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砥平里战斗彭总罕见犹豫,没采纳韩先楚的意见,成了邓华心中的痛

在第四次战役中,在战场上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竟在志愿军接下来的部署上出现了犹豫,这是十分罕见的情景。到底是先打横城还是先打砥平里?是采纳邓华的建议还是韩先楚的?最后彭总还是决定率先拿下横城,却不料这个决定成为了邓华心中的痛。

砥平里战斗彭总罕见犹豫,没采纳韩先楚的意见,成了邓华心中的痛

1951年1月25日,李奇微向志愿军发起霹雳作战,也是联合军队所发起的第一次全面反击。他这次把西线战场视为重点,让装备精良的美军部队快速向前推进,目的就是想把东线战场的韩军带动起来。面对李奇微的此番行动,彭总命令部队在西面顶住美军的进攻,然后把东面的韩军部队逐步引入包围圈,在将其歼灭之后从侧面打击美军主力,这样便可以瓦解敌人的攻势。虽然作战计划定下来了,但是要如何才能顶住西线美军的进攻呢?最后彭总把这一艰巨的任务,交予了韩先楚这个旋风将军,让他率领38军和50军诸多将军,不惜一切代价在汉江阻滞敌人的推进。

砥平里战斗彭总罕见犹豫,没采纳韩先楚的意见,成了邓华心中的痛

韩先楚是一位打过无数硬仗的将军,可这一次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而这也并非出自对敌人的恐惧,只是感觉这场战斗又要牺牲很多战士。50军原本是国军的第60军,曾泽生军长先前由于是滇军出身,所以一直都被蒋介石冷眼相对。在1948年起义之后,曾泽生和手下的一众将士被改编为50军,然后在抗美援朝爆发之后迅速抵达战场,期间配合兄弟部队打赢了不少胜仗,各位首长也十分器重这支部队。在接到了顶住美军进攻的命令之后,曾泽生率领50军,在汉江南岸与敌血战了7个昼夜,在火炮中将阵地牢牢攥在了手里,直到接到了全军后撤的命令。第四次战役结束之后,曾泽生曾十分激动地向彭总倾诉说,部队终于能抬起头来了。彭总对曾泽生的这次血战也特别敬佩,对他也毫不吝惜溢美之词,还说之后新装备来了优先给50军更换。

砥平里战斗彭总罕见犹豫,没采纳韩先楚的意见,成了邓华心中的痛

虽然50军在完成阻击任务后撤了下来,但是有着万岁军之称的38军还要继续战斗。由于战士们身处东西线战场的咽喉要道,为了保证邓华部队在东线能够更好地战斗,部队在汉江解冻后依旧没有后撤,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了阵地之上。可是从2月8日开始,美军昼夜不停地炮轰38军,不仅如此,李奇微在此期间还命令部队向后穿插,其中有一支部队就悄悄摸到了113师的身后。虽然部队此时面临着前后夹击的险境,但是在首长的死命令下,战士们经过了两个昼夜的血战后,还是把这只老鼠彻底踩死了。虽然众多指战员英勇无畏,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战斗之后,部队的弹药和粮食补给基本上都已消耗殆尽,有不少阵地上的连队一个人都没有回来。虽然这让很多人感到无比懊恼,但是当时的志愿军真的拿不出更多的东西了。最后梁兴初从国内匆忙赶来,给战士们进行一番振奋人心的动员,极大地鼓舞了部队的士气,将那些冲向阵地的敌人尽数打退。38军和50军在韩先楚的指挥下,面对极其危险的局势依旧浴血拼杀,虽然伤亡十分惨重,但为东线作战的部队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邓华在2月9日也基本上完成了部署。

砥平里战斗彭总罕见犹豫,没采纳韩先楚的意见,成了邓华心中的痛

现在东线的韩军被挡在了横城地区,而西线的美军被死死钉在了砥平里地区。志愿军有两条路可以走,先打横城或者先打砥平里。而就在这个问题上,邓华和韩先楚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同时也让彭总犯了难。

邓华认为这次应该率先拿下横城,因为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消灭韩军部队,如果先动砥平里的话,敌人有可能会迅速后撤,这样就失去了歼敌的机会。而韩先楚却认为应该先动砥平里,虽然那里的敌人不比横城多,但却是战略意义极其重要的位置。如果能将其顺利拿下,那么处于西线的美军就会完全暴露出来,但如果先打横城的话,那么就给了美军出兵增援的机会,之后如果再打就十分困难了。二人之所以出现了不同意见,是因为邓华主要是想尽可能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韩先楚考虑的是应首先拿下战略要地,此时彭总也陷入了两难的境遇。当时他不是没想过两边同时行动,只不过志愿军当时的人员和物资都极为短缺,所以只能选择一个部署行动。虽然他之后多次问询他们的意见,可是二人都十分坚持自己的建议。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彭总还是采纳了邓华的意见先打横城,随后便给北京发去了作战计划,得到批准后便立即展开了部署。

砥平里战斗彭总罕见犹豫,没采纳韩先楚的意见,成了邓华心中的痛

其实除了韩先楚之外,李奇微也对砥平里十分重视。因为这里一旦被志愿军拿下,那么将会撬动西线的主力部队,随之而来的就是大规模后撤。所以在邓华攻占横城的这段时间里,李奇微用尽了所有的办法向砥平里增派部队,并一再向手下强调说,无论付出怎么样的代价,都一定要把砥平里拿在手里。

在收到了李奇微的这等死命令之后,原本想从砥平里撤退的弗里曼团长,便开始在周围修筑坚固的环形工事。除了数不清的地雷和密集的铁丝网之外,还部署了数量众多的榴弹炮和坦克进行防守,并且还从后方得到了数不清的物资补给。就这样,一支6000余人的美军部队,躲进了这个像铜墙铁壁一般的阵地之中,对于缺乏重火力的志愿军来说,想拿下砥平里已经比登天还难了。可就在这种攻守失衡的情况下,志愿军那边出现了十分严重的问题。首先就是对当地地形十分陌生,战士们只能看着地图行军战斗,所以实际情况多多少少会有区别。再者就是没能正确地掌握敌人的情况,当时连敌人真正的人数都没能搞清楚,更别说所要面对的火力情况了。然后各支部队并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导致战斗爆发之后兵力分散,就好像乱成了一锅粥,在蒙受了巨大伤亡的情况下还没能取得相应的战果。

砥平里战斗彭总罕见犹豫,没采纳韩先楚的意见,成了邓华心中的痛

但即使在这种攻守失衡的情况下,战士们还是咬着牙与敌血战,但是好不容易在炮火声中等到了晚上,敌人又全都缩进了环形工事中。在这之后部队伤亡惨重,可眼见马上就能拿下阵地的时候,天也马上就要亮了,然后李奇微派出了支援又即使到达砥平里,而志愿军这边在几番战斗后,弹药物资也基本上全都用光了。1951年2月15日,邓华给40军军长温玉成下达了死命令,要求在16日那天必须拿下砥平里。但是温玉成见部队伤亡过大,已经没有足够的把握战胜敌人了。最后经过细致地讨论之后,彭总十分沉重地下达了撤退命令,砥平里战斗至此宣告结束。

砥平里战斗彭总罕见犹豫,没采纳韩先楚的意见,成了邓华心中的痛

这也是志愿军自抗美援朝以来的第一次重大失利,对之后的战局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如果志愿军能够成功拿下砥平里,那么在之后的战斗中依旧可以占据主动,进而有可能继续向南推进。但这场战斗失败了之后,我军陷入了深深被动进而转入战略防守,让李奇微掌握了攻守失衡的主动权,他也可能随时发起大规模进攻。在这之后,志愿军部队只能暂时向后撤退,再加上物资补给这一致命缺陷,最后只能在三八线一带与敌对峙。

一路高歌猛进的志愿军为何兵败砥平里?在这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原因。一是情报方面的失误,当时部队对敌人的估量过小,从而就萌发出了一些轻敌的思想,致使在没有做足准备的情况下打起了进攻。二是战斗中的指挥混乱,由于这次战斗调动了太多的部队,而且部队和部队之间也没能做到协同作战,导致在战斗中各打各的,基本上没有相互配合。第三个就是没能合理运用战术,部队在之前基本上都是穿插迂回,从而能够消灭大量的敌人。可这次战士们进行的是一场攻坚战,部队并没有调整相应的战术,致使蒙受了十分巨大的伤亡。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比较客观的原因,那就是各支部队基本上都已经达到了极限,而敌人部队恰好在这时顶住了,所以他们能够守住砥平里这一战略要地。

砥平里战斗彭总罕见犹豫,没采纳韩先楚的意见,成了邓华心中的痛

在战斗结束之后,李奇微和联合军队士气大振,韩军甚至称之为第二次仁川登陆。虽然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夸张,但是所起到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次虽然是志愿军主动撤出了战场,但同时也把自己的弱点全然暴露了出来,由于战士们缺乏重型火力,所以在攻坚战上存在巨大的劣势。也正因为如此,之后美军敢于固守阵地,而不是遭到攻击后一味向后方溃逃,也让那些美军大头兵更有信心地继续作战。

砥平里战斗的失利,对于当初建议先打横撑的邓华打击颇深。之后他主动给各支部队发送了电报,对自己的指挥失误作出了深刻的检讨,这对一个高级司令员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但是等到了那段风雨动荡的岁月之后,邓华所犯下的错误被放大了无数倍,他也只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检讨,那种愧对于牺牲战士的心情,一直都萦绕在他的心头。但话说回来,如果当时彭总采纳了韩先楚的意见,之后的局面可能就会全然不同。虽然韩先楚也认为志愿军的弱点迟早会暴露,但是如果拿下了砥平里扭转了第四次战役的局势,那么敌人可能就不会那么快发现这些弱点了。由此也可以看出,韩先楚的战略眼光是何等深远,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但即使如此也不能否定邓华的贡献,他依旧是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能以一场失利而否定一个人的功勋。

砥平里战斗的失利,也让毛主席等首长意识到了重型火炮的重要性。如果不想让战士们更多地牺牲在战场上,这些东西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之后的时间里,我军对重型火力的研发十分重视,也是后来我军对此方面极为重视的主要原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