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十年前有一部非常火热的电视剧在各大电视台滚动播出,很多朋友应该都抗,那就是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一经播出就大受好评,纪晓岚也成了能言善辩,聪敏过人的代表人物。

在电视剧里纪晓岚可谓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出口成章,对对联更是不在话下。但是有一次乾隆皇帝出了一幅对联竟然让堂堂大学士纪晓岚哑口无言,反而被一位不知身份的女子对了出来。
多次下江南
这一切的故事还要从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开始说起,其实巡游天下是古代皇帝常做的事情。最开始巡游天下的皇帝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而之后很多皇帝也有下江南的举动,隋炀帝杨广在建造大运河后也曾多次下江南。而要说巡游天下的皇帝最多的朝代,那无疑就是清朝了,清朝皇帝大多都下过江南。
比如乾隆皇帝的爷爷康熙皇帝,就曾经下江南,不过他多次前往江南等地是为了治河、导淮和济运。为了改善民生和保护百姓的安全才去的。
乾隆皇帝可不只是为了以上几点,乾隆时期由于康熙帝和雍正帝在位期间的大小举措,整个乾隆时期都政治清平。可以说乾隆皇帝借了他们两位很大的光。
在乾隆后期国家十分富有,百姓们的生活也不再像开国之初那样艰难。整个国家都是一片欣欣向荣,乾隆皇帝十分得意,他觉得国家能有现在的境况都是自己的功劳。
因此在乾隆后期他多次巡游江南,一方面是为了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让百姓们能够一睹皇帝的英姿。让他们对自己顶礼膜拜。
而这六次下江南可谓是耗尽了人力物力,乾隆皇帝下江南并不是微服私访,而是尽显豪奢。在《扬州行宫名胜全图》中显示,为乾隆皇帝下江南所建造的楼廊就有5154间,196座亭台。
这其中所耗费的金银是不可估量的,而正因为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的举动,让国库受到了严重的损耗。也因此多年都没有缓和,还是和珅被抄家后,搜出来的金银才填充了十年国库的存银。
但是我们不能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一点正事儿都没干。其实在最初的几次下江南的旅程中,乾隆皇帝都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治理水患,还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
长江以南自古以来就是富饶的地区,由于长江河流的灌溉,这些地区的农作物收成都很好。再加上靠海,通行也十分方便,但是有利就有弊,最大的弊端就是水患。
前文提及,康熙皇帝多次下江南也是为了治理水患。由于古代没有现代的建造机器,他们的水坝都是一块一块垒上去的。因此皇帝要多次巡查,以避免有人贪污灾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而乾隆后期下江南则多半是为了游山玩水去的,因为水坝已经建成。按照当时的技术分析,防治水患的水坝最低能够使用50—80年之久。所以乾隆皇帝后期就完全是不干正事儿。
江南奇遇
而这次的故事就要从乾隆其中一次下江南开始说起,就在这次下江南的途中,乾隆皇帝遇见了那个能够对出自己对子的奇女子。让乾隆本人都大为震惊。
这次乾隆等人来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山谷,这个山谷坐落在大山脚下。所谓空谷幽兰,越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自然景观便越是独特优美,而这个地方则正是如此。
因为在山脚下,而人们则多住在山上,很少有人来到此处。乾隆一行人误打误撞地来到了这里,被这里美轮美奂的景色迷了眼,乾隆皇帝更是感慨大自然的造化天工。
只看此地百花齐开,争奇斗艳,馥郁的芬芳让人沉醉。山谷之上有一洞穴,本是大山之中的一处小小缺口,却有涓涓细流从中慢慢流淌。顺着山崖滴落,形成一方小小的瀑布。
山崖之中微风吹过,轻抚在人们的脸颊之上。这番美景让乾隆诗兴大发,但是大家都知道,乾隆在写诗方面可谓是一窍不通。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后来乾隆就提出了对对子。
这次出行本就为了游山玩水而来,因此乾隆身边出了侍卫,多是些文臣雅客,大学士纪晓岚便也在其中。一听乾隆要对对子,一个个都摩拳擦掌,毕竟到了自己的拿手项目。
只看乾隆悠悠开口:“洞中泉水流不尽。”这个上联给各位大臣们都来了个下马威,因为乾隆所出的上联竟是此地的奇观。想要对出下联就也要对奇观。
这让诸位大臣想破了脑袋,就连学识最为出众的纪晓岚也拿着扇子自顾自地想着,完全没有开口的意思。眼看着乾隆皇帝的脸色越来越不好,一个大臣一咬牙站了出来。
“山间清风迎面来”,这个下联让乾隆皇帝不是很高兴。这个时候一个女子的声音传了出来;“高山玉树万年青”。听到这个下联乾隆皇帝非常高兴。
而同行的人都不知道这个女子的身份来历,而大学士纪晓岚也不得不甘拜下风。而在清朝女子很少有读书的机会,她们更多的则是学习琴棋书画,刺绣等等。而这个女子出口成章,可谓是奇女子。
这名奇女子的身份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但是看她所出的下联就应该知道,她看透了乾隆皇帝的内心。自古以来哪个皇帝不希望自己的朝代延续万年,永世长存。
因此乾隆皇帝所出的上联流不尽也存了希望清朝一直延续的心思,而大臣们都没有听出来。只有这个女子听出了乾隆皇帝的画外音。对出了万年青的下联,因此乾隆皇帝才会这么开心。
结语
“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在古代每个文人士子都可以作诗写赋,至于飞花令、对对子更是张口就来。但是现在我国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这些,别说写诗了,就连背诗都困难。
而在清朝那个重男轻女的朝代,女子也能张口成诗。中国古代文化是我们不可以摒弃的,正是这些文化铸就我国的民族精神,仁义礼智信更是我们做人的道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