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合伙人模式的骗局?

作者:偶遇独白

这两年在职场最热门的一个词就是“合伙人”,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甚至正在经历这样的事实。真正的合伙人模式是什么,今天我们先不谈,反过来我们要聊聊这里边有哪些坑?甚至就是一个骗局!

近日,其中有一家实力背景非常雄厚的公司,宣称具备技术壁垒(200多项)、人才壁垒(自己的职业学校)、资本优势(已收购上市公司)、金融优势(财团+专业孵化器团队)、产品壁垒(全国独家,绝对疗效)、产业链优势(打造多元化产业集群)、科技壁垒(背靠众多研究院)、商业模式壁垒(打造一品一产一基地商业聚合生态模型)、市场竞争优势(80%净利润拿出来直接分配市场)……这么多优势,坦白来说我听了之后确实很心动!也看到了部分股东的决心和意志!接下来就是谈合作了。我是因为我的一个大哥结缘这家平台公司。

鉴于我目前在任,同时还有很多事可以选择,所以希望合作之初就把合作契机和分配框架谈好说明。但是还没开口,大哥就说了很多,比如探讨了经营者思维。我就秒懂了!后来他还补充到目前顶层核心班子还在招募中,啥都不缺,就缺高屋建瓴的人才!最关键是他们几个马上“闭关修炼”,涉及战略顶层设计,商业模式打磨等。邀请我抓紧参与进来!不凑巧的是这两天我要连续开一周的高级管理会议。所以,时间上很难过。这倒还好,最重要的是我们接下来的聊天让我怎么都觉得有一种不安。所以拿出来分享,供大家探讨交流。

这种情况下,我试探性的提了几个问题,比如,关键核心分管定位、利润分成预估比例、话语权重、股份划分方式、薪酬设计预估比例……还未讲完,他就直接打断了我,批评我说我的思维没打开!我马上追问说,大哥觉得哪里有不妥之处?他说经营者思维说白了就是要具备老板的心态!现目前打工的模式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下只有死路一条!必须构建合伙人模式新机制。我说:没错。(后边我一直在给予他肯定,理论上确实没错)有什么问题呢?大哥直接回复说,这是个复杂的话题,首先谈条件的前提是双方要有一定的信任基础,这一点是需要时间磨合的,要通过一段时间,一些事情,让股东会看到你的态度和做事风格,甚至能力大小。然后再来提所谓的条件!通俗的说就是先认定,进来再说。大哥其实本意好的,也说的没错!但是我认为经营者思维即便等同于老板心态≠不谈条件!就算没有深度信任,但也至少要有初步认同!所有的“用人”都是通过初步的沟通而“识人”!只要有一定智慧的人都可以通过短暂的沟通,判断对方能力大小,胸怀眼光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始终认为不谈条件的合作会让自己更廉价!更何况我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曾经我也十分相信过这样的平台,创始人,股东团队等等,可结果呢?我不想再犯这种错误了!虽然大哥说的我也认同,比如先进来再说,比如说未来成为股东,成为CEO了,年薪百万也不是啥子问题!确实,但是,我必须保持理。殊不知还有可能一手好牌打的稀烂。这种情况绝对也不能排除。

既然什么都不缺,我也相信平台实力。公司也要自己的态度。既然就缺合伙人一样的人才梯队。那也必须要有招募合伙人的态度和筹码。聊到最后,我说:“请原谅我对此合作的质疑和期望!把不确定转变为确定才是一个真正企业家团队该有的样子!我也明白你说的道理,所谓培养信赖感,需要共同经历与磨合。但是,你却没有考虑到,合格与否,相信大家都没得标准,最后行与不行,再谈付出多与少,再谈分的多与少,那就伤感情了!最关键是我作为独立的人格,却显得很被动!命运似乎掌握在别人手里。”我始终相信,“分好钱,造好梦,安好心”这句话!

聊到后边,我十分真心的说你是我最敬重的大哥!只是没想到他直接回复不需要。哈哈。聊不下去了,感觉到他带情绪了,所以我委婉的表达说他讲的的太虚幻,不管你需不需要我的敬重,不重要。价值观在现实面前值钱吗?赢了就是最好的价值观!公司既然明确啥子都不缺,就缺合伙人,那就必须要有态度跟筹码。哪怕一分钱不出,也要有其它东西代替。而不是貌似“洗脑壳”的方式,毕竟,比你我牛逼的人太多了,只要愿意砸。他引用了乔布斯在1983年对可口可乐总裁斯卡利说的一句话回应我的一切,但我依然认为做人还是更要接地气!如今的市场环境大不相同,比起虚无缥缈的改变世界,我可能更倾向于老婆娃儿热炕头吧!(也许真的如他所说,我就是个低位幻想者)在这个现实的世界,我也看了太多嘴脸。相信我们的经历告诉我们,所有人的本性都是利益趋向性。大家的本质都是合作共赢,寄希望于谈兄弟情义而多分我们一点,这是笑谈!价值对等与互换才是所有合作的大前提!

合伙人模式的骗局?

故事基本结束!我想总结的是,他如此笃定这样的方式会有未来,为什么?要知道我大哥作为七零后,他花了两个多月去和平台股东磨合信任度……这里边关键点就在于合伙人模式定义的原型,不谈条件先干再说?虽然我能够接受这样的方式,但是理性告诉我,这并不是大平台该有的样子!先说好,后不恼,再简单不过了吧!商场如此,职场亦然,目前很多公司也都会打着合伙人模式招募人才,虽然都会谈及规则,但是大多数人的认知其实就是低底薪,甚至不拿薪酬最好,直接赠予干股参与企业分红。表面深度捆绑,实则也在明着压榨人才固有的价值。你们怎么看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