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全称仅三字,却暴露了勃勃野心

藩属国的定义,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汉高祖刘邦实行采用秦朝的郡县制,在过于偏于地区实行分封制,这些环绕京师的地方就被称为“藩国”,西汉之后,朝鲜成为了中国的附属国,藩属国也才真正有了基本的定义。

中国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全称仅三字,却暴露了勃勃野心

不过到了清末时期,西方列强的入侵让藩属国被迫成为了殖民地,中国也是损失了不少土地,不过清朝在跟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时,也是首次使用了“中国”二字,不过直到中国宣布成立,才开始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那么日本的全称又是什么呢?

关于日本,有倭国,大日本帝国等称呼,不过倭国是古代的称呼,大日本帝国是二战法西斯的一种称呼,日本的全称是“日本国”看似简单的三个字,却包括了日本千年来的野心。

中国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全称仅三字,却暴露了勃勃野心

中国跟日本也是有着几千年的纠葛,日本首次来中国,是公元607年(隋大业三年),日本使者向隋炀帝上书说:“日出处天子至书日没处天子无恙”,日本称呼隋炀帝为日落天子,这让隋炀帝非常不开心,就称呼他们为蛮夷,并且让人将他们打发回家。

日本正式跟中国建交是唐朝630年(唐贞观4年),日本为了学习唐朝的文化而来,此时日本自称倭国,初次见识唐朝的实力后,倭国舒明天皇就生起了侵占唐朝的野心,为了能够打探唐代的基本势力,也是先后派遣了数次外交史者。

中国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全称仅三字,却暴露了勃勃野心

就在第四次遣唐结束之后,新任天皇天智登基,663年,天智天皇联合百济在白江口对唐发起了一起大规模的海战,倭军聚集了4万人,1000余艘战船,唐军聚集了1万3千人,170艘战船发起反击。

唐军将领刘仁轨指挥战船利用人数少的优势发挥了极大了机动性,倭军大败而归,这次战役也是中日之间第一次大规模的海战,天智天皇意识到唐朝势力强大,就主动上贡道歉,并且请求唐朝赐名“日本国”。

中国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全称仅三字,却暴露了勃勃野心

天智天皇之所以会改国名,一方面也是因为倭国太过于讽刺他们的身高,另一方面倭国发动战争,在亚洲地区形象不好,改国名也是希望能够“焕然一新”,最重要的就是天智天皇想要试探唐朝的态度。

中国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全称仅三字,却暴露了勃勃野心

从天智天皇第五次、第六次成功派遣使者来看,唐朝似乎并不在乎白江村一战,自从武则天改唐国号为“武周”之后,日本跟唐朝来往更甚,武则天也赐下了“日本国”,从“日本国”的根源来讲,日本只是利用这个国名在试探中国而已,实在野心勃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