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邓稼先:62岁为原子弹献身,妻子苦等他28年,重逢后却是永别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1986年,被誉为"两弹元勋"的邓稼先因为遭受到核辐射,患直肠癌后因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邓稼先:62岁为原子弹献身,妻子苦等他28年,重逢后却是永别

邓稼先是我国的著名核物理学家,为新中国的核武器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直到1984年完成新中国第二代核武器试验,整整43年,他的一生都在为国防事业而奋斗。如果是军人是国之利刃,那么邓稼先就是国家的保护伞。因为核武器的成功研发,不仅提高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还让帝国主义对新中国挥舞核大棒的想法变成了幻想。

师夷长技以报国

邓稼先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受北京大学聘请去担任物理学教授,这时的邓稼先年仅21岁。在北大教书的时候,邓稼先深深地感受到光靠国内的学术研究,要想让国家在物理学研究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困难非常大。于是他带着鸿鹄之志毅然辞去了北大的工作,选择去当时公认的物理学实力最先进的美国进修。当时邓稼先的想法只有一个:等学成之后,再回来报效祖国。

就这样,邓稼先在1948年踏上了赴美留学的征途。邓稼先以极高的物理学天赋,和勤奋的学习考入被誉为"美国航空航天之母"的普渡大学物理系学习,这所大学是美国著名的公立大学。在普渡大学求学期间,邓稼先时刻不忘报效祖国的志向,一心钻研学术。在每学期的考试中,邓稼先都能够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获得奖学金。

邓稼先:62岁为原子弹献身,妻子苦等他28年,重逢后却是永别

要知道,邓稼先作为一名异国留学生在没有强大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他只能够通过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但不管生活有多么艰难,他都不在乎。因为邓稼先只想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普度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邓稼先在普渡大学物理系的教授和导师被这位刻苦的中国留学生的学习态度感动了,于是他们便倾尽全力去指导邓稼先,终于在多方的努力下,邓稼先成功的拿到了普渡大学的博士学位。邓稼先的教授和导师们都为他开心,为他自豪。就在他们认为邓稼先会继续留在美国研究物理学的时候,邓稼先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回到祖国。因为邓稼先就是因为报效祖国才来美国学习的。他的导师们非常费解,因为当时的新中国根本就没有科研基础,而且物质生活极其落后,他们不明白邓稼先为什么要离开什么都好的美国。面对老师们的不理解,邓稼先并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是留下了一句我的祖国需要我。就这样来去匆匆的邓稼先在1950年10月,离开了美国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后的邓稼先和他的老师王淦昌教授等投身到物理学领域的研究中。

与青梅竹马的妻子修成正果后,继续投身科研事业

回国后的邓稼先已经26岁,但是由于一直投身科研事业,所以一直没有结婚。在那个年代26岁还没有结婚,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晚婚人士"了。但是邓稼先毫不在意,因为在他的眼里科研才是最重要的。

邓稼先:62岁为原子弹献身,妻子苦等他28年,重逢后却是永别

其实邓稼先毫不在意的原因不仅是因为科研事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邓稼先早已经有了心上人,这个人就是他的妻子——许鹿希。许鹿希也是一位非常知名的女性,她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博士,主攻神经解剖学。

邓稼先和许鹿希从小就相识,可以说是青梅竹马。因为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和许鹿希的父亲许德珩同为北京大学的早期教授,一个教哲学,一个教法学。因为二人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所以都非常明理,爱国。由于父辈有着共同的职业和共同的爱国情怀,所以邓许两家成了世交。不仅如此,邓稼先在北大任教的时候,许鹿希还机缘巧合地成了他的学生。由于两家的关系,在加上师生的缘故,二人都对对方有了一丝莫名其妙的好感。但是那时候的两个人一个面临出国留学,一个还没有完成学业。所以不得不把这莫名其妙的好感藏在心里。直到1953年,这时候的邓稼先回国3年了,而许鹿希也完成学业,并走上工作岗位。二人最终在邓稼先的姐姐推动下,结为伴侣。婚后的夫妇二人生活非常美满,因为他们有着不错的工作,儿女也相继出生。然而好景不长,就在儿女刚刚学会叫爸爸妈妈的时候,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在面对朝鲜战场的失利时扬言要对中国动用原子弹,面对美国不断挥舞的"核大棒",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于是,经过思考后,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只有我们新中国自己有了核武器,列强才不敢挥舞他们的核大棒。

邓稼先:62岁为原子弹献身,妻子苦等他28年,重逢后却是永别

艰难的核武器研制道路,终究在"苦心人"们的努力下取得成功

发展核武器,最离不开的自然是科学家。而邓稼先不仅在这方面是专家,他还有一满腔爱国热情。因为在近代史上,邓稼先看够了一个饱受欺凌的中国,他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于是在祖国召唤他时,他义无反顾地冲向前去。

1962年,邓稼先再次踏上征途,与前一次留学不同,他这次是要去摸索实践的。由于当时研制核武器是国家的绝密计划,所以邓稼先无法向妻子和孩子袒露。临别前,邓稼先能告诉妻子自己的工作变动,要去外地工作,并希望妻子能在自己不在的一段时间里照顾好父母和孩子。许鹿希对丈夫的话深信不疑,于是她答应了,并对此表示支持。但是令许鹿希没有想到的是丈夫口中所说的一段时间竟然是恍如隔世的28年。

邓稼先:62岁为原子弹献身,妻子苦等他28年,重逢后却是永别

从此以后,邓稼先就成了一个没有姓名,没有过去的人。能陪伴他的只有一起科研的同事和即将横空出世的核武器。对了,还有荒凉的戈壁滩。核武器试验的征途是曲折的充满危险的。在戈壁滩进行核武器试验的时候,邓稼先和科学家们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险恶。生活上,由于戈壁滩深居内陆,所以交通条件极不便利,随之而来的就是生活物资的匮乏。那个时候,由于新中国正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这对于本就不富裕的国家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所以科学家们往往是在饿着肚子中进行核试验的,因此很多科学家在那个时期都由于营养不良而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邓稼先也由于饥饿而面黄肌瘦;除此之外,还有工作上的困难,由于核武器试验需要进行各种复杂的计算,但当时由于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政策,所以没有办法用上计算机。但是邓稼先和科研人员们并没有被困难打倒,他们使用中国古代的算盘,硬是把试验数据计算出来。他们运算一遍数据,需要长达1个多月的时间,这还是不出错的情况下,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而且在核武器研制时期,由于苏联突然撤走了来中国支援的科学家,并且把试验图纸也一并带走了,邓稼先和科研团队们面对这种困境仍然毫不气馁,他们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继续摸索。苏联人临走之前,还不忘嘲笑新中国:"没有了我们的帮助,你们永远也搞不出原子弹。"面对苏联人的嘲笑,毛主席号召邓稼先和科研团队们一定要把原子弹搞出来。从此,原子弹就成为了我们的"争气弹"。

邓稼先:62岁为原子弹献身,妻子苦等他28年,重逢后却是永别

"苦心人,天不负"。终于在邓稼先和科研团队的夜以继日之努力下,1964年,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了。邓稼先和科学家们在看到原子弹爆炸的那一瞬间产生的蘑菇云,他们沸腾了。所有的痛苦、努力都在这一刻得到回报,新中国用事实行动向西方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我国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用最短的时间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无疑颠覆了西方国家的认知。从此,列强们想用挥舞"核大棒"来威胁我们的时代就一去不复返了。

但是邓稼先和他的团队们并没有因为原子弹的成功爆炸而沾沾自喜。相反的是,他们又把精力投放在新式核武器的研制上——氢弹。这是一种杀伤力比原子弹更高、更容易投放的核武器。令人骄傲的是氢弹在邓稼先们的努力下,又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在1967年被制造出来。不得不提的是,邓稼先在4年多的时间里和他的团队总共进行了45次核试验,并担任了15次的现场总指挥。

妻子苦守28载,换来的却是永别

由于邓稼先长期在核武器试验的第一线,他陪伴家人的时间就变得更加少。原本想着等到核武器研制成功后,就可以好好陪陪家人,以弥补多年来的不足。邓稼先深知自己常年在外,妻子一个人照顾父母子女是何等不易,但是尽管如此,许鹿希从来没有过抱怨。作为妻子,他肯定也是希望丈夫陪伴在自己身边,但是为了丈夫的工作,他还是决定以国家利益为重,服从党和国家的领导。虽然许鹿希并不知道丈夫从事的具体事业是什么,她只希望丈夫退休后能够把自己更多的时间用来陪伴家人,甚至她还想过退休之后应该和丈夫安享晚年。然而随之而来的噩耗却打破了许鹿希心中所有的美好。1985年,邓稼先由于长期遭受到核辐射,不幸被确诊为直肠癌,直肠癌在当时是不治之症。面对这样的噩耗,许鹿希撑不住了。他可以忍受丈夫不在身边,可以忍受独自照顾家庭的难处,但是她怎么也受不了分别了28年的丈夫在就要快回归家庭生活时被查出癌症,与团聚知之喜相对的却是永别。邓稼先在经历几次手术后,骨瘦如柴,他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然而这时他想到的还不是家人,而是科研事业。在他去世之前,给妻子留下的遗言是:"如果有来生,我还是会选择生在中国,选择科研,选择你。"1986年,邓稼先由于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62岁。

邓稼先:62岁为原子弹献身,妻子苦等他28年,重逢后却是永别

不得不说,邓稼先把自己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核武器,奉献给了国家。"苟利国家生死以",邓稼先夫妇为了大家牺牲了小家,他们是真正地做到了"鞠躬尽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