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主帅决定撤兵,为何先写信通知敌军?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元英是北魏的名将,治军严整,聪颖机敏,善于谋划,他辅佐高祖屡破齐军,为北魏扩充疆土数立战功。令人惊叹的是,他曾在率军作战上演了这样的一个奇谋:接到班师回朝的圣旨之后,他竟然写信告诉敌军自己要撤军,让敌军吃尽了苦头。

公元494年,元英奏请高祖率兵讨伐汉中的齐明帝萧鸾。行军到沮水之时,齐国大将萧懿派遣梁季群等率兵两万前来阻击。梁季群等以山为界,分五处建栅栏安营扎寨,居高临下,俯视元英军营。

主帅元英与众将谋划说:“齐军驻扎分散,互不通气,将帅没有威望,众兵对上怠慢,不知道听从号令。我等假如挑选精兵,集中力量攻打其中一个军营,其他各营必然自保,不会去救护。一旦取胜,其他军营必然慌乱而退。”众将纷纷表示同意。

元英把挑选出来的兵士分为三路,在夜色掩护下,从山上、水边、陆路合力攻打梁季群的中军大寨。一时间,人喊马嘶,火光冲天。

梁季群派人联络其他三寨,命令他们掩杀元英大营,以解中军大寨的危机。

主帅决定撤兵,为何先写信通知敌军?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果如元英所料,其他三寨按兵不动,坐视其败。元英攻破中军大寨,杀死齐军3000多人,俘虏700余人,活捉了梁季群。

其他营寨守将见中军已破,就连夜拔营向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东)仓皇逃去。元英派精兵轻装兼程急追。

萧鸾听到报告,就派大将姜修带兵拦击。姜修不能取胜,又请求萧鸾增兵。

元英得知这个消息,便率千余骑兵埋伏在路边。见姜修援兵过来,元英兵分两路,以突袭方式前后夹击,迫使姜修援兵四散而逃。

正当元英部将兴高采烈打扫战场之时,萧鸾增派的第二批人马又赶到了。元英部将想不到萧鸾义派兵前来,一个个都非常惊恐。敌众我寡,力量悬殊,再加上连续作战,人困马乏,已不宜再战。

主帅决定撤兵,为何先写信通知敌军?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元英见形势不利,若不用计,则可能全军覆没。于是,元英镇定自若地骑着战马,登上高坡,凝望着飞驰而来的齐军,然后转身对跟上来的众将说着话,指指齐军的军旗,又指指自己的队伍,好像在调配兵力。

齐军本想一举活捉元英,但见他从容不迫,毫无惊惧之色,都以为他设有埋伏,不敢轻易上前。

元英见齐军中计,向南郑后撤,就指挥将士迅速追击。众将见危险已过,都个个奋力争先,尾追齐军,进而包围南郑。

在包围南郑期间,萧懿多次招兵前来解围,均被元英拦截杀败。

双方在南郑城下进行多次较量。南郑守军倚仗兵多粮足,城池坚固,守御器械充裕,和元英僵持了90多天。

高祖见元英为攻南郑这座城耽搁三个多月时间,而且将士思乡情切,已生厌战情绪,就派使者召其立即班师回朝。

主帅决定撤兵,为何先写信通知敌军?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元英接到诏书,命令全体将士不得拆除营寨,安排部分精兵掩护老弱兵士先撤,自己率其他精锐断后,以防齐军乘机掩杀。

临行前,元英写了一封告别信,要人送给萧懿,通知他自己决定撤兵。将士纷纷劝阻主帅,认为这样不可。

元英却对大家说:“萧懿以为我很长时间攻不下南郑,写告别信是想法算计他,为了让他引兵出城,然后设伏胜他。这样他必不会出城掩杀。我如果不写信就悄悄退兵,他就会断定我是无功而退,必然趁机引兵追杀。到那时,我们非但不能逃脱,很可能是全军覆没……”

不出元英所料,萧懿接到告别信,果然犹豫不决,以为元英欺骗他,让他出城。他登上城楼,远远望去,元英军营的战旗迎风飘扬,寨门紧闭,悄然无声。

萧懿对谋士说:“兵书上说,兵不厌诈。他故意设疑诱我上当,不必理睬他。”元英已撤走一天了,南郑的城门始终不敢打开。

主帅决定撤兵,为何先写信通知敌军?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两天以后,萧懿接到探子报告,才知元英果真撤兵,他气得七窍生烟,派遣轻骑精锐日夜兼程追击。

萧懿追兵赶上元英后,元英亲自殿后,与其他将士和萧懿追兵展开一场激烈的厮杀。元英和诸将奋力挥动长刀砍追兵的马腿,迫使其优势变为劣势,不敢再向前拼杀。

就这样相持了四天四夜,元英估计前军的老弱兵将已脱离了危险,这才命令殿后的将士飞身上马,扬长而去。萧懿追兵望着他们纵马归去,也不敢再追,只得返身回南郑票报。

元英以其超人的智谋,率领征讨大军安全撤退,受到高祖嘉奖,被升任为安南大将军,赐爵广武伯。

有位近代学者评论元英:用兵能破常规,常有出人意料的高见,屡屡险中操胜券,这正是元英用兵的高明之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