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苏武流放后饿得吃老鼠充饥,为何却不吃羊?匈奴人:吃了就麻烦了

十九年间不辱君,论功何独后诸臣。若教倒数凌烟像,也是当时第一人。

苏武,西汉杰出外交家,民族英雄。靠着父亲,苏武跟哥哥、弟弟都得到了朝廷的官职,出任栘中厩监。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之一便是讨伐匈奴,不过在讨伐的时候,双方都有派出使节互相来往。其实扣留使节这样的事情很常见,早先兄弟扣留过郭吉、路充国等十几批人,汉朝也扣留匈奴的使节来相抵。

苏武流放后饿得吃老鼠充饥,为何却不吃羊?匈奴人:吃了就麻烦了

天汉元年(前100年),且鞮侯单于登基,他害怕受到汉朝攻击。干脆说:汉朝天子是我的长辈,随即将之前扣押的使节全部送回去。汉武帝为了赞赏,便让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护送匈奴的使节回国,并赠送单于礼物。没成想到了匈奴之后,单于的态度却很傲慢,此时尚未爆发冲突。

在单于准备派遣使者护送苏武的时候,遇上缑王与虞常等在匈奴谋反,打算绑架单于的母亲投奔汉朝。虞常开始先找到苏武带来的副中郎将张胜,两人进行过一番密谈,一个月后,单于外出。而虞常起事前有一个人揭发了他们的计划,虞常被活捉,张胜此时才跟苏武说之前两人的密谈。立即想自杀,避免牵连到国家,被张胜阻止。

苏武流放后饿得吃老鼠充饥,为何却不吃羊?匈奴人:吃了就麻烦了

果然,虞常将张胜供出,单于大怒,决定审讯他们。苏武因此想要自杀,可没死成,单于佩服他的节操,想要劝降他。苏武不同意,这才有了后来的牧羊,匈奴人的要求是他的羊生小羊就可回汉朝。然而给的羊却都是公羊,其实他不吃羊才是他的故事得以流传的原因,因为吃羊这件事代表的意义不一样。

苏武流放后饿得吃老鼠充饥,为何却不吃羊?匈奴人:吃了就麻烦了

苏武到了北海后,匈奴并没有给他食物,他只好去挖掘老鼠储藏的果实来吃。有野菜吃野菜,实在没吃的,就抓老鼠来吃。五六年后因为于靬王的欣赏,过了一段较好的时间,于靬王一死,他再次回到了穷困的日子。冷了,只能跟羊一起取暖,他在北海长达十九年。始终都没有动过一只羊,他不动羊其实很简单,羊代表的是他的气节。

苏武流放后饿得吃老鼠充饥,为何却不吃羊?匈奴人:吃了就麻烦了

从他牧羊之前的故事可以看出,苏武是一个很有气节的人,在养伤期间,匈奴对他那是威逼利诱。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不惜动用酷刑,可苏武宁愿死都不愿投降。在他的心里,气节大于生命,国家是他的信念。在牧羊时,他手里始终握着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他想的是,自己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它回国。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信念是他活着的意义,可吃了羊,就代表他投降,他也就丢掉了气节。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如何会因为怕饿死便丢掉气节,投降呢?他不会,所以才有苏武牧羊这个故事流传,他忠心耿耿、不畏强权、忠贞不屈,永远都不会像挫折屈服。好在他等到了,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汉昭帝登基,几年后,匈奴开始跟汉朝达成合议。

苏武流放后饿得吃老鼠充饥,为何却不吃羊?匈奴人:吃了就麻烦了

苏武从盛年等到年迈,胡须头发全白了,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春终于回到祖国。皇帝感念他的忠义,给予他诸多礼物,不过苏武将这些礼物都送给弟弟和过去的朋友。他只提了一个要求,将自己在匈奴的儿子接回来,皇帝自然满足他。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八十多岁的苏武去世,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

参考资料:《汉书·卷五十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