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朝那些事之“明之亡,实亡于郑贵妃”

“明之亡,实亡于万历”,这是很多史学家得出的结论;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也从末代明朝怪象来揭示整个国家的全面平庸与危机,以及大明王朝走向末路的必然。

这些都是无法回避的历史与事实,但深究其中,小编以为,明之亡,实亡于郑贵妃。把国家衰亡的责任推给一个后宫女人,这似乎有些不近情理,但如果我们纵观这位神奇女人在明神宗、明光宗和明熹宗期间的所作所为,再假想如果没有她或者她不如此作为,又是怎样一番景象的话,兴许赞同小编观点。

明朝那些事之“明之亡,实亡于郑贵妃”

一、作为国本之争的幕后主角,她毁了万历皇帝的前程

1、国本之争,万历皇帝掉进了郑贵妃的温柔陷阱

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继位不久,尊太后旨意立了锦衣卫指挥使王伟的长女为皇后,后又在慈宁宫临幸了宫女王氏。然而这些都不是神宗心中的爱情、眼里的西施,直到生于京郊大兴的郑氏进宫之后,少年天子的心才从这个小自己两岁的女孩身上找到了归宿。

就是那次临幸,王氏为万历皇帝生下了皇长子朱常洛;五年后,万历皇帝和心爱之人也有了爱情的结晶——皇三子朱常洵。一个是宫女所生的皇长子,一个是最心疼女人的儿子;一个按祖训必须是太子,一个是他内心想要扶立的太子。冲动是要接受惩罚的,爱是要付出代价的,谁来当太子?皇帝和一帮大臣,规矩与爱情,就这样在你来我往的争吵中持续了十几年,“国本之争”由此而来。

不少人认为,“国本之争”包括后来发生的“梃击案”,郑贵妃是被卷入其中,受到牵累,而遭到后世谴责的。小编以为,郑贵妃在这场纷争中是无可争议的幕后主角。

明朝那些事之“明之亡,实亡于郑贵妃”

首先,“无嫡立长”这是朱元璋立下的传位规则,让三子朱常洵坐位东宫,显然是万历皇帝对真爱的承诺。如果郑贵妃没有丝毫的暗示或枕边吹风(且不说她有过强烈要求),万历应该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其次,国本之争持续了十几年,而且斗争之激烈不亚于疆场搏杀。双方互不相让,大臣们前赴后继,逼退内阁首辅四人,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达三百多位,罢官、解职、发配充军、丢命的达一百多人。若没有郑贵妃的坚持,万历皇帝应该不会置江山社稷于不顾也要不懈“抗战”。换句话说,如果郑贵妃对万历是真爱,她一定会心疼疲惫不堪的男人,而劝说朱翊钧终止这场本不该有的纷争。她能做得太多,劝万历将皇贵妃的“荣誉”给王氏,送儿子就藩……

当然,有人会说,国本之争是万历对皇权的维护,但他不该选择这有违祖训的事来练手。所以,国本之争这曲戏,郑贵妃当然是主角,无可辩驳。万历皇帝在爱情的陷阱里痛苦地挣扎,痛不欲生,愤而放弃了国事而选择了爱情。

明朝那些事之“明之亡,实亡于郑贵妃”

2、没有国本之争,就没有万历怠政30年

一场“国本之争”让朱翊钧身心疲惫,原本年纪轻轻的皇帝十几年熬下来变成了白发天子,他真的是累了。

十几年的针锋相对,十几年的不依不饶,从前那个敬业君王不见了,他讨厌面对这群让君颜不存的家伙,他讨厌临朝听政,他真的是厌了。

明朝那些事之“明之亡,实亡于郑贵妃”

斗争的最后是九五之尊的皇帝败北,未能实现自己对心爱之人的承诺,他觉得有愧于爱情,有愧于他疼爱的母子俩,他真的觉得愧了。

此后的近三十年里,万历皇帝选择了抚慰爱人,终日与郑氏相伴,宁愿荒废天下也不冷落爱情。假如没有国本之争,这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断然舍不得江山社稷,最少是爱江山也爱美人,何来怠政三十年这一荒唐之举?

明朝那些事之“明之亡,实亡于郑贵妃”

3、没有国本之争,就没有东林党的崛起和疯狂的党争

东林党就是国本之争的产物。他的创始人顾宪成,就是在“国本之争”中因争立皇太子引起神宗反感,而后被其借故革职,返乡创业才有了东林党。明末社会矛盾本就日趋激化,东林人士讽议朝政,提出廉正奉公、振兴吏治、革除朝野积弊等激进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支持,这对原本岌岌可危的大明江山更是一阵暴风骤雨。

东林党的崛起同时也促成了山东人的齐党、湖北人的楚党、浙江人的浙党等另一批官僚集团的诞生,历史上有名的明末党争由此爆发。

明朝那些事之“明之亡,实亡于郑贵妃”

这些最终导致被迫变革后的明末朝廷税收来源更加依赖于普通的农民,人祸加上不断的天灾使不堪负重的农民大量破产,直接导致了明末的农民大起义。

“明朝的最终灭亡,晚明的党人们包括东林党在内都是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罪责的”,这是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教周明初的观点。但我们反过来想,如果没有国本之争,还会有东林党、有党争吗?也许会有,因为顾宪成不牵头,东林八君子中顾允成、高攀龙等可能有人会站出来领队,可时间上、规模上都应该有所不同,断然不会是眼前这个结局,更何况没有国本之争,万历皇帝是不会任其发展的。

明朝那些事之“明之亡,实亡于郑贵妃”

4、没有国本之争,明朝可能还会走向中兴

万历时代确实是明朝生死拐点,但他可以向左拐,也可以向右拐,历史呈现给我们的是它走上了悬崖,拐向了深渊。小编以为,如果没有国本之争,万历年代可能会再现长久的中兴局面,拐向希望的方向。

朱翊钧少年继位,在前面十年里,衷心敬业的老师张居正一方面大刀阔斧,革新向前;另一方面对少年天子“严加管训”,不仅为明神宗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而且还将其打造成型,万历中兴的局面实际上已经打开了。

明朝那些事之“明之亡,实亡于郑贵妃”

另外,朱翊钧幼时便学习用功,其母李氏教子严格,老师又尽心尽力,所以他自身的底子也非常不错。朱翊钧虽三十年不上朝,依然能够淡定运作军事三大征,且朝中无奸臣,皇权紧握,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足可见其人并非等闲之辈。

自身的底子,老师又奠定了基础,你说如果没有国本之争,万历皇帝还会三十年不上班?明朝不会出现一个时间最长的中兴时代吗(万历前期的十年已被认可为‘万历中兴’)?

一个心爱的女人和她的儿子,万历皇帝就这样被她们毁了前程,将大明王朝引入深渊。

明朝那些事之“明之亡,实亡于郑贵妃”

二、作为红丸案的疑凶,她又毁了可为大明续命的稻草

1、光宗之死,郑贵妃责不可推

1620年,万历皇帝走完了自己58年的人生旅程,也将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记录定格在48年。久经磨难的朱常洛终于转正为明光宗,成为明朝第十四位皇帝。然而这一切只是昙花一现,38年的等候只换来了28天的皇位,明光宗登基还未满月就作古了,成为史上少有的短命皇帝——“一月天子”。

朱常洛之死定义为“红丸案”,连同和他相关的“梃击案”“移宫案”一并成为明末三大疑案,所以他的死盖棺尚无定论。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光宗上位后郑贵妃的所作所为,也许能够看出端倪。

明朝那些事之“明之亡,实亡于郑贵妃”

“及登极,贵妃进美女侍帝。未十日,帝患病。”这是史料记载。朱常洛还是当上了皇帝,事成定局,郑贵妃也无可奈何,不知道出于巴结求安生还是矢志不渝蓄意伤害,郑贵妃送上了和别人不一样的礼物——八位美女,还把自己的亲信太监崔文升送给光宗掌御药房。

光宗白天为国为民,晚上深宫夜战,在御药房“仙丹”的作用下,夜以继日、不辞辛劳地奋战着,可惜这小身板没能消受几天就彻底玩完,在服下鸿胪寺丞李可灼的救命红丸后直接蹬腿了。

明朝那些事之“明之亡,实亡于郑贵妃”

我们现在就假想光宗是因服用红丸而死,试问,光宗为何要服用红丸?是因为此前已经扛不住了,病急乱投医;那光宗此前病从何来?纵欲无度抑或崔文升先前的媚药、后来的通利药所指,美女是她送的,掌管御药房的太监是她的亲信,这无论哪一条,郑贵妃都脱不了干系。

那么又有人会问,郑贵妃为什么要这么做?作案动机又是什么呢?小编以为两种可能,其一,朱常洛上位已成事实,此前的争斗甚至谋害将给自己带来恶果,只能献美女、亲信来讨好光宗,希望这个善良的孩子能够宽待她;其二,就是害命,让还是孩子的朱由校接班,因为抚养朱由校的李选侍也是郑氏集团的人,她的亲密战友,这样她们就可以操控少年天子,让梦继续。

所以不管哪一说,明光宗之死,郑贵妃无论是无意还是刻意,她都是罪责难逃。

明朝那些事之“明之亡,实亡于郑贵妃”

2、光宗不死,应当可为大明续命

光宗就这样走了,留下《明史》“光宗潜德久彰,海内属望”的赞誉,这不是谬赞,且看他上位不到一个月的作为。

重金犒劳边防将士,保国安;罢免矿税、榷税,保民安;增补阁臣,促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样样都是明君之举,仁君之为,这还只是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到二十四日三天的业绩,难怪“朝野感动”。

明朝那些事之“明之亡,实亡于郑贵妃”

另外光宗38年的隐忍和痛苦经历,已经练就了他处事不惊、为人不张狂以及善良、仁义的个性,如果他不死,再怎么也会比他那一心当木匠的儿子要强吧?我们不奢望他能够创造出一个中兴时代,为大明续命几十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毁了万历皇帝,连朱常洛这根可为明朝续命的稻草也就这样被郑贵妃踩进了烂泥之中。

明朝那些事之“明之亡,实亡于郑贵妃”

三、企图操控木匠皇帝,她依然在继续“努力”

1、万历时期的后宫主宰,就这样让朱由校成了文盲

父亲干了28天皇帝工作,就殉职了,15岁的朱由校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就被推上了帝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皇帝的童年。

朱由校的生母王氏,在万历朝是皇太子朱常洛的选侍。万历三十三年,朱由校出生;万历四十七年,母亲逝世,选侍李氏(西李)抚育朱由校。这位李氏和郑贵妃、魏忠贤来往甚密,也是郑氏集团的核心成员。

明朝那些事之“明之亡,实亡于郑贵妃”

万历时代的明朝后宫基本都是郑贵妃的世界,加上万历本来就不待见他的父亲朱常洛,更何况他的母亲还只是一名选侍(后提拔为才人),这就可想而知,朱由校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所以不谈什么教育之类,能够平平安安活下来就很不错了,因此朱由校不仅是木匠皇帝,他另外还赢得了一个称号“文盲皇帝”(朱由校发布命令指示,只能靠听别人的拟稿来决断。)

国本之争郑贵妃是主角,后宫她是领导,我们细想一下,这朱由校的无能、软弱,何尝不是国本之争留下的后遗症呢?又怎能和郑贵妃毫无关系呢?

明朝那些事之“明之亡,实亡于郑贵妃”

2、移宫案,最后一搏,她仍是幕后主谋

移宫案应该说和郑贵妃毫无关系,但是不要忘记这移宫案的主角西李的领导实际上也是郑贵妃,她是万历在位时钦点(当然应该也是征得郑贵妃同意的)侍候朱由校的,所以我们可以理解移宫案郑贵妃依然是幕后主谋。

还有一点,西李之所以住进乾清宫,这个先例也是郑贵妃所造。万历四十八年,王皇后过世,万历本也年迈病衰,郑贵妃就以照顾爱人为由搬进了乾清宫。乾清宫是最高皇权的象征,只有皇帝才能居住,后宫之中也只有皇后才能入住。

明朝那些事之“明之亡,实亡于郑贵妃”

在移宫案中,西李提出的诉求不仅是要当皇贵妃,而是要求直接升级为皇后永留乾清宫,这样在朱由校面前她就变成了皇太后,按照大臣所言,如果真是那样,很可能又会出现一个垂帘听政的武则天。

移宫案就是郑贵妃和西李的“绝作”。她们一起商量,互相支持(西李的所作所为完全在效仿郑贵妃,也可以理解为按照郑贵妃的授意而行)一个要当皇太后,一个要当皇后,企图达到将朱由校变成木偶皇帝的目的。只是可惜,她们的阴谋在杨涟、刘一燝、左光斗等人的奋力抵抗下,彻底破灭了。

明朝那些事之“明之亡,实亡于郑贵妃”

移宫案后,影响明末三个朝代的郑氏集团基本失去了生命力,郑贵妃也淡出了历史舞台,但她们对大明王朝形成的致命之伤永远也无法治愈了,朱元璋拿命打拼下来的江山就此一步步走向了灭亡之路。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宣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