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背称为“代表全民族之精神与人格,为万古不磨的光荣”的宋朝文人是谁?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背称为“代表全民族之精神与人格,为万古不磨的光荣”的宋朝文人是谁?

这是南宋抗元丞相文天祥的绝笔辞。相传文天祥写了这首诗后,用绳子系在腰上,坦然走出监狱,问清楚南北方向后,向南方长跪叩首,以示诀别,从容就义,享年仅47岁。

文天祥,南宋最后一个丞相,吉州庐陵人。从1275年被授丞相职位到1283年就义的八年间,文天祥在狱中度过了五年的漫长岁月。在此期间,狱外,南宋江山风雨飘摇,狱内,元朝多次利诱相逼,而文天祥巍然不动,一心取义,其浩然正气,曾在《正气歌》中点滴全陈。关于狱外的情况这里就不多做陈述,就说说文天祥在狱内的一些事迹吧。

背称为“代表全民族之精神与人格,为万古不磨的光荣”的宋朝文人是谁?

1278年12月,文天祥不幸在广东海丰被捕。当时南宋大将张世杰正在广东江门的崖山,与元军做最后的抗争。元军久攻不下,就将文天祥押解至崖山,试图让文天祥去招降张世杰。遭到文天祥的严词拒绝。写下了著名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读完这首诗,我们其实明白,此时文天祥已萌死志。但是元朝统治者不死心啊,降将张弘范受元世祖忽必烈旨意,将文天祥解送至大都。因为忽必烈对文天祥的才华和气节非常敬重,希望能招降他。于是至元九年十二月初八,忽必烈在宫中召见了他。

文天祥见到忽必烈也只是行使臣之礼,表示自己还是南宋的人,宫中侍卫想强行按他下跪也不能做到,并慷慨陈词:“宋无不道之君,无可吊之民;不幸母老子弱,权臣误国,用舍失宜,北朝用其叛将、叛臣,入其国都,毁其宗社。天祥相宋于再造之时,宋亡矣,天祥当速死,不当久生。”

背称为“代表全民族之精神与人格,为万古不磨的光荣”的宋朝文人是谁?

忽必烈见他如此铮铮铁骨,更是喜爱,许诺只要文天祥入元,就安排他做宰相或者枢密使,这都是文武重臣啊。可文天祥更是含泪而告:“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愿一死足矣。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忽必烈的参知政事麦术丁,非常害怕文天祥降元,那样自己的地位不保,便暗中极力促成杀害文天祥。1283年1月9日,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出现了,大宋最后一个“支撑之臣”文天祥于大都就义。

背称为“代表全民族之精神与人格,为万古不磨的光荣”的宋朝文人是谁?

相传文天祥行刑之时,面色如常,举止自然。向南拜别后,用非常平淡的口气对行刑的人说:“我的事都已经处理好,你可以动手了”。看到这种情景的或者听说的人都无不为之泪流满面。

他的绝笔诗的意思:“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为人臣者,只有尽了人臣的责任和义务,才能算是拥有了仁德。我们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就是成仁取义的事吗?我今以一死报大宋,从此以后,几乎就不会有愧疚了!”

近代有名人读了“文天祥”传后,给他的评价是:代表全中华民族之精神与人格,为万古不磨的光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