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花城》头条诗人陈先发这首诗,具备了“烂诗”所有特征

写下这个题目,我心里是有些忐忑的。毕竟,人家陈先发是安徽省文联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我算个什么?关心诗歌的无名小卒。我也曾经想过改改标题,但改来改去,还是觉得这个标题最合适。

《花城》头条诗人陈先发这首诗,具备了“烂诗”所有特征

图片来源于中国诗歌网

《花城》2022年1月的头条诗人是陈先发,《花城》以《若缺诗章》为题,一口气发表了他的14首诗。老规矩,贪多嚼不烂,我们就来看看他的第一首诗《泡沫》吧。

《花城》头条诗人陈先发这首诗,具备了“烂诗”所有特征

这首诗,没有“屎尿”,好像挺好。又是水草,又是迷途,还有刻度,好像挺深奥。但这首诗,真的是具有了现在“烂诗”的所有特征。当然这里所说的“烂诗”,并不是《诗刊》编辑部副主任彭敏所说的“烂诗”。而是指那些表面上看起来不烂,而实际上挺烂的诗。

“烂诗”特征一:外国名字

现在写诗,如果没有一个外国人名,或者是地名,好像就不够“高大上”,不够“国际化”。用了外国的人名,或者是地名,似乎作者一下子就站在“世界之林”了。你们瞧瞧,我多么具有“国际视野”?

《花城》头条诗人陈先发这首诗,具备了“烂诗”所有特征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仅仅是写诗,评诗亦是如此。现在的诗歌评论,那一定少不了引用几位外国人的“名句”的。这什么什么主义哦,那什么什么流派哦。好像缺了外国,我们就不能写诗评诗了一样。

“烂诗”特征二:胡乱分行

现在写诗,从来不按常理分行。该分行的时候不分,不该分行的时候偏偏分了。原本好好的一句话,非要分成若干行,甚至分成几段。比如,这首诗里的“——而在它们自己的维度上”,一句成了一段,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悬着。

《花城》头条诗人陈先发这首诗,具备了“烂诗”所有特征

“烂诗”特征三:胡乱联想

现在的诗,恨不得把能想到的所有东西,都联系起来,管它相干不相干。用另一种话说,就是词藻的堆砌。表面上看起来很深奥,其实像纸糊的,一碰就垮。比如这首诗里,又是“时间”又是“空间”,还有“迷途”、“纬度”,还有“水草”、“蜉蝣”、“草履虫”,标题是“泡沫”。这联想够丰富吧?可这是要干嘛呢?要表达什么呢?

“烂诗”特征四:不知所云

所以,“烂诗”的第四个特征就出来了,那就是不知所云。诗人的思维跳跃得实在是太厉害,让读者压根就跟不上节奏。一首诗,好像说了很多,但就是让读者不明白,具体要表达些啥。晃眼一看,好诗啊!再仔细一瞧,什么玩意儿啊?

《花城》头条诗人陈先发这首诗,具备了“烂诗”所有特征

这首诗的题目是“泡沫”,诗中倒也出现过“泡沫”二字。但这首诗与“泡沫”有什么关系?这首诗里的一些东西,与泡沫有什么关系?

“烂诗”特征五:乱用标点

现在的诗人,好像具有“标点恐惧症”。凡是碰到要用标点符号的时候,他们完全乱了方寸。该用逗号的时候,他们用句号,该用句号的时候,他们用逗号。或者,有的诗人,干脆句号一直到底,而有的诗人,干脆一个标点符号不用。比如这首诗里的“……答案是”,省略号不应该在后面吗?

《花城》头条诗人陈先发这首诗,具备了“烂诗”所有特征

这样的诗人,是头条诗人,这样的诗,是“好诗”,难怪现在的诗人成了贬义词。这样的诗,对诗坛的“杀伤力”,比“屎尿体”更大。“屎尿体”应该不会再有人模仿,而这样的诗,可能会成为“样本”,成为“经典”,被无数人去模仿。那我们的诗坛,就真成了死水一潭了。

这篇文章,会不会成为我是诗歌外行的又一佐证?很有可能哦。不过,我向来都不装,我就是诗歌门外汉,进不了这个大门。偶尔在门外瞄了一眼之后,其实一点也不想进去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