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战斗尚未结束,红军为何突然停止进攻,在阵地上睡起了大觉?

1932年秋天,在广东省的南雄水口战役中,红五军团奉命追击广东军阀陈济棠的六个师。

红五军团参谋长兼十三军军长赵博生亲自率领三个团,连夜追击蒋军第四军军长吴奇伟带领的两万多人。

开始,被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打得狼狈不堪的吴奇伟残部,没命地向南逃窜。

后来吴奇伟见红军紧紧咬住不放,而且兵力只有他的六分之一左右,于是干脆不跑了,命令部队修建工事,摆出要和红军拼命的架势。

赵博生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指挥红军抢占有利地形,狠狠打击敌人。

战斗尚未结束,红军为何突然停止进攻,在阵地上睡起了大觉?

敌人兵力相当于红军的六倍,敌我力量悬殊太大,激烈的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还是不分胜负。

赵博生见战士们都熬红了眼睛,武器弹药也不多了,决定改变作战方法,以巧制胜。

他考虑再三,心生一计,当即找来三个团长共同分析战局。

赵博生先是听了各位团长的汇报,然后果断地说:“我们必须迅速解决战斗,再打下去我们要吃亏的。我们人少,不能硬拼,只能智取。我有一个想法,你们看行不行?”

说到这里,他打开自己刚绘制的标有敌我兵力部署的地图。

战斗尚未结束,红军为何突然停止进攻,在阵地上睡起了大觉?

大家围上来,赵博生如此这般地一说,几位团长连声称赞说:“好计好计,就这么办!”

临近黄昏,红军有的一个连,有的两个排,分成了几十个小分队,悄悄地向敌人阵地运动,对敌人形成了一个半圆形的包围圈。

随着赵博生一声令下,红军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迫击炮,机关枪、手榴弹一齐开火,打得敌人蒙头转向,阵地缩小了不少。

这时,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敌人正想组织反击,红军突然停止了进攻,枪声也没了。

按照赵博生的命令,每个小分队都在各自的阵地上燃起了十几堆篝火。一堆堆大火映红了半边天,战士们躺在地上,伸展四肢,竟然睡起了大觉。

战斗尚未结束,红军为何突然停止进攻,在阵地上睡起了大觉?

吴奇伟见此情景,自然起了疑心:红军黄昏时攻击的火力很猛,此刻战斗尚未结束,他们为何突然停止进攻,在阵地上睡起了大觉?这到底怎么回事?

他问身边的参谋,参谋们也一时摸不着头脑,一个个抓耳挠腮,都说可能是红军的援军到了,主张连夜突围。

吴奇伟让他们选择突围的方向,参谋们有的说东,有的说西,莫衷一是。

吴奇伟沉吟半响,只好说道:“红军神出鬼没,情况不明,若轻举妄动,必然中计;且我军不惯夜战,红军可能有援兵。不如暂守阵地,坐以待旦,等到探明情况再作决断。”

这样一来战场上就出现了奇特的一幕——敌人面对睡起了大觉的红军竟不知所措,他们既不敢突围,又怕红军夜里突然发起进攻,只好睁着眼、搂着大枪等着。

战斗尚未结束,红军为何突然停止进攻,在阵地上睡起了大觉?

到了下半夜,红军阵地上的篝火还在熊熊燃烧,四周静悄悄的,红军显然没有发起进攻的动向。

慢慢地,敌兵放松了警惕,上下眼皮打起架来。

再说红军士兵,美美地睡了一大觉。正当敌兵打盹的时候,他们悄悄集合起来,分成左、中、右三路,向敌人阵地摸去。

临行前,参谋黄顺杰对赵博生说:“参谋长,你又是一夜没睡觉,我到前面随军突击,有情况随时向你报告,你就放心地休息一会儿吧。”

“那怎么行?”赵博生一面整理衣帽,命令警卫员拿来武器,一面对黄顺杰说:“我没有坐在指挥部里指挥作战的习惯,还是你来坐镇指挥部,注意汇总各路情况,随时向我报告,我在中路。”

战斗尚未结束,红军为何突然停止进攻,在阵地上睡起了大觉?

黎明时分,敌人正抱着枪睡得迷迷糊糊,忽然四面八方响起一片喊声:“红军大部队到了,你们被包围了!”“缴枪不杀!”“红军优待俘虏……”

随着喊声,红军将士如同猛虎般冲到了眼前。

敌人以为真的是红军大部队到了,有的掉头就跑;有的稀里糊涂向红军队列中跑去……

红军将士们一点也不客气,杀了个痛快。敌人你推我撞,不少人被绊倒、摔倒。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前沿阵地上的敌兵一乱,后面的也稀里糊涂地跟着乱跑当官的想堵也堵不住。

赵博生虽然左臂被流弹击中,但他满不在乎,无论警卫员如何劝说也不肯下去休息。

战斗尚未结束,红军为何突然停止进攻,在阵地上睡起了大觉?

在赵博生这种精神的鼓舞下,红军将士更加奋勇冲杀,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

战斗结束后,赵博生指挥部队突然停止进攻,在阵地上睡起了大觉的奇特战术在红军各部队中传扬开来。

将士们纷纷称赞:赵参谋长这个奇招真妙,红军战士在阵地上睡起了大觉,竟让敌军不知所措,最终将六倍兵力的敌军击溃,取得了一场大胜。

南雄水口战役结束不久,就是红五军团诞生一周年,也是宁都起(义)一周年纪念日。中(央)军委决定,在全体红军中对赵博生给予通令嘉奖,并授予红旗勋章。

值得一提的是,在1933年1月的长员庙战斗中,赵博生壮烈牺牲,年仅36岁。他于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