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江苏95岁老妇逝世,临终前一句话引医生怀疑,4天后被葬于八宝山

2010年6月16号,北京市某医院内,突然被送进一位年逾九旬的老妇人,这位老人在被送进医院不久后,就开始低声的胡言乱语。

主治医生在靠近时,隐约听见一句,“我的身份没有暴露吧?”这让医生很是好奇,这位老人到底有着怎样的身份呢?

因为老人的情况在入院接受治疗时就已经差了,所以没过多久老人就因救治无效逝世,但是老人的身份一直都是医生心中的一个疑惑。

一直到2021年,一部名为《速记员》的原创音乐剧在剧院上演,医生这才知道了当年那位老人的真实身份。

她叫沈安娜,又名沈婉,那么这位沈安娜到底有着怎样的身份呢?她曾经又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呢?

江苏95岁老妇逝世,临终前一句话引医生怀疑,4天后被葬于八宝山

沈安娜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位潜伏敌营十四载的传奇地下党,了解一段发生在隐秘战线的历史故事。

1915年,江苏泰兴一户姓沈的书香门第家中,诞下了一个女婴,父母双亲以及爷爷都十分宠爱这个女孩。

后来父亲还给这个女婴取了一个名字,叫沈婉,希望女儿长大以后可以温婉大方,娴静动人。

可是事与愿违,家中长辈的宠爱让沈婉,并没有按照父亲希望的方向发展,反而养成了一幅“女汉子”的性格。

从小就特别喜欢和家中的男孩玩在一起,沈家是当地的大户人家,祖上更是做过满清王朝的高官。

即便是现在,沈婉的父亲都有着秀才的出身,而自家的伯父更是为政一方,是满清王朝的地方大员。

所以父亲从小就希望把女儿沈婉培养成一个大家闺秀,但是沈婉天生好动的性格,让父亲最终放弃了这个不可能的计划。

沈婉自小就极具有反抗意识,在她七岁那年,家人准备按照封建旧有的习俗,给沈婉裹脚。

江苏95岁老妇逝世,临终前一句话引医生怀疑,4天后被葬于八宝山

国民党会议

但是沈婉坚决不同意,在正式开始裹脚的那天,沈婉在家中不断地大吵大闹,还四处乱跑,就为了躲过这一劫。

可是胳膊拗不过大腿,在父亲强硬的态度下,沈婉被迫被伯母用长长的裹脚布裹住了双脚。

这反而激起沈婉更强烈的反抗意愿,于是在当天晚上,沈婉趁着家人们都睡着以后,偷偷地拿起一把剪刀划开了裹脚布。

等到家人发现不对劲之后已经是好几天之后了,没办法父亲又命人重新给沈婉裹起了双脚,并且严禁沈婉自己划开。

可是父亲的禁令对沈婉而言不起丝毫的作用,没过几天沈婉又偷偷地划开了裹脚布,三番五次之下,父亲似乎也认命了,再也没有强迫沈婉裹脚。

这对沈婉来说,是自己人生中第一次胜利,所以沈婉心里特别高兴,后来随着时间流逝,沈婉也渐渐长大了。

虽然父亲没有继续要求沈婉裹脚,但是父亲对沈婉的教育却抓得极为严格,很早就开始对沈婉进行启蒙教育。

后来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沈婉的父亲还把沈婉送到当地一所近代制学校学习,1932年,沈婉毕业于江苏省泰兴中学。

江苏95岁老妇逝世,临终前一句话引医生怀疑,4天后被葬于八宝山

这一年沈婉十七岁,正值青春年少的阶段,而实际上,沈婉并不是学完课程后结业的,而是因为一个突发的意外,让沈婉逃离了家乡,这才被迫中断了在泰兴中学的学业。

早在1931年,沈婉的姐姐成年了,于是父亲便准备给沈婉的姐姐,说上一门亲事。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中国婚姻的主流,尤其是像沈家这样的书香世家,所以就更加看中“礼”。

在经过一番的挑选后,父亲给姐姐定了一门亲事,准备在来年就成婚,可是姐姐却不愿意接受父亲的包办婚姻。

姐姐和沈婉一样,就读于近代制学校,所以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她们最向往的便是自由恋爱,特别是在青春年少的年纪。

所以姐姐很不认可父亲的举措,于是便拉上妹妹沈婉一起,计划着怎样才能顺利逃婚,离开泰兴老家。

沈婉也在姐姐的鼓动下,开始充当一个“狗头军师”,为姐姐出谋献策,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沈婉的脑海里,也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那就是跟着姐姐一起离家出走,因为沈婉也预料到,一旦姐姐成功逃婚,那么父亲就会更加严格地限制自己。

江苏95岁老妇逝世,临终前一句话引医生怀疑,4天后被葬于八宝山

可是自己也不愿被父亲包办婚姻,所以沈婉在左思右想后,下定决心一个是走,两个也是逃,那就两个一起走。

于是在1932年,沈婉和姐姐在留书一封后,收拾好行李偷偷离开了泰兴,坐上了来到上海的火车。

在来到上海后,沈婉就像鱼儿回到了大海一样,感到特别的自由,之后在姐姐的帮助下,沈婉重新入读于上海南洋商业高级中学。

也是在这里,沈婉遇见了未来陪伴自己一生的人——华明之,中国共产党员,在中共特科从事情报工作。

在结识了华明之以后,沈婉也第一次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年轻的沈婉当即被共产主义理想所震撼。

渐渐地沈婉在华明之的影响下,越来越认同共产主义思想,整日都和华明之在一起探讨共产主义,而二人的关系也因此越来越近。

1935年秋,经上海中共特科领导人王学文的批准,沈婉和华明之在上海举行了婚礼,二人正式结为了一对夫妻。

同时在华明之的建议下,沈婉也正式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沈安娜,用以表示和过去彻底诀别。

江苏95岁老妇逝世,临终前一句话引医生怀疑,4天后被葬于八宝山

现在让我们再次把时间拨回1934年,这一年沈安娜失学了,因为南洋商业高级中学是一所“贵族式”学校,费用以及开销极为高昂。

而沈家自从爷爷那辈就开始走下坡路,所以到父亲这代,家中收入因为各种原因锐减许多,再也无力支持沈安娜的学业了。

所以沈安娜就从南洋商业高级学校退学了,重新选择了一所收费便宜的中文速记学校学习,沈安娜不知道的是,这个决定将会影响她的一生!

1934年冬,国民党浙江省政府要招收一名速记员,这是趁机打入敌人内部的好机会,所以王学文便主动找到了沈安娜。

他希望沈安娜能尽力拿到这个名额,进入国民党的内部,趁机窃取国民党内部的情报,避免国民党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沈安娜同意了,于是便报名参加了此次选拔,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沈安娜在速记领域真的是天赋异禀。

不仅脑子灵活,速记速度也特别快,每分钟她可以速记二百个字!

而且后来她还专门创造出一种只有自己能够看懂的速记字体,专门用于速记。

江苏95岁老妇逝世,临终前一句话引医生怀疑,4天后被葬于八宝山

合照

而此次考核的结果也十分明显,天赋异禀的沈安娜被国民党浙江省政府录用了,1935年1月,沈安娜被正式录用为浙江省政府秘书处议事科速记员。

在刚刚进入浙江省政府工作时,因为是初来乍到,所以国民党内部对沈安娜防得特别严格,时常有人会秘密监视她。

但是沈安娜对此仿佛丝毫没有察觉似的,不仅正常上下班,而且沈安娜甜美开朗的性格,也渐渐地博得了周边同事的一致好感。

尤其是后来她还与华明之成婚,华明之也接受了我党的任务,打入国民党内部潜伏,此时担任一个低级职务。

这下看见沈安娜和“自家人”结婚了,国民党特务就放弃了对沈安娜的监视,而浙江省政府也开始渐渐让沈安娜接触一些内部会议了。

沈安娜明白,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于是她便拿出万分的准备开始了此项工作,而这项工作,沈安娜一直持续了整整十四年!

沈安娜在参与会议后,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天赋,很快就得到了国民党浙江省高层的看中,认为沈安娜此人值得信任。

而沈安娜则在整理速记笔记之时,偷偷地多备份了一份,然后悄悄地夹带在衣服的内里,带回家中后再小心保管好。

江苏95岁老妇逝世,临终前一句话引医生怀疑,4天后被葬于八宝山

就这样沈安娜渐渐地探听窃取到大量的情报,其中有一条上面显示着“剿共”字样,沈安娜认为这十分关键,就把它单独藏了起来。

一直到后来,姐姐写了一封信给沈安娜,信上说自己要结婚了,希望妹妹可以回上海一趟,帮自己一起筹办婚礼。

这封信件是一封家书,而且措辞用语也十分的恰当,所以国民党特务在审查一番后,就批准了沈安娜请假的要求。

但这些特务不知道的是,这其实是我党与沈安娜秘密联络的一种方式,就是希望沈安娜能够回上海一趟,汇报近期的工作。

所以沈安娜在察觉到这点后,便立刻将自己收集到的所有信息整理一份,夹带在自己的行李箱夹层中,借此一路带到了上海。

而当王学文在看到沈安娜带回的情报后,心里不由得大喜,高声地说道,“安娜一炮打响!”

随后王学文就表示对沈安娜工作上的肯定,并希望她可以再接再厉,从国民党内部探听到更多更有效的情报。

江苏95岁老妇逝世,临终前一句话引医生怀疑,4天后被葬于八宝山

沈安娜在收到嘉奖后,心里也特别的开心,虽然她一直向往的是,“去延安甩开膀子干革命”,

但是既然党中央有任务下达,那自己就一定要完成。

于是在探亲假结束后,沈安娜再次回到了浙江了,同样的她的丈夫也借机随沈安娜一同调往浙江,专门为沈安娜联络我党。

1936年冬,国民党特务头子朱家骅接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初来乍到的他在浙江毫无根基,所以朱家骅就想培养自己的班底,很快他就把目标瞄向业务能力突出,为人和善的沈安娜身上。

朱家骅认为沈安娜这个人,就在泰兴是本地人,如果把她收到麾下,一定可以得到浙江本地人的投靠。

于是便开始大力重用沈安娜,而沈安娜也“投桃报李”般渐渐向朱家骅靠拢,在朱家骅主持的会议上,沈安娜都是作为唯一的速记员出席。

而且沈安娜的速记能力真的十分优异,在浩如烟海的文稿里,沈安娜总能整理归档出一份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文件交给朱家骅。

这让朱家骅很高兴,常常夸赞沈安娜,为自己节省了许多的时间,是大功一件,而沈安娜也因此慢慢走入浙江省政府的权力核心。

江苏95岁老妇逝世,临终前一句话引医生怀疑,4天后被葬于八宝山

朱家骅

1937年,抗战爆发后,日军兵分多路入侵中国,淞沪会战战败后,浙江也成为日军下一个入侵目标,开始不断派遣兵力进攻浙江。

而沈安娜和丈夫也随着浙江省国民党政府一起迁移,就这样因为战乱,沈安娜和组织失去了联络。

为了能和组织重新恢复联系,沈安娜便和丈夫华明之商议,自己先行辞去在浙江省的职务,然后前往当时的抗战中心武汉,寻找党组织。

1938年,沈安娜孤身一人踏上了旅程,在历经千辛万苦后,终于来到了武汉,等她到达武汉后就立刻开始秘密行动,准备联系党组织。

就在沈安娜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转的时候,她忽然遇见了一个人,他叫鲁自诚,是丈夫华明之的入党介绍人!

在和鲁自诚联系后,沈安娜在鲁自诚引见下,见到了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的一名负责人,他叫董必武。

随后沈安娜便对董必武说清自己的来龙去脉,在鲁自诚的保证下,董必武相信了沈安娜的说辞,并表示会带沈安娜去见周恩来。

江苏95岁老妇逝世,临终前一句话引医生怀疑,4天后被葬于八宝山

之后在董必武的安排下,董必武,周恩来,沈安娜三人终于会面,此时周恩来也已经知道了一切。

于是周恩来便对沈安娜再度下达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希望她能够继续潜伏下去,窃取更多的情报,沈安娜接受了。

董必武对她说:"朱家骅现在是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你可以找他要求进中央党部工作,为党继续收集情报。这很重要!"

周恩来则叮嘱沈安娜道,在国民党核心工作,一定要注意隐蔽,既要大胆,又要谨慎。

沈安娜在两位领导的鼓励下,在第二天来到了国民党中央党部求见朱家骅,而朱家骅听说沈安娜来了,心里也很高兴,就立刻让沈安娜进来。

等到沈安娜见到朱家骅后,就主动开口说道,

“主席,我来投奔你了。”朱家骅听见沈安娜还叫自己主席,心里就更加高兴。

于是朱家骅就连连表示,中央党部现在还缺一个速记员,只要办个手续就行了,询问沈安娜愿不愿意来。

沈安娜则回应道,自己愿意跟着主席,朱家骅又高兴地说道,这个职务只能是党员(国民党)才行,你还不是党员吧?

江苏95岁老妇逝世,临终前一句话引医生怀疑,4天后被葬于八宝山

国民党会场

沈安娜随机应变回答:"我在浙江时还年轻,没有加入,现在加入可以吗?"朱家骅马上交待秘书给沈安娜办"特别入党"(即由三个国民党中央委员作介绍人,手续比走正常途径快很多),并亲任沈安娜的入党介绍人之一。

在朱家骅的帮助下,沈安娜很快就打入了国民党内部,成为一名速记员,并且跟着朱家骅参与大量国民党高层会议。

而沈安娜则把其中的关键情报仔细整理下来,交给丈夫华明之,再由丈夫传递回党组织。

1939年1月,国民党即将召开五届五中全会,此次会议将由蒋介石亲自主持,而沈安娜则被任命为大会的速记员。

在这场会议上,沈安娜就坐在离蒋介石仅有三四米的地方,默默地记录着此次会议的内容。

会上蒋介石还下发了两份文件即《防止异党活动办法》(后改为《限制共产党活动办法》)和《关于共产党的处置办法》,这是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的纲领性文件。

江苏95岁老妇逝世,临终前一句话引医生怀疑,4天后被葬于八宝山

蒋介石

在得到这个情报后,沈安娜则凭借自己大会速记员的身份,也得到了相应的文件,之后沈安娜就把这两份文件秘密传达给了董必武。

之后董必武就把这两份文件向党中央汇报,之后党中央借此编纂出《摩擦从何而来》一文,并予以公布,沉重的打击了蒋介石。

在国民党五中全会后,担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长一职的何应钦,就开始报告近期的军事部署,以及相关遏制中共的办法。

他提出组织特种党团打入共产党和进步组织,还决定在浮图关举办中央训练团,受训人员均为国民党大小头目。

随后沈安娜又把这则关键情报传递给了董必武,提醒党组织谨防国民党特务的渗透,而我党也因此提前做好了准备。

1939年冬,鉴于沈安娜多年来优异的情报工作,所以党中央特批准沈安娜秘密入党,自此沈安娜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入党以后,沈安娜就对自己的身份更加谨慎起来,时常注意着四周的一切,这也让沈安娜养成了时刻警惕的习惯。

江苏95岁老妇逝世,临终前一句话引医生怀疑,4天后被葬于八宝山

1943年,抗战进入僵持阶段,宋美龄在妇女指导委员会时常发表演讲,所以急需一个速记员,于是便把沈安娜调了过来。

沈安娜也知道,这又是一个好机会,于是便做足了准备,不仅速记的速度非常快,而且字体也非常漂亮。

事后沈安娜还把这些文件整理归档,条理细致分明,让人一目了然,所以当宋美龄看见这份速记文件后,心里很高兴。

自那以后,每当宋美龄需要速记员的时候,就会把沈安娜调过去使用,就这样沈安娜离国民党核心就更近了一步。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迫不及待的发动了内战,沈安娜便再次利用自己速记员的身份,为党组织传递了大量情报。

解放战争时期,沈安娜诸多的细节工作,并没有明确的文件显示,但是可以肯定是,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沈安娜为我党立下了赫赫功勋。

江苏95岁老妇逝世,临终前一句话引医生怀疑,4天后被葬于八宝山

一直到1949年,蒋介石败逃台湾之前,沈安娜和丈夫华明之接到上级指示,不用跟随,任务结束。

之后沈安娜就和丈夫一起,秘密返回北京,从此沈安娜长达十四年的潜伏宣布结束,

而沈安娜后来也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

2010年,沈安娜老人因病在北京逝世,死后被葬入八宝山,2021年以她为原型的《速记员》在剧院上演,以此来纪念老人的功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