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崇祯接手的明王朝并不差,他的帝王心术,可能不及天启的一半

明朝京城最有钱的大爷是勋贵,勋贵们掌握着京城军权,是和皇家深度绑定的。要不然权势熏天的太监,皇帝说杀就杀。勋贵,太监,文官,是相互制衡的三股势力。皇帝不会动自己的地盘,反而要倚重。朱元璋大杀功臣,靠的是儿子们掌握了军权。朱棣剥夺了亲王的统兵权,勋贵们反而日子好过起来,成了皇帝的铁杆,江山的柱石。只要不谋反,一般的欺男霸女皇帝根本不管。

崇祯接手的明王朝并不差,他的帝王心术,可能不及天启的一半

崇祯跟天启的区别就是,天启可以容忍魏忠贤作威作福,自称九千岁,只要魏能搞来钱,天启还可以给他承担大臣的反扑。自己不出面跟大臣正面硬拼,让魏忠贤拼,拼完整来钱自己拿去用,大臣告状时候自己来安抚。至于魏忠贤中间截下来一部分,到最后大臣安抚不了了,把魏忠贤推出去砍了,钱还是自己的,然后再扶植一个魏忠贤二代,还能落个好名声。

崇祯接手的明王朝并不差,他的帝王心术,可能不及天启的一半

天启作为皇帝跟后台,两边搞平衡收渔利,不跟文官集团正面冲突,事实上这就是最好的解法。崇祯就是个二愣子,各地派监军,军队倒是监了,对真正有钱的对文官集团却放了,不搞特务机构,自己亲力亲为,正面面对冲突,一点利益没有骂名倒是全背了。崇祯到底是不是按照正统皇储培养制度培养出来的继承人,权术整不明白,活活让文官集团忽悠瘸了。

崇祯接手的明王朝并不差,他的帝王心术,可能不及天启的一半

本质问题就出在一把手崇祯这里,一会信任大臣一会信任太监,内阁换得太快,政令朝令夕改,中央决策层极度混乱,等干实事的坑光了,天启留给他的江山,远没到17年就能完蛋的王朝末日景象,皇太极自己都没想过还能去北京抢一把更别说进关入主中原了,李自成更是公务员当得好好的。崇祯瞎折腾,把一个还能维持一会的王朝弄暴毙了,哪怕到了末期十三年对满清洪承畴的松锦大战,和十六年孙传庭对李自成的郏县之战,还是有机会扳回来的,也是崇祯急功近利,催促出战坑死了最后听话的边军。

崇祯接手的明王朝并不差,他的帝王心术,可能不及天启的一半

崇祯摊子并没那么差,明政府缺钱,但国家不缺(江南小日子过得还比较滋润)、皇帝也不缺钱、大臣更不缺钱,民间传的崇祯內孥三千万两100%是假的(清修的《明史》、明朝遗老都表示不可能),但大几百万甚至千万是有的,至于那些大臣们更是富得流油。崇祯勤俭是真的,但可真谈不上穷。只要愿意拿出钱多补贴国家,国家绝对能好太多。

崇祯接手的明王朝并不差,他的帝王心术,可能不及天启的一半

军队上有袁崇焕一手训练建立的关宁铁骑,关内既有北方绞杀农民起义的大规模军队以及如孙传庭的精锐秦军,南方也有左良玉的大规模部队,全国带甲人数过百万,有较强作战能力的部队也有大几十万。袁崇焕通过收缩战线,虽然集中兵力和后金作战都略逊一筹,但是确实有效扼止了后金军势。袁崇焕加大力度训练培养关宁部队,时机一到甚至可以一战功成。

崇祯接手的明王朝并不差,他的帝王心术,可能不及天启的一半

袁崇焕认为时间在自己手上,但崇祯则不认为。袁崇焕以为自己遇到一代明君,能让自己放手施为(杀不听调遣的毛文龙集中军权、私下与后金议和争取时间),但崇祯不过是一个不愿负责多疑猜忌的庸君。小冰期对于北方农民是要命的事,但对于江南,其实影响并不严重,而明朝时江南才是全中国的经济中心,只要崇祯调配得当小冰期,根本不会对明朝有伤筋动骨的风险。崇祯的努力值得肯定,能力真的不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