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秦晋第一战:秦国对东方第一次亮剑|秦015

秦晋第一战:秦国对东方第一次亮剑|秦015

秦德公继位的时候三十三岁,正值年富力强的时候。他的哥哥秦武公有个儿子叫白,没能继承他父亲的位置,封到了平阳。《史记》中是这么说的:

“(秦武公)有子一人,名曰白,白不立,封平阳。立其弟德公。”

从这个记录看,让弟弟德公继位,像是秦武公的安排。秦武公死后,也葬在了平阳。他的儿子被封在平阳,也许仅仅是安排他为自己的父亲守坟而已。还有一件事,秦武公死后,陪葬的人就有六十六人。这些应该都是秦武公的亲信重臣。办这事的人显然是秦德公,就算是秦武公临终这么安排的,秦德公似乎在执行这件事上,一点都没有手软。

秦德公继位那一年是公元前677年,也是这一年,在晋国,晋献公继位。

晋献公虽说在后来儿子继位的事情安排得有点荒唐,但是,并不妨碍他是春秋时期的一代雄主,也是他在位期间,让晋国国力大增,成为一方大国。客观上也许可以说,是他奠定了晋文公后来成为霸主的基础实力。

新兴起来的秦国对于晋国来说,应该还是一个不入眼的小国。不过,在这个时期,情况变得微妙起来。在这之前,秦国的发展似乎和东方各国没有什么直接的冲突,他们不过是在和西戎的各部族之间抢地盘。随着他们的实力不断壮大,向东发展也就成了他们的国策。

“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以牺三百牢祠鄜畤。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

我们也许应该特别留意秦德公在雍城的这次祭祀。这是秦德公在位期间,最重要的一件事。秦人似乎需要的也就是这次祭祀时占卜的结果:“后子孙饮马于河。”

秦国的后代子孙将继续向东扩张领土,到黄河饮马。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秦国和东方各国的冲突必然发生。首当其冲的就是晋国。

秦德公在位期间,和晋国之间好像还没有发生什么直接的利益冲突。毕竟,他在位时间太短了,尽管当年他只有三十三岁,只干了两年,就死了。是不是死于在他继位第二年夏天的那场瘟疫,很难说。他的儿子秦宣公继位。

从秦德公的年龄上推断,秦宣公继位时应该也很年轻。毕竟他爹死的时候,也只有三十多岁。

此时距离周王朝建立已经过了三百多年,也就是说,像晋这样的老牌诸侯国,也已经立国三百年了。随着周王室的衰弱,齐国和晋国坐大,成为两个超级大国。

而此时的秦国,算是刚刚登上历史舞台,在和西戎的不断征战中,逐渐稳定了自己的地盘,开始向东推进。此时应该没有人把他们放在眼里。

那几年,几个诸侯国干什么呢?

“宣公元年,卫、燕伐周,出惠王,立王子穨。三年,郑伯、虢叔杀子穨而入惠王。”

也就是说,至少卫国、燕国、郑国、虢国在那段时间,忙着介入周王室的夺位之争。说白了,就是在周王室建立自己的代言人。

秦国没有参与。对于新兴的秦国来说,他们应该明白,趟这趟浑水对他们未必有什么实际利益。稳固自己的地盘,继续兼并西戎各部族,对他们来得更实际。

晋献公主导下的晋国也没有参与。这可能是因为他在这段时间,一直忙着摆平晋国内部公族的威胁。此时他似乎也并不需要周王室来支持他。从后来我们可以看到,就在晋献公在位的那些年,他让晋国的版图扩张了三倍。也就是说,晋献公应该非常稳健地推进他的领土扩张计划,这也是从蚕食晋周边的小国和西戎各部族的地盘开始的。比如,在公元前672年(晋献公五年),晋献公就攻下骊戎,得到了骊姬和她妹妹。这也埋下了晋国后来的隐患。

好了,我们应该可以看到秦晋两国冲突的所在了。新兴的秦国在扩张地盘,老牌的大国也在扩大他的版图。秦人向东推进的步伐终于和东方的大国有了直面接触。这种接触是从冲突开始的。于是,秦晋第一战爆发了。

“(秦)与晋战河阳,胜之。”

这一战的直接导火索是什么?《史记》中没有说,谁先挑起的,也没有说。从这句话的意思看,秦国作为一个新兴的诸侯国,面对老牌的大国晋国,并没有退缩。多年来,他们经过太多的战争洗礼了,打仗他们不怕。结果,他们也真的打赢了。

这算一次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胜利吗?似乎也算不上。这一年也是公元前672年。面对西方的新兴的秦国,晋国也许只是把它当作一个西戎小国来看,也许败于轻敌。但同时也意味着,在多年和西戎各部族的战争中,秦国磨练出了真正的实力,让他们有能力和东方各国也可以交一下手了。

河阳之战,应该大大提振了秦国的士气,同时,这个从西方一路稳步东进的年轻诸侯国应该也因此进入东方各国的视野。这也是秦国进入东方这个大战场的开始。

从这一刻起,秦国和东方的冲突再也不可避免了。同时,打了胜仗的秦国应该也意识到,和晋国爆发这样直面的冲突,还远不是时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