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占宋朝市舶收入60%的香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30)

作者:文科生笔记

前面讲了一直胡商到广州与泉州等中国港口做生意的事情,其实做国际贸易,讲的是“请进来”与“走出去”,要靠两条腿走路。

宋朝对外贸易的“请进来”与“走出去”战略:

在明清阶段,中国吃了"闭关锁国"的亏,错过了地理大发现,没搭上发展海洋经济的大船,所以在改革开放时期,我们一直宣扬如何将外国商人"请进来“的事情。我们的历史书上,也不停地讲,在古代有多少外国商人到达过广州、泉州、杭州等,不停地宣扬古代的中国是如何的海纳百川,拼了命的为大明朝以后的祖宗弥补过错。

占宋朝市舶收入60%的香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30)

发展海外贸易,民不加赋而国库用足

但我们却很少讲,我们唐宋元明清时的商人,如何"走出去"的事迹,这些最早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极少在国内留下片言只语,但是在非洲及中东国家,我们却经常性挖掘出来宋代铜钱,这些文物证明,我们中国古代商人的足迹也曾经到过非洲大陆那么遥远的地方。

但,他是谁,他为什么要到非洲?发生了什么?

我们不知道。

宋朝以来,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断绝,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宋朝建国之初,继承的是一个经历了200多年战乱,并且几乎分崩离析的大陆国家:

  • 民力不堪重负,亟需休养生息;
  • 国库没钱,还要每年付给辽国的"岁币";
  • 为了优待士大夫,官员的俸䘵还相当的不低;
  • 为了面对北部与西部的危险,还不得不维持庞大的军队开支。

国内的赋税与财政收入实在是入不敷出,不得已,宋朝的皇帝与官员都盯上了海外贸易这块肥肉。关税好啊,民不加赋为国用足,这是老祖宗针对关税总结的最为正确的话

宋太宗的时候,潘美攻入广州,立即被委任为广州市舶司使,肩负起为国库创收的重要任务。在潘美的建议下,宋太宗派出八队招商使团,携带金箔与诏书,向南洋各个国家进发,宣扬大宋的商业环境与待客之道,同时还承担推销国内商品、采购国际贸易品的任务。

占宋朝市舶收入60%的香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30)

宋朝主要的海外贸易航线

在国内,也通过优待胡商的措施,鼓励商人进行大宗商品贸易,对于货量大的胡商,由广东省长出面招待,有些还授予荣誉职位,提升他们的地位。

付出总有回报,多管齐下后,胡商云集,最高峰的时候,海外贸易的关税占到了财政收入的20%左右,泉州几乎成了"回半城","蒲半街",广州的蕃坊也兴建了蕃学,胡商与当地人密切联系,甚至通婚,有些胡商经年不回,长期呆在广州或泉州,当时这种外国人在中国长期居住的情况,叫做"住唐","唐"就是胡商对中国的统一称呼。

对应“住唐”,就一定有“住蕃”,中国人在海外做生意,经年不回,或在当地定居的行为,国内称之为“住蕃”。

占宋朝市舶收入60%的香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30)

宋朝时沿海大港口如广州、泉州、宁波都有长足的发展

在宋朝时期,中国其实也可以称之为海上马车夫,因为当时中国造的海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印度或阿拉伯的海船,除了比中国海船快一些外,无论是安全性上,还是载重量上,都无法与中国海船相比,中国海船有水密舱功能,破了一个二个,船只还可以继续航行。中国海船有指南针了,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均可以正常航行。所以当时,阿拉伯商人、波斯商人其实都主要是搭乘中国的海船到广州、泉州、杭州等地的。

占宋朝市舶收入60%的香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30)

泉州出土的宋朝海船模型:桅杆可以放倒。

大宋在现在的菲律宾、印尼、印度都有常住的中国商人,更不用讲越南的,当时都没把他当时外国。

香料成为胡商输入宋朝的主流商品

从古代中外贸易的需求情况来看,中国做为一个自然经济支支撑的国家,除了火药销石、牛筋兽皮等必须扩大进口外,其他并没有什么必需品是一定要通过进口来解决的,这一点,从唐宋到明清,众多的外国商人都见识过了,广大且普通中国人对国外商品没啥需求。

不过中国人多,阶层消费差距也大,很快,胡商就找到了中国人热衷的商品,这就是我们从小在历史书上学到的"香料",胡商在奢侈品领域,迅速打开了中国市场。这东西对于胡商来讲太划算了:重量轻、价格高、保存期限长,是远洋贸易最好的商品了。

占宋朝市舶收入60%的香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30)

香料的种类繁多,功能不一,中国与欧洲对香料的需求有较大的差异

我一直认为古代的贸易中,中国是吃了大亏的,因为我们一直在进口非必需的奢侈品,如香料、象牙、珠宝等,如果不是由于商船还要从中国拉回巨量的丝绸、瓷器、茶叶等,我几乎可以认为这些进口货会把中国的财政掏空。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在现在,2020年左右,如果我国不从国外进口矿石、木材、石油、芯片、机器设备等可以扩大再生产的商品,而是将外汇不停地花在法国化妆品、意大利服装、瑞士钟表,美国红酒、日本玩具上,你觉得这种进口对国家有好处吗?

宋朝时期,国外能卖给我们的,又能被当时的皇家、士大夫阶层看得上的东西,也就只有香料、珠宝、象牙之类的东西了。

有资料记录了一件数据,有个阿拉伯商人叫蒲亚里,一次性运到广州的商品中,有大象牙就有二百九十根,大犀牛角三十五根,按当时的官方定价,贸易额达五万余贯,按当时的税率,政府最少抽取关税五千贯。

占宋朝市舶收入60%的香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30)

胡商大量输入的商品,提供了巨量的关税

不过宋朝在自己国内消费这些奢侈品的同时,也成功地利用这些奢侈品进行了转口贸易。

首先,由于市舶司工作制度的建立,胡商从海外将奢侈品送到广州泉州后,市舶司会按十分之一进行抽税,有些紧俏的物资,宋朝海关最高可以抽到十分之四。如何核算价格呢?不需要,直接拿走十分之一或十分之四的商品就行了。

胡商将剩余的商品有些会交给政府进行专卖,只有一些官府放开交易的商品,才能让胡商自己在泉州或广州进行销售,当然了,如果在离开广州或泉州到内地销售,还需要按不同的地方再交纳商业税。

由于费用成本与利润的考量。这些奢侈品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会变得异常昂贵,说香料的价格等若黄金,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有些香料,甚至比黄金都贵。

占宋朝市舶收入60%的香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30)

唐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银熏炉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塔基地宫出土

随便列列举一段古文:白笃耨.....每两值钱二十万。 蔡京......以盒盛二三两许,令.....取焚之。(头条引用古文,那个机器人脑子会认为是我抄袭,故省略一部分,不影响理解意思),我翻译一下,白笃耨这种香刚卖到开封的时候,每两卖20万钱,按800钱一两银算,约250两银子,以蔡京这个大贪官的身份,请宰相吃饭,有些大方了些,一次烧了二三两,还特地让侍女奉着坐在宰相身边,珍贵得不得了。

占宋朝市舶收入60%的香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30)

弹琴与听琴这种事,怎么没有香?

在大宋朝,香料的主要作用并不是用来调味或治病,最主要的作用,还是利用香料特有的芳香气息,营造仪式感。

能够成为这个进口奢侈品消费对象的,主要是官僚、文人雅士、商人等,但最大的用户其实是皇室与寺庙。主要的用途是薰香、入药、化妆品、食品调味、敬神、建筑等;

占宋朝市舶收入60%的香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30)

士大夫在各种场合,对于薰香的仪式感的要求都必不可少

全国每年消耗的香料数量惊人,我们从进口量就可以看出来:公元1053年,宋仁宗赵桢时期,从越南进贡过来的香料是104,385斤,从大食进贡过来的香料是100,730斤。这还只是两个地方从官面上以进贡名义运到宋朝的香料数量,还有其他国家的,包括还有走私的、瞒报的、零星的,总量十倍都不止,每年香料方面的关税占所有进口货物关税40%-60%。

社会对香料的痴迷可以从皇家的举动上看出来:

占宋朝市舶收入60%的香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30)

龙涎香的奇异让宋徽宗都大失风度

宋徽宗有次看到库房里有一块比较大但其貌不扬的香,于是随手拿出去赏给了周围的内持,自己闲的时候,挑了一小块,放在香炉中点起来了,结果就黄豆大的一点儿,整个屋子就弥漫着一股奇异的花香,更特别的是,这种香味布满了整个房间后,一整天都不会消散。竟然是极品啊。

宋徽宗这时做了一件特别掉皇帝份儿的事,他让让把赏赐出去的这种香全部又要回来了。

这个令宋徽宗失去风度的香就是古龙涎香。

占宋朝市舶收入60%的香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30)

古代熏香中的高雅生活

另一个事也是与宋徽宗有关,他儿子赵构在杭州建立南宋后,从金人手里赎回了宋徽宗的老婆、赵构的生母韦太后,赵构为了表达孝心,同老娘早日忘记往日的痛苦,在房间里点上了很多特别制造的香味独特的蜡烛,问韦太后,这些蜡烛有没有让您感到欢喜啊?韦太后说,当初你老爹每天点的蜡烛比你这多好几倍哩。

皇家大量的消耗香料,甚至用香木来建造房子,李白不是有首诗叫"沉香亭北倚阑干"吗?达官贵人也喜欢用沉香木来建造房子。

占宋朝市舶收入60%的香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30)

《清明上河图》中出现有刘家上色沉檀揀香铺

民间无论是读书、睡觉、聚会都会点上不同的香来渲染气氛,平时随身也会带上香囊。

寺庙中无论任何时间,都有大量的香料的消耗。

宋朝在香料贸易中的平衡手段

大宋国自己消耗了海量的香料,不过由于所有进口的香料主要由宋朝官方机构统一在国内外销售,因此,高昂的香料价格,反而使得宋朝在转口贸易中大赚了一笔。

契丹辽国、高丽朝鲜国、东瀛日本国都仰慕华夏文化,以及宋朝士大夫们对于香料的那种痴迷及仪式感,也被这些国家的上层人士所模仿,大宋就可以用高昂的价格向周边国家大量转口香料,让周边国家也在奢侈的生活氛围中消耗战斗力。

这里面,还是只有女真族的人有远见,完颜阿骨打当时的给族人立了规矩,除了粮食、牛马、铁器,其他的什么东西都不准从宋朝购买,上述三样东西,哪怕是贵一些,也要大量采购。

宋朝全社会对香料的追捧,也使得香料在国内的价格十分的坚挺,意外的,有些地方,香料可以当成等价物进行交换,在宋朝与辽国与西夏的岁币中,大家也愿意用一部分的香料来充抵金银或丝绸,这无形中又让宋朝占了便宜。

阿拉伯商人大量向中国销售这类对社会生产无意义的奢侈品,并没有使宋朝的经济变得崩坏,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下列两点:

  1. 宋朝官员有远见的提出,不允许胡商将金银铜钱运出国门,违者重罪;
  2. 所有的香料等奢侈品售卖给市舶司后,只能在广州、泉州等港口交换宋朝用来出口的大宗商品,如茶叶、丝绸、瓷器、纺织品、纸张等。

胡商自然也没有什么不同意的,毕竟也不能空船回去,宋朝的这些大宗商品在阿拉伯、地中海等地方也是最紧俏的物资。当然,还是有一些金银铜钱被走私出去,这些也是在外贸活动中无法避免的情况。

宋朝通过大量进口奢侈品,同时大量出口国内大宗商品的方式,变相地通过以货易货的方式,将中国的商品销售到了全世界,同时对增加了国库收入、刺激了国内的商业生产,总体来讲,是大有益处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