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将军的印信——“别部司马”桥钮方印

将军的印信——“别部司马”桥钮方印

让文物“活起来”

让文化传下去

将军的印信——“别部司马”桥钮方印

将军的印信——“别部司马”桥钮方印

在沧州博物馆历史文化展厅陈列有一组汉代的古印,其中有一方尺寸最大的“别部司马”桥钮方印最引人注目。此印铜质,桥型钮,“别部司马”四字印文字口深峻、古拙精美,堪称汉代印章的典范之作。

将军的印信——“别部司马”桥钮方印

可能很多人听说过“司马”“大司马”,那“别部司马”指的是什么官职?根据史料记载,“别部司马”是东汉至三国时代的“别营”指挥官,“别营”由将军直接指挥,类似于现在部队的独立旅、团。至于“别营”的人数,《后汉书·百官志》中提到:“其别营领属为别部司马,其兵多少各随时宜。”也就是说并无明确规定,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这也给“别部司马”提供了无限扩充兵员、加强实力的便利。因此,“别部司马”虽然职位不高,但往往能独当一面,单独执行一些重要的军事任务。在东汉末年到三国的这段时期,不少人物在这个职位上得以崭露头角,最终成为名垂青史的英雄豪杰,比如刘备、关羽、张飞、孙坚等都曾做过“别部司马”,刻铭“别部司马”的印信便是身份和调动兵将的凭证。

《三国演义》有一段“关云长挂印封金”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是否也让人们对印信加深了解呢?作为古印的一种,铜印较之其他材质的印章,结实耐用、易于保存,因此被历代官员广泛使用,尤其是汉代的军官印章更是普遍使用了铜印。当时战事频繁,军官印章多急就凿成,所谓“急于行令,不可缓者”,在章法上不作匀整排列,凿不规则于规则之中,表现出多种风格,其精妙自溢,成为官印中独特的表现形式。汉代军官使用的印章就包括各种称谓的将军印、中郎将印、校尉印、军司马印、军假司马印,以及“别部司马”印。

印章的发明与使用,大陆可说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汉代尤其是印章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影响极为深远。清朝书画家、篆刻家陈鸿寿曾说:“初学治印,以汉人为宗,心摹手追,必求神似,才能使印章成为上品。”汉印种类繁多,风格大方浑厚,朴拙天成,方中寓圆而刚柔相济,拙中寓巧而自然舒展,这种风貌成为后世印章与篆刻艺术的审美标准。

“别部司马”一枚小小印章,不仅使后世了解了古代的军事政治社会制度,也反映了两千年前印章艺术成就,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寸之间的呈现,似有兵戈铁马之声入耳,实在不容小觑。

作者 张亚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