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朝名将僧格林沁:一生征战杀敌无数,最后却被16岁小兵给宰了?

引言

晚清名将僧格林沁一生征战,杀敌无数,在当时的清廷地位很高。《清史稿》中这样评价他:“有清籓部建大勋者,惟僧格林沁及策凌二人,同膺侑庙旷典,后先辉映,旗常增色矣。”可是这位清廷的猛将,却在盛年之时丧生于一位少年之手,不得不让人感叹命运之无常。

僧格林沁出生于蒙古贵族博尔济吉特氏,是晚清主要的八旗将领之一。

此人骁勇彪悍,长于领军打仗。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僧格林沁世袭承爵,成为札萨克多罗郡王,随后进入京城为官。道光皇帝和咸丰皇帝都对其给予高度重视。

清朝名将僧格林沁:一生征战杀敌无数,最后却被16岁小兵给宰了?

▲僧格林沁雕塑

01

僧格林沁在自己的政治巅峰时期曾经掌控两个旗的兵权,清廷当权者对他的重视可见一斑。朝野上下为了以示尊重,都称呼他为“僧王”。

对于满清朝廷来说,这位“僧王”最大的贡献无疑是剿灭太平天国。

在这场残酷的镇压中,僧格林沁率领军队奋勇作战,先后攻破天京、安庆和武昌,然后纵容部下大肆屠城。对于反抗,僧格林沁采用铁血手腕,动辄抽筋剥皮,使用酷刑。对于清廷来说,僧格林沁当得上“国之柱石”四个字。

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对内镇压僧格林沁表现出色,然而在面对入侵自己祖国的英法联军,僧格林沁却威风不再,溃败千里。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大沽口有一场战役的结果:英法联军阵亡死亡五人,满清阵亡两千多人。这个对比数字并不好笑,反而令人心痛难当。

这场战斗就是由僧格林沁指挥的,他试图以骑兵的冲击力抵抗英法联军的排枪火炮,结果可想而知。士兵们成了别人枪炮下的靶子,根本连对方的阵前都还没有接近,就已经丧命。

清朝名将僧格林沁:一生征战杀敌无数,最后却被16岁小兵给宰了?

▲清军对战英法联军的油画

这次战役令僧格林沁颜面尽失。但是对于清廷来说,内有太平天国威胁,外有英法联军虎视眈眈,而在满清的武官中,除了僧格林沁竟然找不到另外的可以担当领军之责的人。

所以尽管战败,僧格林沁还是升了官,赏了爵。不过僧格林沁的人生道路,也差不多到了尽头。没过多久,他就被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杀死。

02

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清廷令僧格林沁到山东剿灭捻军余部张宗禹。

张宗禹其实没有足够的兵力于僧格林沁正面对抗,于是采用迂回战术,不断以小股骑兵骚扰,然后远遁。如此来回循环,搞得僧格林沁不胜其烦。

清朝名将僧格林沁:一生征战杀敌无数,最后却被16岁小兵给宰了?

▲张宗禹画像

这种打法让僧格林沁恼羞成怒,但是又无可奈何,不能不四处追敌。

因为需要长时间的追赶这些骑兵,僧格林沁和他的部下不得不数十日不离马背,劳累不堪,甚至连纵马的缰绳都拉不稳。

正如《孙子·计篇》中所言:“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种长时间的疲劳让清军体力严重透支,张宗禹抓住机会,打算诱敌深入。

在山东曹庄一带时,张宗禹故技重施,让僧格林沁损失惨重,遭遇惨败的僧格林沁,除了下令撤退别无他法。他带领败兵退到吴家店一带,

此时的僧格林沁已经身受重伤,再也无力支撑,竟然直接坠马。就在此时,一名手执菜刀的少年从路旁的麦田冲出,照面间就手起刀落,砍死了僧格林沁。

清朝名将僧格林沁:一生征战杀敌无数,最后却被16岁小兵给宰了?

▲僧格林沁墓

僧格林沁自小习武,身体健壮,武艺高强,如果正面对抗,这个少年很可能不是敌手。若非身受重伤,怎会丧生于少年之手。这戏剧化的结局不由让人感叹:功夫再高,也怕菜刀。

03

而这位少年就是张皮绠,张皮绠出生于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他全家都投身捻军,很小的时候就被张宗禹看中收为“捻童”。张皮绠此次奉命伏击败军。

其实在他杀死僧格林沁之后,并不知道是谁人死于他手,只是根据僧格林沁的服饰猜测自己杀了一个大人物,于是张皮绠就把僧格林沁身上的衣服帽子等物取走,高高兴兴地回去邀功。

经过众人确认,张皮绠才知道原来被他杀掉的人就是僧格林沁。

清朝名将僧格林沁:一生征战杀敌无数,最后却被16岁小兵给宰了?

▲张皮绠画像

僧格林沁被杀死之后,清朝大为震惊,决定要缉拿凶手,便一直在派人探访张皮绠的下落。

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张皮绠因酒后失言,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派遣的暗探在涡阳新兴集给抓住了。

此后张皮绠被押解到济南受审,最后被判处凌迟。在他临死之前,他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确实杀了僧格林沁。因此至今山东本地还流传一首民歌:张皮绠,真的强,麦稞地里杀僧王。

清朝名将僧格林沁:一生征战杀敌无数,最后却被16岁小兵给宰了?

▲僧格林沁画像

结语

不管是僧格林沁还是张皮绠,在战争中各为其主,立场不同,这无可厚非。然而身为同胞,内斗自损,着实令人惋惜。尤其在外国列强意图将我大好河山分而食之的时候,这些猛将也好,少年英雄也好,却不能携手救国,如何叫人不叹息呢。

参考资料:

《清史稿》

《孙子·计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