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照片:1945年站在上海街头的锡克族警察,家喻户晓的影星李丽华

老照片:1945年站在上海街头的锡克族警察,家喻户晓的影星李丽华

1945年的上海。印度锡克族警察正在街头指挥交通,两个美国水兵也拿着指挥棒在旁边指挥,让印度人一脸嫌弃。旁边围着看热闹的中国人,气氛轻松而和谐。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美国著名的《生活》杂志派出记者来到上海,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记录了当时上海的社会风貌。

据《上海租界志》记录,1843年上海开埠,建立了英租界,印度人开始来到上海。为了维护治安,租界当局于1883年开始从印度大量招募巡捕和门卫,这些信奉锡克教的锡克族人,身材高大,面孔黝黑,头缠红布,制服与西捕相似。

除了锡克人,还有一个印度族群对上海的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他们是帕西人。帕西人字面的意思是“波斯人”,特指从古代波斯移居到印度次大陆、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目前所知最早一批帕西移民是在1847年来到上海的,帕西人社群虽少,却很精干。

1852年,上海的41家外国公司中,帕西人的洋行就有8家,大多从事鸦片贸易。和锡克人包红色头巾不同,帕西人头上包的是白色头巾,当地人一般称他们为“白头波斯人”。1949年后,帕西人离开了上海。

老照片:1945年站在上海街头的锡克族警察,家喻户晓的影星李丽华

1943年11月20号,塔拉瓦战役爆发,美军和日军的激战持续了三天。这是战争结束第二天拍摄的战场照片,生灵涂炭,尸横遍野。

塔拉瓦战役发生在基里巴斯吉尔伯特群岛。这场战役是美军在太平洋两栖登陆作战中首次面临日军猛烈的还击。参与本次作战的4500名日本守军在战前获得充足的补给,他们几乎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使美军付出了惨痛代价,在开战后76小时内共有1696名美国士兵因此阵亡,双方在这场战斗中死亡了6400人。

老照片:1945年站在上海街头的锡克族警察,家喻户晓的影星李丽华

1947年11月,伊丽莎白和菲利普举行了婚礼。

当地时间2021年4月9日,白金汉宫宣布,菲利普亲王逝世,享年99岁。两个人携手度过了74年的光阴。

菲利普亲王与伊丽莎白二世的姻缘始于1939年。当时,英王乔治六世携家人到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校参观,18岁的菲利普斯正在那里就读。13岁的伊丽莎白注意到了菲利普斯。当乔治国王的游艇驶离达特茅斯时,菲利普“征用”了一条小划艇,全力划动伴随在旁,并且对皇家游艇发出的愈发严厉的警告信号视而不见。未来的伊丽莎白二世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位英俊少年如何用力划艇,而他的父亲乔治国王则在高声大骂“这该死的笨蛋”。

两人举行婚礼时,离他俩第一次见面隔了8年。据说菲利普斯对于婚姻非常固执谨慎。虽然二战期间,在军中服役的菲利普与伊丽莎白一直有书信来往,但是他是在战后第二年才开始真正慎重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

1947年的冬天,英国笼罩在一片阴霾中:缺少煤炭的严冬,定量配给制的实行,印度和缅甸的丧失,冷战的发展,所有一切都给人一种阴沉沉的气氛。而菲利普斯和伊丽莎白的婚礼为这个国家带来了几分喜气。这对新人收到了大量礼品,其中包括了美国妇女寄来的几百双尼龙丝袜和成打的火鸡——因为热情的美国妇女们认为“她住在英格兰,那里没什么可吃的东西”。

虽然两人一直风雨同舟,恩爱有加,但私下里如同所有的夫妻一样,他们也会在生活中经历磕磕绊绊,脾气来了,菲利普也会怒斥妻子是个“笨蛋”、“脾气坏得像头猪”。他们一直存在很大差异,他们的喜好也不同,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相伴度过74年的时间。

2009年4月18日,菲利普亲王超过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妻子夏洛特,成为英国保持君主配偶身份时间最长的人。

老照片:1945年站在上海街头的锡克族警察,家喻户晓的影星李丽华

1947年,上海。美国著名《生活》杂志拍摄的经典喜剧电影《假凤凰》的剧照,女演员是当时家喻户晓的影星李丽华,时年23岁。

上海曾经是远东最大的电影城。抗日战争结束后,以前撤退到各地的电影工作者陆续回到上海,重新开始了电影创作。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在这一阶段成为上海最具声势的主流电影,40年代后期,诞生了喜剧电影的经典之作《假凤虚凰》、中国第一部现代题材的地方戏曲越剧影片《祥林嫂》、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生死恨》等,上海电影进入了复兴期。

李丽华1924年出生于上海,16岁进入上海艺华影片公司,1940年因主演《三笑》而知名。李丽华从影40多年,主演了超过120部电影,是上世纪中叶知名度极高的高产女明星,她还是台湾金马奖和香港电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得主。2017年3月20日,李丽华在美国病逝,享年93岁。

老照片:1945年站在上海街头的锡克族警察,家喻户晓的影星李丽华

1944年,一名武装到牙齿的苏联游击队员:PPSH—41冲锋枪一挺、RGD—33手榴弹一枚、RPG—40反坦克手榴弹一枚、F1手雷三枚、德制24型木柄手榴弹一枚、7.62子弹一挂、纳甘M1895左轮手枪两把。

沙俄时代纳甘左轮手枪只配发给军官,部分警察也有使用。到了苏联时代,纳甘手枪由于稳定可靠得以沿用,一开始也只配发给军官,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手枪大量生产,许多士兵、游击队员甚至平民都能拥有。

尽管1930年推出了更先进的托卡列夫手枪,但纳甘手枪的受欢迎程度并没有受到影响。从1895年到1945年,纳甘手枪总共生产了大约200万把。

这张照片比较怪异的一点是,这名游击队员带着7.62步枪弹,却没有携带相应的武器。也许这挂子弹是为战友携带的,另一种可能性是,7.62步枪弹适用于莫辛纳甘步枪,这种枪总共造了3700万把,在当时可以说随处可得,所以多携带一挂子弹,必要的时候找一把空枪就能开打。

此外,从装备中没有看到PPSH—41冲锋枪的备用弹药,再结合其中的德制手榴弹和两把手枪,有可能这张照片是在某次战斗后拍摄的宣传照,给这位战士身上随便堆了点装备就把他推到了镜头前。

老照片:1945年站在上海街头的锡克族警察,家喻户晓的影星李丽华

1939年10月,苏军和德军在波兰中部会师,正式瓜分波兰。

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其中一项秘密附加协议就是瓜分波兰。仅仅一星期后,德国于9月1日进攻波兰,而苏联亦随后入侵波兰,10月6日,两国占领波兰全境。战争中波军阵亡6.63万人,13.37万人受伤,91.1万人被俘(德军俘虏69.4万人,苏军俘虏21.7万人),10万人逃至邻国。

德国入侵波兰后的9月17日凌晨3点,苏联向波兰驻苏大使宣读了一份照会, 大意为: 波兰政府已经垮台, 没有表现出任何它还存在的迹象。波兰是一切入侵和威胁苏联安全的最便利的地方。因此, 迄今为止仍保持中立的苏联政府在这样的事实面前不能再继续保持中立了。

鉴于这样的形势, 苏联政府命令红军最高统帅部及其所属部队越过边界,以保护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居民的生命财产。

就连莫洛托夫在谈到这个问题时都曾说: “苏联政府实在找不到其他的理由, 因为苏联以前从没有过问过住在波兰的少数民族的同胞的情况, 当前的干涉行为对外来说总得找个理由。”

不过苏联和德国的蜜月并没有持续多久。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猛烈进攻,苏德战争爆发。

苏联政府转而与波兰流亡政府签订了协定,尽管这时的波兰政府连一寸土地都没有,苏联还是恢复了和波兰的外交关系,并承认其为波兰的唯一合法政府。

老照片:1945年站在上海街头的锡克族警察,家喻户晓的影星李丽华

上海,一个路口正在指挥交通的印度锡克族警察。这些锡克族人从清朝开埠以后来到中国,在当时已经有上百年时间,他们在上海还建有锡克教寺庙。

据《上海租界志》记录,1843年上海开埠建立了英租界,印度人开始来到上海,聚居于现今的黄浦区广西北路,他们大多数是来自印度旁遮普省信奉锡克教的锡克人,因此广西北路也曾称为锡克路。

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建立公共租界,锡克人迁居虹口,聚居在今天东宝兴路一带。为了维护租界的治安,租界当局于1883年开始从印度大量招募巡捕和门卫,他们身材高大,面孔黝黑,头缠红布,制服与西捕相似。英国人撤退后,留在上海的锡克人也专业奶牛养殖,经营乳品,主要聚居在虹口区。

在当时,印度人生活在上海,与上海一起经历了十里洋场的荣辱兴衰。上海最知名的地标——外滩的名称“Bund”都是来自印地语的“Bundh”,意为“堤岸”。不但如此,1843年到1915年间,英国人还曾以十个印度城市来命名十条上海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