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山雜草叢生,郁郁蔥蔥的樹木遮蓋了大半的陽光,斑駁的樹影落在一座墓碑前。一位老人佝偻着背,手中拿着一把掃帚,步履蹒跚地清掃着墓碑前的落葉。

秀峰國小的幾名國小生在後山玩耍,正巧看到這一幕,其中一名學生不免問道:“爺爺,這是誰的墓?”
老人頓住了腳步,擡起頭看向墓碑,悠遠深邃的目光掃向墓碑上的八個金燦燦的大字,“義節聿昭,譽聞永彰”。
這八個字早在歲月的洗禮和一次次雨水的侵蝕中變了色彩,剝落了一層又一層的外皮,字底下的青石闆邊沿還爬上了一些青苔,襯得更落寞了幾分。
是啊,這是誰的墓啊?
老人在心中默默地歎息了一句,杜先生,看來您走得太久了,久到路過的人都要問上一句,這是誰的墓?您那麼大的人物怎麼能被他們忘了呢?怎麼能被時間忘了呢?
他轉過頭看向墓碑的朝向,那個方向是上海,正是杜先生來的地方,也是杜先生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傳奇人生
一個人怎樣活一輩子才算是傳奇?杜月笙的一生或許能給我們一些答案。
出生于1888年8月22日的杜月笙,自小家境清貧,父母雙亡,孤苦無依。那個年代正值清末民初,社會動蕩不安,普通人多半過的凄慘貧窮,不能溫飽,自是也不會有去管一個毫無用處的孩子。
杜月笙小小年紀隻能靠要飯一路流浪到了上海。十幾歲的年紀雖然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卻是沾染了賭博的惡習,普通的營生自是不能滿足他賭博的需求,是以他開始混幫派,偷摸搶道,什麼掙錢幹什麼。
大上海的勢力錯綜複雜,杜月笙機緣巧合之下結識了黃金榮,并靠聰明機靈得到了黃金榮的賞識,得到了走私煙土的機會,成立了販賣鴉片的公司。
杜月笙也逐漸靠這些違法的生意快速積累了大量資産,将青幫發展成為上海第一大幫,成為上海灘赫赫有名的人物。
在戰争年代,無論是誰,都不能做到明哲保身,更何況還是杜月笙這樣人人皆知的大人物。縱使杜月笙一己之力再厲害,也無法對抗侵華的日本人,也不能阻止上海淪陷。
1937年11月上海淪陷,為了能讓上海的中國人更快地屈服,日本人想要拉攏杜月笙這位在上海鼎鼎有名的人物,讓他作為日本人的代表出面管理上海。
杜月笙雖然是青幫頭子,卻知道無論何時民族氣節不能丢,也不能成為賣國賊。他毅然決然地拒絕了日本人的豐厚條件,前往香港避難。避難期間,積極抗日,成立赈濟委員會,為國民黨抗日募集資金和物資。
舉步維艱
抗戰勝利之後,杜月笙原本以為他的好日子要來了,畢竟日本人被趕出中國,上海又會是他的天下。杜月笙千算萬算,沒有算到最大的隐患卻是蔣介石。
1945年,蔣介石搶先一步占領上海,竊取成果,委任自己的親信錢大鈞為新一任上海市市長。
杜月笙滿心歡喜的從香港趕回上海,迎接他的沒有掌聲和榮譽,也沒有國民黨官員,隻有到處貼滿的“打倒杜月笙”的智語。
蔣介石言而無信,讓他徹底淪為一顆棄子,不但市長,副市長的職位輪不到他,就連公開選舉的上海市議員,也被蔣介石點名指派。
事已至此,杜月笙才意識到,此時此刻的他對于蔣介石而言,已經毫無價值。他原本黑幫的出身以及靠走私鴉片起家的曆史,縱使是他再竭力洗白,也不可能徹底抹掉過去。
這些事情也可能會影響蔣介石的政治道路,和在群眾面前苦心經營出來的民主形象,畢竟他還要繼續和共産黨争奪民心,是以才會将杜月笙痛痛快快的一腳踢開。
不但如此,蔣介石并不想放過杜月笙,因為他懼怕杜月笙在上海的殘餘勢力以及滲透在各行各業的影響力,是以在極力引導所有上海人反對杜月笙的同時,也開始對他的家人下手,目的就是要讓杜月笙在上海徹底待不下去。
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此時是上海中彙銀行經理,被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冠以“投機倒把”的罪名,實施逮捕。杜月笙在兒子被捕入獄之後,利用人脈多方周旋奔走,杜維屏最終被判了六個月。
晚年凄涼
經此一事,杜月笙徹底認清了蔣介石的嘴臉,翻臉不認人倒也罷了。即使不讓他進入政界從政,他在上海依舊可以靠做生意和其他行當混得風生水起。
可是眼下的情景,蔣介石怕是要趕盡殺絕,絲毫不給他留下一條活路。想明白這一點,杜月笙做了一個決定,舉家三十多口人遷往香港定居,暫時躲避這些災難。
在他準備定居香港期間,共産黨的聯絡員也和杜月笙進行了密談,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上海之後,可以請杜月笙繼續回來主持大局。杜月笙雖然心動,卻依舊出言婉拒。
他明白即使以前在抗日期間也為共産黨捐款捐物,但是不足以掩蓋他幫助蔣介石做的那些錯事。
尤其是在1927年,他幫助蔣介石鎮壓革命運動,不但殺害了上海勞工領袖汪壽華,還殘害了大量的共産黨員和勞工群衆,一樁樁一件件的罪行曆曆在目,不是任何人可以輕易抹掉。
如今前方是龍潭虎穴,後面是懸崖峭壁,已經毫無退路,唯有去香港這一條路尚有一絲生機。隻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杜月笙去香港并不如他所想象的一般順利。
雖然離開上海時變賣家産,但帶走了四十萬美元。這筆錢對于普通人而言或許是一筆巨款,可對于奢華慣了的杜家人來說,連最基本的日常開銷都不夠。更何況在香港入不敷出,也沒有找到什麼掙錢的行當,在杜月笙臨終前,隻剩下了十一萬美元。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終于在心理和身體疾病的雙重摧殘下,含恨而終,上海灘一代枭雄落下了帷幕。
逝世于香港,埋于台灣,到最後墳墓無人問津,也無人探望,杜月笙被後人遺忘在了台灣的這座小山上。
生前有多風光,死後就有多落寞。
緻死,杜月笙也沒有再回到他心心念念的上海,古人雲落葉歸根,這葉子落下之時,又有幾人能真正選擇落下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