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电视剧《红日》在齐鲁电视台首播。该剧主要讲述的是,民国政府领导人撕毁和平协议,对解放区发起了全面进攻。华东野战军在苏北和山东与敌军74师展开了一场恶战。最终,74师被我军消灭在孟良崮。剧中的李天霞被刻画成了一个恶魔,只知道内斗,不顾全大局,见利忘义的无耻小人。然而,历史上真实的李天霞却不是这样的。

李天霞出身于江苏省宝山县一个殷实的商人家庭,18岁时参军,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在抗日战争爆发前,他多次与我军作对,攻打我军,打压革命力量。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30岁的李天霞是51师的副师长兼153旅旅长,奉命扼守曹王庙一带,同日军久留米师团激战了数月。11月中旬,他率部坚守在望亭,阻挡日寇西进,在京沪铁路137号大桥与日军血战了三天,成功完成掩护友军撤退的任务。
12月,李天霞率军参加南京保卫战。4日,他指挥51师在淳化镇与比自己多两倍的日军血战了5个昼夜,守住了阵地。进攻遇阻,日军出动飞机对51阵地进行狂轰滥炸,配合步兵和炮兵作战。51师伤亡惨重,淳化镇沦陷。接着,李天霞根据上级的命令把守南京城墙。他带着士兵们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战争处于胶着状态。南京即将失守,他率领51师突围,保存了部分兵力。13日,南京沦陷。
1938年5月,李天霞跟着部队到江苏参加徐州会战。不久,上级命令他转移到江西马回岭防线参战。武汉会战期间,他被暂调到二十九军40师担任师长,率部在坚守庐山的战斗中,给予了日军沉重打击。次年6月,他升任第74军51师师长,被派去江西高安与两个师团的日军作战,参加了后来著名的江西上高会战。
1941年3月19日,池田旅团8000余名日军从义渡街出发,企图渡过锦江,从背后给予上高等地的中国军队致命一击。得知敌人的企图后,李天霞奉命前去堵截日军,埋伏在锦江南岸。当敌人的四艘大船进入埋伏圈时,他立即让山炮营和重机枪连对日军发起猛烈攻击。四艘敌军大船被炸沉,大多数日军被消灭。之后,他率部配合其他部队截断了日军的退路,令日军伤亡惨重。上高会战结束后,74军被被誉为抗日铁军,李天霞的51师获得了第一号“陆海空军武功状”。
1943年初,李天霞因功晋升为74军的副军长,兼任贵州镇远师管区司令,负责训练74军的新兵,宣传抗日。次年3月,他又晋升为100军军长。他鼓励将士们奋勇杀敌,制定了两句口号——“军队的事业在战场上,部队的光荣是打胜仗!”随后,李天霞参加了长衡会战、邵阳战役。1945年2月,他晋升为陆军少将。
4月,李天霞率部参加了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雪峰山会战”。日军116师团3万余人对他们发起了进攻,100军在他的带领下杀出了威名。最终,此战歼灭了12500余名敌军,伤23300余人。
李天霞在抗日战争中,战功显赫,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不能片面地从某些电视剧中了解一个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