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天往返数百里,200师与日军打巷战,勇夺棠吉

引言

海鸥将军戴安澜在缅甸主要指挥过的两次战役,即同古会战和攻克棠吉。与12天的同古大战相比,棠吉之战也许有点“名不见经传”。然而,这场攻坚战的过程和意义却非比寻常。200师在错误情报的误导下,三天往返奔袭数百里(乘车),以疲惫之师夜袭棠吉,并以巷战的方式将其攻克,保证了远征军的后方安全。只可惜史迪威和罗卓英的命令让棠吉得而复失,才有了后来的败走野人山。

一、英军一触即溃,平满纳会战无奈被取消

200师撤出同古后,远征军最高长官部便开始策划平满纳会战,同时命令新22师在叶达西附近阻击日军,廖耀湘把地点选在了斯瓦河。仗打得非常漂亮,他们在这里牵制了日军20多天,为各支队伍赢得了充分的集结和部署时间。然而,此时的英军再次“掉链子”。

三天往返数百里,200师与日军打巷战,勇夺棠吉

平满纳会战的东线(罗衣考方向)为第6军,西线则是英缅联军。英军继续发挥了他们在缅甸战场上的“优良传统”:一触即溃,而且是那种招呼都不打一声的逃命。与此同时,第6军暂55师被打散不知去向。这样一来,中路第5军的两翼全部暴露给日军,他们极有可能被三面合围。再实施平满纳会战已经不现实了,远征军长官部被迫将其取消。

正在长官部制订了新的作战方案时,一个消息传来了:西线的乔克巴当发现了大批日军(大约3000人)。史迪威和罗卓英命令200师的三个团火速前往迎战。可事实上,这是英军散布的一个假情报!

三天往返数百里,200师与日军打巷战,勇夺棠吉

二、英军散布假情报,200师被迫调往西线

英军一路后撤到仁安羌以西,在这里本有孙立人的新38师为其做掩护。英军撤退时不但带着家眷,还拖着大量的财物。他们担心突然出现日军新38师不足以应付,就谎称这里真来了日军,让更多的中国军队为其掩护。

三天往返数百里,200师与日军打巷战,勇夺棠吉

杜聿明听闻此事后拒绝执行命令,理由如下:

第一,新38师就驻守在仁安羌,并没有报告有日军出现。

第二,第5军和第66军被分布在平满纳至曼德勒长达300余里的路线上,兵力太分散,无法形成有效的战斗力。现在又要将200师派到200公里外的西线,无疑于自废武功。

第三,英国人背信弃义,不能什么事都围着他们转。

三天往返数百里,200师与日军打巷战,勇夺棠吉

其实,比杜聿明说得更严重的是日军的下一步作战计划。日军获悉远征军放弃平满纳会战后,派遣56师团进攻东线的第6军,罗衣考阵地失守后,棠吉被占领。这意味着什么?棠吉被占,腊戍即将不保,远征军回国的大门将被彻底堵死。

然而,此时的远征军指挥部还在为英军“殚精竭虑”。200师最终还是向乔克巴当出发,他们开始了三天数百里的往返急行军。

三天往返数百里,200师与日军打巷战,勇夺棠吉

三、三天“跑”数百里,200夜袭棠吉

第5军是个机械化军团,200师3个团去乔克巴当有汽车运输。当他们到达后,戴安澜就有了想骂人的冲动。在这里没有发现日军,只看到一群溃败下来的英缅联军,不紧不慢地在所谓的“逃命”。戴安澜知道200师被骗了,只好命令队伍就地休整,先把饭吃了等候下一步的指令。

此时的远征军长官已经获悉了棠吉丢失,他们明白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命令杜聿明:让200师立刻从乔克贝当出发,开往棠吉并将其攻克。200师一路急行军刚到西线,屁股还没坐热就又要从西线杀回东线。这一来回就是三天的时间,官兵们的情绪可想而知。

三天往返数百里,200师与日军打巷战,勇夺棠吉

戴安澜心里也有火,可他不能表现出来。棠吉事关整个远征军的命运,军心绝对不能受到影响。在快抵达棠吉之时,200师的先锋和骑兵团(摩托化队伍)率先与日军遭遇,将士们把一肚子怒火全部洒向日寇。随着后续队伍不断抵达战场,杜聿明也亲自上阵指挥,他把指挥所设立在距离棠吉15公里的地方。三军用命,200师很快占领了棠吉西、南、北三面的高地,剩下的就是棠吉城了。

攻克棠吉的任务交给了200师的步兵指挥官兼598团的团长郑庭笈。此时天色已晚,他决定率领598团的官兵夜袭棠吉与日军进行肉搏,然后打巷战,200师的其他队伍随598团依次跟进。战斗打得极为惨烈:598团的将士们逐屋逐巷和日军争夺;599团的团长柳树人在轻机枪手牺牲后,不顾警卫员的阻拦亲自上阵继续射击。200师就是在这样前赴后继的进攻中,彻底攻克了棠吉。

三天往返数百里,200师与日军打巷战,勇夺棠吉

结语

收复棠吉后,如果200师继续追击56师团,极有可能将其消灭(56师团已成孤军),至少可以立保腊戍不丢,拒敌于国门之外。但是,远征军的长官部坚持要进行曼德勒会战。最终,200师放弃了刚收复的棠吉,也成了远征军噩梦的开始。不过,200师在各种不利因素下仍然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不愧王牌之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