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丞相魏冉专权30年,为何无力颠覆秦昭王?这件宝贝才是他失败关键

丞相魏冉专权30年,为何无力颠覆秦昭王?这件宝贝才是他失败关键
丞相魏冉专权30年,为何无力颠覆秦昭王?这件宝贝才是他失败关键

本期话题

魏冉在秦昭王时期做了近30年的丞相,在朝中遍布党羽,炙手可热。但就是这样一个大权臣却在和秦昭王的权力博弈中一败涂地。不但是魏冉,秦王嬴政即位之初,权臣嫪毐作乱,也遭遇了同魏冉相类似的命运。

为何秦国的权臣作乱都无法成功?秦王稳坐江山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呢?

虽然在接见并最终任用范雎的这件事情上,秦昭王表现出的见事迟缓令人遗憾,但这个关东游士的到来将矫正秦国日益扭曲的政治生态却似乎是命运注定的

就在范雎入秦的公元前272年,秦昭王还沉浸在华阳大捷的喜悦之中,他可能并不知道,秦军本来还有机会贾其余勇,一举攻克大梁,但是魏国中大夫须贾对秦相魏冉下的这番说辞却让占领大梁的计划流了产。

须贾对魏冉说:

“夫轻背楚、赵之兵,陵七仞之城,战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地始分以至于今,未尝有者也。攻而不拔,秦兵必罢,陶邑必亡,则前功必弃矣。(中略)

且君之得地,岂必以兵哉?割晋国,秦兵不攻而魏必效绛、安邑,

又为陶开两道,几尽故宋

,卫必效单父。秦兵可全而君制之,何索而不得?何为而不成?愿君熟虑之而无行危。”

——《史记·穰侯列传》

丞相魏冉专权30年,为何无力颠覆秦昭王?这件宝贝才是他失败关键

须贾警告魏冉,如果秦国进攻大梁的决心无可挽回,那么面临生死考验的魏国誓将动员全国的武装力量——至少100个县,总计不下30万兵力——与秦国展开一场惨烈的首都保卫战。

万一秦军失利,魏国的后续反扑一定会威胁到魏冉的封邑定陶。

为定陶的安危虑计,须贾建议魏冉取消进攻大梁的作战行动,作为回报,魏国将向秦国献出绛县和安邑。如此一来,定陶与秦国本土的联系可望得到加强,防务安全也会更有保障。

须贾的这番说辞最终奏效了,因为他牢牢地抓住了魏冉最核心的利益关切——说此前如果的20年里,魏冉是站在秦相的立场上为秦国霸业忠心谋划,那么现在

,他显然更乐意把自己想象成未来将要建立的陶国的国家元首,为他的“亲儿子”定陶争取更多的好处

,无论这样做会否伤害到他曾经效忠的秦国。

相国的私欲膨胀对秦昭王来说无异于患生肘腋,它的威胁远远超过了山东六国的羸兵庸将。

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魏冉猫在秦昭王的眼皮子底下偷偷儿挖秦国的墙角,他自己却也被身后一人死死地盯上了,那个人就是范雎。

魏冉在进攻大梁之前与魏国做下秘密外交,负责与他接洽的魏国使臣是中大夫须贾。巧的是,范雎这个来自魏国的游士,入秦之前正是须贾的门客,并且他还是因为枉受了须贾的猜忌才被迫逃来秦国的。

自入秦伊始,范雎就一再上书昭王,提醒他秦国危如累卵,并将危害国家的祸首归于魏冉。

一个逃死流亡的外国人胆敢这样紧咬当国相国不放,如果对魏冉同须贾的秘密交易一无所知,很难想象范雎哪儿来这样的底气

丞相魏冉专权30年,为何无力颠覆秦昭王?这件宝贝才是他失败关键

自公元前269年开始,秦军在伊阙、几邑接连遭遇赵奢、廉颇的阻击。这两场失利不仅让魏冉的秦相生涯烙下了罕见的败笔,也动摇了秦昭王对他的信心。

痛定思痛的秦昭王终于接纳了范雎远交近攻的建议,将秦军的攻击重点转回到韩、魏这两个孱弱的邻国身上,并顺利地从魏国手中夺取了怀邑和邢丘。

秦军重振声威,东征日有起色,秦昭王对范雎的信赖也随之越来越深。

眼见时机成熟,范雎终于向失势的魏冉射出了致命的一箭。

他又一次申请了与秦昭王的密谈:

“今臣闻秦太后、穰侯用事,高陵、华阳、泾阳佐之,卒无秦王,此亦淖齿、李兑之类也。且夫三代所以亡国者,君専授政,纵酒驰骋,弋猎不听政事。其所授者,妒贤嫉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不为主计而主不觉悟,故失其国。

今自有秩以上至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见王独立于朝,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史记·范雎列传》

丞相魏冉专权30年,为何无力颠覆秦昭王?这件宝贝才是他失败关键

在这次秘密谈话中,范雎对秦昭王发出了最严重的预警。他告诫昭王,相国魏冉在朝中遍插眼线,孤立君上。如果任其发展,社稷将有倾覆篡夺之忧。

魏冉做了将近30年的辅相,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更兼此时阴谋在定陶独立建国,他对秦昭王的确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但我们也不能过分高估魏冉的政治能量,误认为此时的他已有压倒秦昭王的能力和趋势

纵观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历史,这个国家的君权基础非常牢固,制度保障也相对完善,其中的关键就是

秦国武装力量的指挥权一直稳稳地掌握在国君的手中

依据秦制的规定,凡属征发或调动军队,征调文书须盖玉玺为据,发兵使臣须凭虎符为验,被征调的部队必须持节,否则各处关隘要道不得通关放行。在这个玺、符、节三位一体的严格制度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环便是虎符。现在存世的新郪虎符铭文载:

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虽毋会符,行殹。

——《新郪虎符》

丞相魏冉专权30年,为何无力颠覆秦昭王?这件宝贝才是他失败关键

通常情况下,调动50人以上的军队,就必须要会合虎符。

对军事指挥权的严厉管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权臣造乱的风险。

在秦昭王的曾孙秦王嬴政当国的时候,朝中也曾出了权奸——嬴政之母赵太后的姘夫长信侯嫪毐,其擅权之烈比穰侯魏冉有过之而无不及。《史记·秦始皇本纪》甚至说当时的秦廷“事无大小皆决于毐”。

可就是这样一个炙手可热的权臣称兵作乱,嬴政只经过了一场小规模的战斗,斩首数百,就把他给灭了。

这其中的真正原因,就在于嫪毐虽然伪造了秦王与太后的玉玺,但是却拿不到虎符,因此不能大规模调动兵力

魏冉虽然在秦昭王身边遍植私党,但只要他撼不动这个玺、符、节三位一体的兵权制度,就没办法公然与秦昭王争夺最高权力。

事实上,魏冉阴谋在定陶建国而不选择径直颠覆秦国,已经从反面印证了秦国相权无力与王权抗衡的事实

对秦昭王与魏冉的实力比较,范雎心里一定有本儿明账,否则他不敢傍着昭王,攻击魏冉。

但即便魏冉颠覆不了秦昭王是一个不易的事实,范雎说“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仍然不是一句无的放矢的空话。

因为就在这一年,《史记·秦本纪》中赫然记载:

(秦昭王)四十年,悼太子死魏,归葬芷阳。

——《史记·秦本纪》

秦昭王的太子为什么会死在魏国?杨宽先生在《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中分析道:

悼太子出质于魏,当在范雎推行远交近攻政策之前。范雎欲远交齐、楚而近攻韩、魏,则不必出质子于魏。悼太子之出质,当在魏冉当权而欲合韩、魏以攻齐之时。

——《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丞相魏冉专权30年,为何无力颠覆秦昭王?这件宝贝才是他失败关键

所谓“魏冉当权而欲合韩、魏以攻齐之时”,具体的说,应该是指秦昭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1年)客卿造率军攻击齐国纲、寿,为魏冉扩大封邑的时候。魏冉为了联合魏军夺取纲、寿,不惜以昭王太子质魏。

结果呢,纲、寿被魏冉收入私囊,昭王太子却死在了异国,是可忍,孰不可忍!

另一个对魏冉极为不利的消息是,公元前265年,也就是秦昭襄王四十二年的岁首,宣太后去世了。这意味着外戚魏冉与秦昭王之间的姻亲纽带遽然断裂。

失去了宣太后的荫蔽,魏冉在当年岁末黯然下野,空缺的丞相职务则由秦昭王钦点范雎接任

参考文献:

范祥雍《战国策笺证》;

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

林剑鸣《秦史稿》;

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本文系晋公子原创。已签约维权骑士,对原创版权进行保护,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欢迎分享转发,您的分享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THE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