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台湾杜月笙墓地:破败不堪,墓碑面朝上海,坟冢后侧上的刻字瞩目

后山杂草丛生,郁郁葱葱的树木遮盖了大半的阳光,斑驳的树影落在一座墓碑前。一位老人佝偻着背,手中拿着一把扫帚,步履蹒跚地清扫着墓碑前的落叶。

台湾杜月笙墓地:破败不堪,墓碑面朝上海,坟冢后侧上的刻字瞩目

秀峰小学的几名小学生在后山玩耍,正巧看到这一幕,其中一名学生不免问道:“爷爷,这是谁的墓?”

老人顿住了脚步,抬起头看向墓碑,悠远深邃的目光扫向墓碑上的八个金灿灿的大字,“义节聿昭,誉闻永彰”。

这八个字早在岁月的洗礼和一次次雨水的侵蚀中变了色彩,剥落了一层又一层的外皮,字底下的青石板边沿还爬上了一些青苔,衬得更落寞了几分。

台湾杜月笙墓地:破败不堪,墓碑面朝上海,坟冢后侧上的刻字瞩目

是啊,这是谁的墓啊?

老人在心中默默地叹息了一句,杜先生,看来您走得太久了,久到路过的人都要问上一句,这是谁的墓?您那么大的人物怎么能被他们忘了呢?怎么能被时间忘了呢?

他转过头看向墓碑的朝向,那个方向是上海,正是杜先生来的地方,也是杜先生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台湾杜月笙墓地:破败不堪,墓碑面朝上海,坟冢后侧上的刻字瞩目

传奇人生

一个人怎样活一辈子才算是传奇?杜月笙的一生或许能给我们一些答案。

出生于1888年8月22日的杜月笙,自小家境清贫,父母双亡,孤苦无依。那个年代正值清末民初,社会动荡不安,普通人多半过的凄惨贫穷,不能温饱,自是也不会有去管一个毫无用处的孩子。

台湾杜月笙墓地:破败不堪,墓碑面朝上海,坟冢后侧上的刻字瞩目

杜月笙小小年纪只能靠要饭一路流浪到了上海。十几岁的年纪虽然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却是沾染了赌博的恶习,普通的营生自是不能满足他赌博的需求,因此他开始混帮派,偷摸抢道,什么挣钱干什么。

大上海的势力错综复杂,杜月笙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黄金荣,并靠聪明机灵得到了黄金荣的赏识,得到了走私烟土的机会,成立了贩卖鸦片的公司。

杜月笙也逐渐靠这些违法的生意快速积累了大量资产,将青帮发展成为上海第一大帮,成为上海滩赫赫有名的人物。

台湾杜月笙墓地:破败不堪,墓碑面朝上海,坟冢后侧上的刻字瞩目

在战争年代,无论是谁,都不能做到明哲保身,更何况还是杜月笙这样人人皆知的大人物。纵使杜月笙一己之力再厉害,也无法对抗侵华的日本人,也不能阻止上海沦陷。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为了能让上海的中国人更快地屈服,日本人想要拉拢杜月笙这位在上海鼎鼎有名的人物,让他作为日本人的代表出面管理上海。

台湾杜月笙墓地:破败不堪,墓碑面朝上海,坟冢后侧上的刻字瞩目

杜月笙虽然是青帮头子,却知道无论何时民族气节不能丢,也不能成为卖国贼。他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日本人的丰厚条件,前往香港避难。避难期间,积极抗日,成立赈济委员会,为国民党抗日募集资金和物资。

举步维艰

抗战胜利之后,杜月笙原本以为他的好日子要来了,毕竟日本人被赶出中国,上海又会是他的天下。杜月笙千算万算,没有算到最大的隐患却是蒋介石。

1945年,蒋介石抢先一步占领上海,窃取成果,委任自己的亲信钱大钧为新一任上海市市长。

台湾杜月笙墓地:破败不堪,墓碑面朝上海,坟冢后侧上的刻字瞩目

杜月笙满心欢喜的从香港赶回上海,迎接他的没有掌声和荣誉,也没有国民党官员,只有到处贴满的“打倒杜月笙”的标语。

蒋介石言而无信,让他彻底沦为一颗弃子,不但市长,副市长的职位轮不到他,就连公开选举的上海市议员,也被蒋介石点名指派。

事已至此,杜月笙才意识到,此时此刻的他对于蒋介石而言,已经毫无价值。他原本黑帮的出身以及靠走私鸦片起家的历史,纵使是他再竭力洗白,也不可能彻底抹掉过去。

台湾杜月笙墓地:破败不堪,墓碑面朝上海,坟冢后侧上的刻字瞩目

这些事情也可能会影响蒋介石的政治道路,和在民众面前苦心经营出来的民主形象,毕竟他还要继续和共产党争夺民心,所以才会将杜月笙痛痛快快的一脚踢开。

不但如此,蒋介石并不想放过杜月笙,因为他惧怕杜月笙在上海的残余势力以及渗透在各行各业的影响力,所以在极力引导所有上海人反对杜月笙的同时,也开始对他的家人下手,目的就是要让杜月笙在上海彻底待不下去。

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屏此时是上海中汇银行经理,被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冠以“投机倒把”的罪名,实施逮捕。杜月笙在儿子被捕入狱之后,利用人脉多方周旋奔走,杜维屏最终被判了六个月。

台湾杜月笙墓地:破败不堪,墓碑面朝上海,坟冢后侧上的刻字瞩目

晚年凄凉

经此一事,杜月笙彻底认清了蒋介石的嘴脸,翻脸不认人倒也罢了。即使不让他进入政界从政,他在上海依旧可以靠做生意和其他行当混得风生水起。

可是眼下的情景,蒋介石怕是要赶尽杀绝,丝毫不给他留下一条活路。想明白这一点,杜月笙做了一个决定,举家三十多口人迁往香港定居,暂时躲避这些灾难。

在他准备定居香港期间,共产党的联络员也和杜月笙进行了密谈,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上海之后,可以请杜月笙继续回来主持大局。杜月笙虽然心动,却依旧出言婉拒。

台湾杜月笙墓地:破败不堪,墓碑面朝上海,坟冢后侧上的刻字瞩目

他明白即使以前在抗日期间也为共产党捐款捐物,但是不足以掩盖他帮助蒋介石做的那些错事。

尤其是在1927年,他帮助蒋介石镇压革命运动,不但杀害了上海工人领袖汪寿华,还残害了大量的共产党员和工人群众,一桩桩一件件的罪行历历在目,不是任何人可以轻易抹掉。

如今前方是龙潭虎穴,后面是悬崖峭壁,已经毫无退路,唯有去香港这一条路尚有一丝生机。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杜月笙去香港并不如他所想象的一般顺利。

台湾杜月笙墓地:破败不堪,墓碑面朝上海,坟冢后侧上的刻字瞩目

虽然离开上海时变卖家产,但带走了四十万美元。这笔钱对于普通人而言或许是一笔巨款,可对于奢华惯了的杜家人来说,连最基本的日常开销都不够。更何况在香港入不敷出,也没有找到什么挣钱的行当,在杜月笙临终前,只剩下了十一万美元。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终于在心理和身体疾病的双重摧残下,含恨而终,上海滩一代枭雄落下了帷幕。

逝世于香港,埋于台湾,到最后坟墓无人问津,也无人探望,杜月笙被后人遗忘在了台湾的这座小山上。

台湾杜月笙墓地:破败不堪,墓碑面朝上海,坟冢后侧上的刻字瞩目

生前有多风光,死后就有多落寞。

致死,杜月笙也没有再回到他心心念念的上海,古人云落叶归根,这叶子落下之时,又有几人能真正选择落下的地方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