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严助:不战而屈人之兵,武帝第1次对外用兵,就取得了骄人战绩!

作者:杰丝聊历史

汉武帝这位英明的帝王无疑是一位令人瞩目的人物。大家都知道,汉武帝在位期间,他的对外政策极为强硬,开疆扩土,其影响深远。在他还未满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上演了一出精彩绝伦的“智取胜利”的戏码。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凭借智慧和勇气取得的胜利。

严助:不战而屈人之兵,武帝第1次对外用兵,就取得了骄人战绩!

公元前139年,一个年轻的汉武帝刚刚开始掌握国家大权。这一年,名为建元三年,东瓯国突然遭到了南方的闽越国的大规模侵袭,形势一度极为危急。东瓯国派出使者,急匆匆地向大汉朝廷求援。这是汉武帝第一次面对国家的重大决策,他的选择将会影响整个大汉的未来。

严助:不战而屈人之兵,武帝第1次对外用兵,就取得了骄人战绩!

当时的朝堂上,意见并不统一。有人认为,东瓯和闽越的争斗是南方的常态,远离中原,与我们似乎并无太大关系。特别是当时的太尉田蚡,他持有强烈的反对意见。田蚡是汉武帝的舅舅,位高权重,他认为东瓯和闽越的纷争一直存在,自秦以来就未曾插手,如今也无需费力远征。

但是,年轻的汉武帝心中有着不一样的想法。他内心渴望能够帮助东瓯,展现大汉的仁义和力量。就在这时,一位年轻的大臣,名叫严助,站了出来。严助是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儒生,他的父亲严忌曾是著名的辞赋家,严助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对国家大事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严助:不战而屈人之兵,武帝第1次对外用兵,就取得了骄人战绩!

面对田蚡的反对,严助毫不畏惧。他直言不讳地反驳道:“如果大汉只是因为力不从心,德不足以覆盖远地而放弃援助,那还说得过去。但如果我们有能力,为何要弃之不顾?当今小国以困难来求援,如果连天子都不振臂一呼,又怎能够让四海臣民心向往之?”严助的话语铿锵有力,震动了整个朝堂。

就在这一刻,汉武帝的心也被深深触动。他看到了严助的胆识与才华,也意识到这是一个展示大汉雄心的大好机会。于是,汉武帝决定支持严助的建议,派兵援助东瓯。这次决定不仅是一个军事行动,更是一场对外的政治宣言,它展示了大汉的威望和对小国的保护。

严助:不战而屈人之兵,武帝第1次对外用兵,就取得了骄人战绩!

汉武帝的决策迅速而明确,他派遣精兵强将,迅速向闽越国展开了反击。汉军的到来如同天降神兵,迅速改变了战场的局势。闽越军虽然凶猛,但面对训练有素的汉军,最终还是节节败退。这场战争没有持续太久,闽越军被迫撤退,东瓯国得到了解救,重归平静。

严助:不战而屈人之兵,武帝第1次对外用兵,就取得了骄人战绩!

这次战争的胜利,虽然在军事上并不算特别惊天动地,但对于汉武帝个人而言,却是意义非凡。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成功地解决了一个外交危机,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场战争,汉武帝展示了自己的决断力和大汉的国威。更为关键的是,他发现并提拔了严助这样的人才,为自己日后的帝王事业奠定了人才基础。

严助:不战而屈人之兵,武帝第1次对外用兵,就取得了骄人战绩!

严助的智谋和勇气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不仅在朝堂上敢于直言,更在战略上提供了关键的指导。在战后,汉武帝重用严助,使他成为了朝中的重要大臣。这也体现了汉武帝善于识人用人的政治智慧。他不拘一格降人才,正是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使得大汉朝廷聚集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为汉武帝后来的辉煌成就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严助:不战而屈人之兵,武帝第1次对外用兵,就取得了骄人战绩!

事实上,这场战争还向周边的国家展示了大汉的军事实力和对小国的保护意愿。这不仅仅是对外强硬的军事行动,更是一种高度的战略思考。汉武帝通过这样的行动,稳固了大汉的边疆,同时也提升了自己在国内外的威望。

严助:不战而屈人之兵,武帝第1次对外用兵,就取得了骄人战绩!

一个年轻的皇帝如何在众人的质疑中坚持自己的决策,如何在危机中发现并培养人才,最终取得了一场意义重大的胜利。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政治、战略上的全面胜利。汉武帝的这次决策,无疑为他日后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