马克思带着燕妮开始了他流亡的第一站,当时欧洲的流亡之都——巴黎。被各自国家驱逐的人士都汇聚到了这里,马克思在这里找到了很多志同道合者,最让他相见恨晚是恩格斯。从巴黎开始,他们的合作持续了一生。两人用通信的方法,建立起一个让志同道合者交流的国际信息网络。迫于普鲁士的压力,法国还是赶走了马克思这个普鲁士政府的敌人。这次马克思夫妇带着第一个女儿小燕妮,走向了流亡的下一站:比利时布鲁塞尔。

在布鲁塞尔期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了《共产党宣言》,1848年在伦敦出版。宣言结尾的那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中最响亮的口号。在今天马克思家乡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迄今为止的各种版本,各种语言的《共产党宣言》,仅仅中文版我就找到了四种。

为了躲避普鲁士政府的迫害,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时放弃了他的普鲁士国籍。但他时刻关注着从普鲁士传来革命消息。比利时政府担心革命蔓延到比利时,驱逐了所有外国共产党人。马克思回到了他曾经战斗过的科隆,开办《新莱茵报》,为欧洲革命吹响号角,一年多的时间里,报纸影响力不断扩大,终于遭到普鲁士政府的查封。这一次,马克思被作为不受欢迎的外国人,被普鲁士政府驱逐出境。他带着全家去了伦敦,本来以为这次还是流亡途中的一站,结果一住就住了近30年,直到生命的终点。在伦敦的马克思,投入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开始写毕生的心血之作——《资本论》。

这些哲学家和你一样“回不了家”

汉娜·阿伦特

这些哲学家和你一样“回不了家”

德国裔美国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是纳粹主义的受害者,在二战之前被迫逃离纳粹德国。

1933年,她开始致力于揭露犹太难民的悲惨遭遇,遭到盖世太保逮捕。不过,她在狱中得到一位看守的帮助,逃往日内瓦,后又辗转来到巴黎。阿伦特在巴黎继续帮助犹太难民逃往巴勒斯坦。1940年德军入侵法国之后,她被投入居尔集中营。这次她也成功逃脱,并于1941年前往美国,后来获得了美国国籍。阿伦特将大部分心血都花在了对犹太文化的研究上。1975年在纽约逝世之前,她一直在为全体犹太人的自由奔走疾呼。

这些哲学家和你一样“回不了家”

采编:艾若

排版:莫一

审核:永方

美工/VI:小周

●悲观or乐观?哲学界如何看待元宇宙?

●一场存在主义的爱情实验

●《机械姬》| 在物与神的张力中寻找人

●陈嘉映:人的所有智能都是一种对话

●马克思主义者眼中的银河

这些哲学家和你一样“回不了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