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此人害死巡抚总督却升官,养肥倭寇,难怪明朝抗倭如此费劲

但凡大奸大恶之徒,其背后一定有一大股力量形成为一股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的成员一般都把那个大奸贼奉为老大,甚至叫干爹、干爷爷的都有。严嵩作为明代最有名的奸臣之一,干儿子自然不少,比如今天的主角赵文华。

赵文华是浙江慈溪人,生性好拍马屁。在他中进士前曾经在国子监学习过一段时间,当时的祭酒正是严嵩。严校长很欣赏这个小赵,赵文华也可着劲的讨好严嵩,主动要求做严校长的干儿子,严嵩亲生儿子就一个还是个残废,自然也很乐意多一个干儿子,于是就很高兴地收下了这么个才学还不错的儿子。

此人害死巡抚总督却升官,养肥倭寇,难怪明朝抗倭如此费劲

赵文华

严嵩一步步地向上走,赵文华也逐渐地跟着步步高升,逐渐做到了中央信访办主任(通政使)的位子上。严老爹这么做主要是考虑到弹劾自己的人那么多,为了尽可能减少皇帝看到这些奏折的概率,所以把自己的赵儿子安排到这个位置上起一个过滤器的作用。赵文华倒也干得尽心尽力,为他干爹省了不少心。

此人害死巡抚总督却升官,养肥倭寇,难怪明朝抗倭如此费劲

严嵩

不过干着干着,小赵就飘了,想脱离老爹单干了。他私自向皇帝进了一些酒,还撒谎说:“我老师严嵩喝着这个酒就能延年益寿呢!”话传到严嵩耳朵里,把老爹吓得够呛,赶紧跑到皇帝跟前说:“我一辈子没吃过什么续命的神药,我也实在不知道为什么能续这么久啊!”皇帝这才放过莫名其妙活了这么久的严嵩。

此人害死巡抚总督却升官,养肥倭寇,难怪明朝抗倭如此费劲

明世宗朱厚熜

出了宫的严嵩马上就换了副嘴脸,大骂这儿子不给自己喝酒就算了,还撒谎说自己喝他的酒续命!把赵文华吓得趴在地上半天不敢起来,徐阶等人劝了半天严嵩才消了气,然而还是不搭理赵文华。最后还是赵文华去求干妈,老太太心一软才帮他求情,严嵩才真原谅了他,从此以后赵文华就比亲儿子还儿子,一心一意侍奉起老爹来。

此人害死巡抚总督却升官,养肥倭寇,难怪明朝抗倭如此费劲

徐阶

此时倭寇已经严重影响到东南一带的人民生活,做到工信部副部长(工部右侍郎)的赵文华上书,提出了“祭天、薄赋轻徭、增募海军、加重苏南赋税、号召富人捐款、派特派员、招安海盗”七条战略(平心而论这七条战略还不算混账),嘉靖皇帝同意了他的建议,并把他派去做那个祭天的特派员。

此时东南一带的最高军事长官张经自以为自己位居赵文华之上,就不太看得起这个官“干”二代,没有把作战计划事先告知他。觉得自己被嫌弃的赵文华哪里受得了?立刻就弹劾张经养寇自重。结果奏折刚送到北京,张经就打了个大胜仗,这下怎么办呢?

赵文华用事实告诉大家,这一点都不难办。他和想借机上位的胡宗宪一起,说是他俩的功劳,张经只负责拖后腿。奏折一上,连战连捷的张经居然被判了死刑!而后他们又用同样的方法搞垮了浙江、苏松巡抚以及先后两任直浙总督,终于让胡宗宪坐上了总督的位子,而赵特派员则成了“太上总督”,一时间整个南方的文武百官都争相讨好赵大人,军纪涣散的一塌糊涂。半个国家都动员起来抗倭,结果被赵文华搞得倭寇越打越多!

此人害死巡抚总督却升官,养肥倭寇,难怪明朝抗倭如此费劲

胡宗宪

赵文华虽然搞破坏是一把好手,不过到底有点自知之明,他知道要是再这么打下去自己迟早要出事。而胡宗宪虽然手段肮脏了点,但到底还是想干事,他也不太希望有这么个拖油瓶在这里限制自己发挥。两人一拍即合,赵文华借着胡宗宪指挥了几个大胜仗的功夫溜回京城,还受到了抗倭英雄式的欢迎。

只不过回京没多久,不给面子的倭寇就重新来继续骚扰了,根据赵文华曾经的建议,这次又要选派重臣去做特派员。被倭寇搞怕了的赵文华本来不打算去,没想到父爱如山、望子成龙的严嵩却强迫他去,他也只好顶着太子太保的头衔回东南去也。不过这一次倒是很顺利,赵文华知道自己几斤几两,除了一心一意捞钱没有干涉胡宗宪的战略部署;而胡宗宪没有了这么个废物掣肘自己,自然也是一板一眼的部署起来,很快就击破汪直、陈东、徐海等倭寇匪首,当然首功自然还是严嵩和赵文华领导有方。捷报传到北京,嘉靖皇帝大为激赏,把赵文华提为少保,一时风头无二。

此人害死巡抚总督却升官,养肥倭寇,难怪明朝抗倭如此费劲

倭寇

只是官越做越大的赵文华却没有一点官场的觉悟,当年被严老爹收拾的疼已经忘得干干净净。而嘉靖皇帝虽然提了他的官,却并不打算进内阁掌握最高权力。不以此为警戒的赵文华反而更加得意忘形,在皇帝派人来赏赐东西的时候喝的酩酊大醉,一点礼节都不讲,皇帝由此而对他有了意见。而做到工部尚书的他,在督办皇家工程的时候不但不尽心尽力,反而偷工减料、把皇家的材料运回家自己盖房子去了!

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赵文华如此作为迟早有被告的一天。一次大内失火,皇帝要赵文华限期盖好房子,结果赵文华还是一如既往地没完成任务。忍无可忍的嘉靖登高望远,又看到京城里一大片豪宅,一打听才知道那是赵文华拿着皇家的东西盖出来的!出离愤怒的嘉靖没有理会严老爹的求情,迅速批准了赵文华的请假条,并要他好好休息,永远不用回来上班了。

罢了赵文华官的嘉靖没咽下这口气,还想继续挑事,结果赵文华的好儿子继承了他的优秀基因——实力坑爹:他在工作日不请假就去送自己老爸。抓住把柄的嘉靖立刻把赵文华从退休干部一撸到底成为平头百姓,几个儿子全部扔到边关去喝北风。

赵家最后的结局比较喜感:得知自己被废的赵文华非常郁闷,又生着病,整体躺在船里面揉肚子,结果有一天揉着揉着把自己的肚子揉破了,脏器全流出来,人就这么死了。人死了还不算完,言官又检举他贪污军饷十万四千两,皇帝就命令他那些已经喝了好多年冷风的子孙还。还了二十几年还没还完,到了嘉靖的孙子万历年间有人说情还是不行。

赵文华靠关系上位,靠帮更大的贪官擦屁股升迁,靠杀良冒功发财,最终也终于因为得罪了最大的领导而败亡,最终落个无厘头式的结局。这样的渣滓长期盘踞高位,在后人看起来其经历也许很喜剧(我写的很喜剧),但对于当时的国家和人民来说,却是一出真正的闹剧和悲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