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90年前湖北一老人借给红军400大洋,后辈拿欠条讨要,结果怎样?

面对孝感市政府工作人员,衣着普通杨明荣老人手足无措甚至有一点拘谨。看着工作人员谨慎又审视的目光,杨明荣老人心里默默期待自己这张欠条可以兑现。

90年前湖北一老人借给红军400大洋,后辈拿欠条讨要,结果怎样?

杨明荣老人手中拿的这张欠条是自己爷爷杨长银留下来的,已经过了将近90年。那个时候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银元,欠条上标注的欠款金额是400大洋究竟能不能兑换,能兑换多少杨长银老人在心里打鼓。

杨明荣老人手中的这张欠条牵出的往事又让人不禁回想到了90年前的峥嵘岁月。这张欠条背后到底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欠款究竟有没有兑现,兑现了多少呢?

一张欠条打开尘封往事

2015年生活窘迫的湖北孝感老人杨明荣实在是没有办法了,翻出了爷爷留下来的一张发黄的欠条。这张欠条历经三代,虽然纸张已经发黄显得很破旧,但是借款人、时间以及金额仍然可以清晰明辨。

90年前湖北一老人借给红军400大洋,后辈拿欠条讨要,结果怎样?

而和普通欠条不同的是这张欠条的借款金额是400大洋。如今大洋早就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杨明荣老人心怀忐忑地带着这张借条来到孝感市政府,希望寻求当地工作人员的帮助兑换这笔欠款。

杨明荣老人详细地解释了欠条的来龙去脉。面对这张特殊的欠条工作人员一时也无法判断真假,只能将情况上报领导。相关领导面对这样的情况也十分慎重,立刻组织专家对于该欠条的真实性进行鉴定。

90年前湖北一老人借给红军400大洋,后辈拿欠条讨要,结果怎样?

经过专家的鉴定,杨明荣老人手里的这张欠条是真实的。向杨明荣爷爷借款的是当年红一军的一位分队长,欠条背后的故事见证了军民鱼水情。

红军和百姓的军民鱼水情

1927年红军建立之初面临非常严峻的外部环境,物资匮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本就是战火纷飞的年代,再加上敌对势力的打压红军所处的环境可想而知。吃不了饱穿不暖是常事,即便环境如此艰苦红军仍然定下了严明的军纪。

90年前湖北一老人借给红军400大洋,后辈拿欠条讨要,结果怎样?

其中有两条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吃群众一粥一饭。红军所到之处都严守军队纪律,没有命令绝不去骚扰当地百姓,哪怕就是在天气很冷的日子里,用门板扎个草铺就当自己的床睡在马路边。

百姓一直被军阀和土豪劣绅压制,这些人对于百姓巧取豪夺鱼肉乡里,甚至还逼迫百姓上交种种苛捐杂税。百姓早就心生不满,而红军这样纪律严明的队伍迅速赢得了百姓的信任。

90年前湖北一老人借给红军400大洋,后辈拿欠条讨要,结果怎样?

于是百姓们有粮出粮、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经常自发性的捐款捐物。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都攒起来全部给红军,但是每次捐钱捐物、捐粮,捐衣服都被红军委婉拒绝。

90年前湖北一老人借给红军400大洋,后辈拿欠条讨要,结果怎样?

想要打仗就得先解决生存的问题。有规定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可是面对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红军的队伍开销也越来越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只有解决了后勤补给的问题,才能保持军队的战斗力。

这个时候红军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找当地一些经济条件不错又很支持红军的人借款,按照规定打欠条,写明借款的时间和借款人。这样既可以解决眼前的困难解决生存问题也不违反规定。

杨长银为红军凑钱

1929年红军31,32,33师整编为红一军,时任第一分队队长的涂杏为了解决整编之后所面临的军费问题,来到了杨明荣老人的爷爷杨长银的家中。杨长银当时在孝感经营生意经济条件相当不错。

90年前湖北一老人借给红军400大洋,后辈拿欠条讨要,结果怎样?

当时红军驻扎在杨长银生活的村子里,经常帮助村民们干农活,解决他们的困难。杨长银将这些都看在眼里觉得红军是真正为人民的军队。面对借钱的请求他丝毫没有犹豫杨长银当时手里只有300大洋。为了给红军凑更多的费用和自己的亲戚朋友多方筹措,又借了100大洋。

杨长银将这400大洋都交给了涂杏。虽然红军提出借款,然而杨长银却在山表示红军为了老百姓打仗,这些钱不算什么,是无偿捐助给红军的。根据当时的规定不能拿老百姓一针一线,涂杏坚持给杨长银打了一张借条。

85年后归还欠款

战争年代时局动荡红军很难在一个地方长期驻扎。杨长银也没有打算要这笔借款,欠条也被锁在一个盒子里,遗忘在了角落。杨长银的儿子也没有动过要欠款的念头。此前老人杨明荣也从来没有想过要这笔欠款。

90年前湖北一老人借给红军400大洋,后辈拿欠条讨要,结果怎样?

然而老人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难,于是他想起了这张发黄破旧的欠条。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兑换当年的借款让自己改善生活。由于不知道去哪里能兑换这笔钱款,于是杨明荣老人求助当地政府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却十分重视。迅速上报给了相关领导。看着衣着朴素甚至有一些破旧的杨明荣老人,领导宽慰他只要借条是真的这笔钱定会如数奉还。杨明荣老人这才放了心。

90年前湖北一老人借给红军400大洋,后辈拿欠条讨要,结果怎样?

这笔钱面临两个难题,一个是欠条的真伪,另一个就是90年前的400大洋,折合现在的人民币多少钱。当时向杨明荣借款的红军特务营大多数人在战争中都已经牺牲,剩下的人也杳无音讯。

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终于在本地的县志中找到了一些线索,最终确认这笔借款是真实存在的。随之而来的另一个大问题就是400大洋到底应该归还多少人民币。

90年前湖北一老人借给红军400大洋,后辈拿欠条讨要,结果怎样?

大洋作为流通货币早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当时400大洋不是个小数目。以现在的货币购买力如何兑换也成为难题,经过专家的核算400大洋可以兑换4万元。时隔一个世纪这笔借款也终于被归还。

总结

如果不是生活困难,相信杨明荣老人会和自己的父亲爷爷一样将欠条的事情永远埋在心里。这张小小的借条不仅记载了那段艰难的岁月,更是成为军民一家亲的见证。人民军队为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尽管过去90年,这种优良传统薪火相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