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天下第一旅被歼灭,黄正诚:输给学长陈赓不丢人,吴效闵:嘴真硬

1947年的小河村会议上,彭德怀笑着对陈赓说:“陈赓同志,你这把刀在晋南把阎锡山捅得吃不消了。”彭德怀口中,陈赓让阎锡山捅得吃不消的事,主要是指陈赓指挥部队所进行的上党战役、同蒲战役、临夏战役、同蒲路战役等,彭德怀在说完陈赓把阎锡山捅得吃不消的话后,又紧接着说道:

“现在你就再磨一磨,要磨得快一下,到了陕北,再去捅胡宗南,我告诉你呀,胡宗南可比你那个阎老西肥,那可是蒋介石的中央军,所有美械师装备都得过他们的手。”

天下第一旅被歼灭,黄正诚:输给学长陈赓不丢人,吴效闵:嘴真硬

其实在山西,陈赓打得最精彩的一仗、最辉煌的一仗,正是打胡宗南部,成功歼灭胡宗南的“天下第一旅”的临浮战役。这比起“捅阎锡山”的几场战役,对国民党而言,杀伤力更大,影响更远,蒋介石更痛。“天下第一旅”是国民党嫡系、蒋介石心腹胡宗南麾下精锐部队中的精锐部队:

整编第一师第一旅,他们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前身是专门保护国民党元首蒋介石的警卫部队,外界称:“蒋家御林军。”

胡宗南在该旅的第一任旅长,该旅配备的是清一色的高配美式装备,他们的军官军衔也是一律给出了高配:解放战争时期他们的旅长名叫黄正诚,是中将衔;下面的参谋长和团长多是少将衔,比其他国民党部队的同军职军官高出一截。如此待遇下的“天下第一旅”,表现出极度的傲慢和自负,行军途中与其他兄弟部队相遇,向来是必须要别人给自己让路的;大家也愿意给他们让步,唯恐得罪这群“御林军”。

陈赓消灭“天下第一旅”的战役结果,是绝大部分人没有想到的;当时陈赓所需要面对的敌军兵力在我军的两倍以上,又有阎锡山部在一旁配合,武器装备配备精良。国民党的董钊,不将太岳纵队放在眼里也属正常,国民党高层对即将到来的“摧枯拉朽”的一仗,充满着期待。

天下第一旅被歼灭,黄正诚:输给学长陈赓不丢人,吴效闵:嘴真硬

连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都有些紧张地问及太岳纵队的司令员陈赓:“胡宗南要用王牌来对付你,可以说是势在必得,你准备怎么办?”陈赓表现得很平静、很淡然的样子:“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胡宗南兵强马壮,硬碰硬怕是碰不过他,我想我应该先躲着他,等待时机,看准机会就宰他一刀,打掉他几个团。当然,能打掉几个旅更好,然后再看情况行动。”刘伯承对陈赓的回答很满意,这才放下心来。

陈赓将军是湖南湘乡人,1903年出生的他,在1955年全军授衔仪式上,位列大将第4,他曾经在国民党的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过,还救过蒋介石一命,是位传奇的将军。解放战争开始,陈赓是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的晋察鲁豫解放军下的太岳纵队司令员。刘邓大军南下邯郸,饮马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时候,陈赓的太岳纵队一直肩负着中央战略预备队的重担,一边与阎锡山和胡宗南的入晋部队作战,一边又要准备渡过黄河,保卫延安。

1946年8月的中旬,第二战区阎锡山部主力北调晋北与我军交战的同时(史称同浦战役),国民党方面设立的第一战区司令员胡宗南,派去第三师和第一师第一旅于晋南助阵,其本人于8月17日飞至运城,召开高级军事会议。此次会议决定,胡宗南部和阎锡山部共组成15个旅、10万余人的大兵团,由董钊作为总指挥,企图对我军实施南北夹击的战略,以达10月中旬实现原定7月的打通同蒲铁路干线的计划。

天下第一旅被歼灭,黄正诚:输给学长陈赓不丢人,吴效闵:嘴真硬

这个计划的完成,直接影响了国民党在北方的战略局势;胡宗南为确保这一战略愿景的顺利出现,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他能够把自己起家的部队——第一师第一旅从后方派至前线战场可以证明。这几乎是孤注一掷的战役冒险,不成功便成仁,一旦失败,胡宗南将难以向自己的校长蒋介石交代。

内战爆发已经三个月时间,国民党方面还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曾经的战略推演所要达到的目标遥遥无期,而作为国民党主要战略进攻方向之一的同蒲路,不仅没有被打通,两万余美械部队还遭到人民解放军的消灭。这丢了面子,更丢了里子。

胡宗南和阎锡山的联合部队大举进犯解放区,陈赓指挥晋冀鲁豫第四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起着战略性重要角色的作用,既要让气势汹汹前来打通同蒲路的胡宗南、阎锡山部无功而返,又要保卫太岳根据地、太行根据地安全,保障陕甘宁边区东侧军事安全,策应西北野战军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

天下第一旅被歼灭,黄正诚:输给学长陈赓不丢人,吴效闵:嘴真硬

由于陈赓部队和其部队所在的位置过分重要,党中央决定将第4纵队的指挥权交予中央军委,进行直接安排执行作战任务。强敌来袭,陈赓和其他纵队领导开起了军事会议,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安排和预计即将面对的敌情,进行了尽可能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确保不出任何纰漏。陈赓猜测:敌人既已完成进攻部署,他们当前的攻击目标十有八九是浮山县城;敌整编第一师将会沿临浮公路、第三十师沿翼浮公路向浮山进攻。

翼浮公路靠近我解放区,多山地,因此由此攻来的敌人势必会十分小心,恐有埋伏和阻击。而临浮公路,多为新区(

新解放的地区),多平原,便于敌机械化部队的展开作战,所以从临汾来的敌人很可能会疏忽大意,没有那么谨慎。我军可以抓住这个机会,从这方面下手,取得突然歼灭敌军的效果。集结于临汾的国民党军是第一师的主力第一旅——号称天下第一旅,战力多强无需多说。但是他们傲气也足,鼻孔朝天,对地形十分生疏。

我军决定给国民党军上一课,来一个攻其必救,让这“天下第一旅”动起来:我军摆出迎战浮山那边的敌人的作战姿态,苦于寻找不到我军、欲表现自己的第一旅势必会前去救援,此时我军就可集中纵队主力,在敌人东进之时,突然从临浮公路发起进攻,对这支国民党的王牌主力进行包围,将其歼灭于临汾和浮山之间。战略设想如此,那边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吧。

天下第一旅被歼灭,黄正诚:输给学长陈赓不丢人,吴效闵:嘴真硬

1946年9月21日,胡宗南部队从临汾和翼城动身,开始向浮山方向进攻。敌第三十师第二十七旅作为先头部队,率先由翼浮公路向我军发起进攻,以第一师第一百六十七旅沿着第二十七旅的左侧,向贺家庄方向进攻。我军按照军事会议上定下的计划,对来犯之敌稍加阻击,便迅速撤离浮山。

9月22日,敌军两部侵占浮山县城,而这恰好落入了我军设下的天罗地网。之后的发展果真如陈赓所猜测预料的一样:临汾的敌总指挥董钊和第一师师长罗列发现情况有些不对,连忙派出第一旅的先头部队第二团,沿临浮公路先动起来,向东扑来。为了精准把握住敌人的“脉搏”,我军有专门的电台工作人员对敌台进行监听。

这不,报话机里传来第一师师长罗列同第一师第一旅旅长黄正诚的通话内容:“第一旅的下一步行动要注意南边的高地方。”陈赓得知后,右手握拳拍向左手掌心,内心不够振奋起来。第一旅出动了,任务是策应浮山的敌军,保障公路交通。南边的高地方,指的应该是塔儿山,敌军担心我军在那设伏。

天下第一旅被歼灭,黄正诚:输给学长陈赓不丢人,吴效闵:嘴真硬

作战室内的陈赓,凝视地图良久,根据敌军高层的通话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得出结论:“敌军欲在占领浮山后,将原来的补给线翼浮公路改为临浮公路,他们下一步的行动是北上打通同蒲路,也会在同蒲东侧担负起主攻的任务。”陈赓决定,就先打第一旅:“这第一旅是蒋介石的王牌部队,胡宗南的发家老本。如果歼灭该旅,会对其他敌军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

陈赓琢磨出一个大胆的计划。我军投入围歼敌第一旅的部队仅是敌军的一倍,而在围歼地点的东西两侧又有敌人的重兵驻守。陈赓的想法极度冒险,相当于是冒着被敌人两面夹击、中间开花的风险,发起对围歼第一旅的临浮战役。从当时来看,明不明智很难说,但绝对是勇敢的。

战争是有风险的,再高明的计策,没有高明的人去实施,那也是残缺、冒险、不完美的。恰好,陈赓的计策是高明的,进行执行的陈赓也是高明的,成功的概率极高。陈赓大将有把握,解放军战士们也有信心。

天下第一旅被歼灭,黄正诚:输给学长陈赓不丢人,吴效闵:嘴真硬

在9月20日,第四纵队的三个主力旅按照陈赓的命令,呈现出一字展开的姿势,开始向临浮中路中段的各处指定位置进行奔袭。如此出击,主要是为了保障我军的高度机动性。部队出动后,陈赓没有去休息,而是一直坐在报话机房,了解敌我双方的战场情况,随时准备对部队进行直接指挥。

我军监听的报话机中,传来位于官雀村的敌二团团长王亚武向旅长黄正诚的报告声。“赶快集中部队,不要再分散。”“好的。不过这是小股敌人的袭扰,没有关系,请旅长放心。”从两人的对话不难看出,王亚武虽然“遵命”了,实际上还是不以为然,没当一回事。陈赓听到这段通讯对话,表现得非常高兴:“我们找到敌人了!”

第一旅二团全部集中在官雀村,陈赓立即同各旅指战员通话印证,随即发布“集结部队,分割包围,今夜进攻”的命令。战斗打响,敌第一旅二团这边打得不可开交,都要喘不过气了,王亚武在午夜时分向旅长黄正诚请求部队支援。黄正诚加油打气,并做出保证:“坚持战斗,拂晓前就去增援。”敌第一师师长罗列得到前线报告后,亲自给王亚武通电打气,并得到总指挥董钊的允许后,通知进攻浮山的国民党军,放弃浮山,西进增援王亚武。

天下第一旅被歼灭,黄正诚:输给学长陈赓不丢人,吴效闵:嘴真硬

陈赓一面命令13旅陈康部阻击釜山方向的援兵,一边给10旅周希汉部下令务必在明日黄昏前,将刚出动的黄正诚的旅部和1团进行包围和歼灭。陈康和周希汉都充满着信心和热情,表示保证完成任务,没有任何问题。9月23日上午,我军在官雀与敌军激战,镇压敌人的反扑时,陈赓接到从中央军委处发来的电报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消灭第一旅。”陈赓将此封电报的命令,传达到各作战部队,鼓舞了全军战士的士气,增强了指战员的信心和决心。

王亚武彻底慌了神,说好第二天拂晓前就会抵达的增援部队,直到第二天下午5点,也没看到了人影!而这时,我军开始向敌军发起了总攻。官雀之战刚刚结束,陈赓就立马打电话给阻敌西援的13旅旅长陈康,询问要不要派兵支援。陈康素来骁勇,报告完作战情况后,在电话里表现很乐观地说:“我们当不了主攻手,打敌援兵还是有把握的。请司令员放心,敌人前进不了。”

陈康是水手出身,性格乐观,此战他率领13旅在洞边阻击敌167旅和27旅。一个旅打两个旅,担子重,责任大,风险高。但是13旅上上下下的指挥员和战士们,都表现出视死如归的态度。即便是一营之人伤亡过半,他们还是没有后退半步,从未让敌人越过“雷池”,进行增援。

天下第一旅被歼灭,黄正诚:输给学长陈赓不丢人,吴效闵:嘴真硬

另一边的黄正诚呢,亲自率领麾下第一团杀过来,跟我军10旅直接撞了个头破血流。黄正诚凭借着清一色的美械装备,在天上有飞机、地下有火炮的配合猛攻下,竟未前进一步。这让黄正诚等国民党高层和士兵大跌眼镜,对自身实力和我军实力进行了新一轮的内心评估。战斗持续到23日下午,坐镇临汾的董钊急得像只热锅上的蚂蚁,不顾反对,决意来前线督战,看看到底是什么个问题。

第29团团政委吴效闵接到陈赓的电话。陈赓笑着说:“效闵同志啊,你知道吧,董钊骂黄正诚是草包,连个小小的山头都拿不下。现在他这个大草包急了,亲自出马。你们团现在立即插到临汾至陈

堰村的公路上,争取活抓董钊。快,动作要快。”这是陈赓的老习惯了,哪里要紧,陈赓就会到哪里;哪里情况紧急,陈赓的电话就会到哪里的前线指挥员。

彻底围歼“天下第一旅”的总攻战斗在24日拂晓前打响。从发起总攻到枪声消失,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黄正诚的旅部和麾下第一团,被我军全歼。是纸老虎无疑了。战斗结束后,我军有战士望着敌旅部附近摆着的上百门美式山炮,有些摸不着头脑,问敌军俘虏道:“你们的山炮怎么不打?省弹药吗?”俘虏垂头丧气地说:“你们一下子包围上来了,还怎么打。”惹得我军将士哈哈大笑。

天下第一旅被歼灭,黄正诚:输给学长陈赓不丢人,吴效闵:嘴真硬

被我军俘虏中,竟然找不到旅长黄正诚,这让周希汉大动肝火,有俘虏说黄正诚被炸死了,可他根本不信,炸药响的时候,他还听见了黄正诚和董钊在报话机上说话呢。按照上面的命令,战士们到处搜遍了,还把俘虏穿着不凡的军官也给询问遍了,就是找不到黄正诚的下落。

最后还是吴效闵,一眼在俘虏营中找到了一位长身士兵服,下身贵气的呢裤子,脚上穿皮鞋,鼻梁上有副金丝眼镜,低着个头不知看什么。看到吴效闵注意到,两人一对视,赶忙挪到旁边,神色很不自然。虽然吴效闵没见过黄正诚,但看此人做派,必定有诈,便走过去微微一笑询问起来。

那人越说越多,俗话说得好:“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事实。”欲盖弥彰的样子,让吴效闵看了发笑。眼见被拆穿了,黄克诚也不装了,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耍起了过去的威风:“我要见你们的陈赓将军,我输给他并不丢人!他和我们胡宗南司令长官一样,都是我黄埔的学长。但我不是败给你们的!你们没有权利跟我说话!”

天下第一旅被歼灭,黄正诚:输给学长陈赓不丢人,吴效闵:嘴真硬

吴效闵笑着说:“呵呵,当了俘虏,嘴巴还这么硬!”结果摆在面前,黄正诚不知道怎么争,半天憋出一句莫名其妙的话:“你们打仗不规矩!”这样的诡辩,立即引起了哄堂大笑,随行的康起华副政委逗着黄正诚:“规矩?什么叫规矩?兵对兵将对将的对冲?”听到这话,黄正诚好像被鼓舞了,振振有词道:“你们不按操典,偷偷摸摸的。摆开阵势,我们随便赢你们。”

我军指战员们又笑了起来,笑完康起华严肃地说:“黄正诚!收起你那一套规矩、操典吧!我们打的是战争,你们打的还是反革命战争,是不得人心的。不管按什么规矩打,不管你们有什么样的武器跟我打,注定要失败!别做那些白日梦了。”黄正诚清醒过来,神情落寞,不再说什么。谈话结束,威名赫赫的“天下第一旅”的中将旅长黄正诚被压下去。

天下第一旅被歼灭,黄正诚:输给学长陈赓不丢人,吴效闵:嘴真硬

战后,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向太岳纵队致敬。”此战对粉碎蒋介石的进攻、赢得国内战争胜利、争取早日实现国内和平民主,有着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