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儿子刺杀父亲夺取皇位?朱棣对朱高燧的谋逆之举为何如此宽容?

朱棣共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在永乐年间,三个儿子参与皇储之争,着实让朱棣头疼。朱棣于永乐二年(1404年)将朱高炽立为太子,并于永乐九年(1411年)将朱高炽的嫡长子朱瞻基立为皇太孙。如果说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时仍然犹豫,那么当他立朱瞻基为皇太孙时,则表明他已经真正下定决心,将朱高炽作为真正的皇位继承人。

儿子刺杀父亲夺取皇位?朱棣对朱高燧的谋逆之举为何如此宽容?

朱棣和朱瞻基

不过,朱棣作为一名父亲,对自己另外两个儿子朱高煦和朱高燧的宠爱却丝毫不减,以至于让这两个儿子对皇位仍然存在幻想。史料明确记载,朱高煦存在明显的夺嫡之心,朱棣万分气愤,才将朱高煦打发到乐安州就藩。朱高炽继位后也会多次安抚朱高煦,但朱高煦仍然在宣德年间起兵谋反。

对于朱高燧,在永乐十五年朱高煦就藩之前,两人同在京城,朱高燧自幼就长期跟随朱高煦,两人关系极好。朱高煦就藩之后,朱高燧仍然留在京城,两人再无见面的机会,关系也自然会淡下来。

后人都认为朱高燧曾多次参与谋反,却得到朱棣的宠信,最终得到宽恕。不过我却认为朱高燧确实有谋反之心,但却没有参与谋反。或许是自觉实力不济,不敢轻举妄动吧?

儿子刺杀父亲夺取皇位?朱棣对朱高燧的谋逆之举为何如此宽容?

朱高燧

永乐二十一年,朱棣病重,朱高燧的手下常山护卫的指挥孟贤和朱棣身边的宦官黄俨等人谋划毒杀朱棣,矫诏让朱高燧继承皇位。此事被赵王府总旗王瑜告发,朱棣立即让人抓捕涉案之人,并召见朱高燧,问朱高燧:“是不是你干的?”朱高燧吓得连话都说不出来。朱高炽出面求情,说是下人所为,与朱高燧无关,朱高燧并不知情。朱棣最终相信朱高炽的话,没有处罚朱高燧。

《明史》:帝曰:“岂应有此!”立捕贤,得为伪诏。贤等皆伏诛,陛瑜辽海卫千户。帝顾高燧曰:“尔为之耶?”高燧大惧,不能言。太子力为之解曰:“此下人所为,高燧必不与知。”自是益敛戢。

儿子刺杀父亲夺取皇位?朱棣对朱高燧的谋逆之举为何如此宽容?

这本是一次刺杀未遂事件,不过疑点是非常多的。朱高炽虽为朱高燧开脱,然而朱高燧手下涉案的人并不少,例如孟贤是朱高燧常山护卫的指挥,黄俨跟朱高燧私人关系极好,涉案的其他人诸如兴州后屯卫老军高正和通州右卫镇抚陈凯等,都与朱高燧有过来往。问题是,朱棣为什么会相信这种托辞呢?这起刺杀事件针对的就是他自己呀?如果是朱高燧谋划,儿子刺杀父亲,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朱棣如何能够放过朱高燧呢?

朱棣没有处罚朱高燧就表明朱棣真的相信朱高燧并没有参与此事,的确是他的手下私下所为。我认为朱棣并不是简单地听从朱高炽为朱高燧说的托辞,而是掌握了一定证据。比较合理的推断是,朱棣让人审讯了涉案的所有人,得到的口供如果是朱高燧主导此事,朱棣必会让人抓捕朱高燧,就算不杀死朱高燧,也会给予惩罚。然而朱棣得到的口供是此事非朱高燧主导,与朱高燧无关,朱棣才会召见朱高燧,直接开口问他。

儿子刺杀父亲夺取皇位?朱棣对朱高燧的谋逆之举为何如此宽容?

朱棣朱高煦朱高燧

在召见朱高燧的过程中,朱高燧表现出很惶恐,朱棣也并没有发现可疑之处。既然朱高燧与此事无关,朱棣当然不会处罚朱高燧。那么再回到前面的问题,朱高燧手下那么多人涉案,他怎么可能一无所知呢?我认为他虽然没有参与,但肯定是知道的,他只是心存侥幸,假装不知。事成,他就是皇帝,事败,此事跟他没关系,他也能推脱。

朱高燧手中还有完整的亲王三护卫,满编的话兵力近3万。朱棣当初是剥夺了朱高煦的两支护卫,再勒令他就藩,但却允许朱高燧留在京城,还保留三护卫,就足以证明朱棣宠爱朱高燧,并且相信朱高燧绝对不会造反。在出了刺杀之事后,按照常理,朱棣也应该限制朱高燧的权力,剥夺他的亲王护卫。事实上,在朱棣去世后,朱高燧才向朱高炽主动上交了两支护卫队,就藩彰德府。这说明在发生刺杀之事后,朱棣仍然坚信朱高燧是不会造反的。

儿子刺杀父亲夺取皇位?朱棣对朱高燧的谋逆之举为何如此宽容?

朱瞻基

朱棣难道是老糊涂了吗?当然不是,朱棣是在百分之百确认朱高燧不会谋反的情况下,表达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