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打这一仗,我们哪怕反坦克手雷、爆破筒、火箭弹多一点,那么也不至于打得这么窝囊啊,用步枪去打美国鬼子的飞机坦克,战士们实在是打不动啊!”

这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采访时激动着描述他经历的砥平里之战

砥平里战斗到底是有多残酷,让年过花甲的老兵如此激动。

那么

朝鲜战争的转折点

——砥平里之战失败的真实原因到底什么?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看到志愿军的朝鲜民众忍不住落泪

这就必须要

从联合国军发动“霹雳作战”

开始让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砥平里之战失败的真实原因。

要说砥平里之战,咱们就需要提到一位美国将领——李奇微

志愿军高层曾评价李奇微是值得尊敬的对手,就连彭总也曾说过:

“这一生让他吃过大亏的人有两位,第一位是冈村宁次,第二位是李奇微”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麦克阿瑟(前排右)和李奇微(后排右)

李奇微在朝鲜战争中以稳扎稳打观察细致出名,他通过对志愿军的细致观察发现了志愿军补给上的困难总结出

“礼拜攻势”

并且随后又根据志愿军机动能力弱的缺点总结出

“磁性战术”

,这两项战术深深遏制住了志愿军的要害,让志愿军吃了大亏,而李奇微也成为志愿军头疼的存在。

在1951年,联合国军在经历了三次战役失败后,决定筹备一场大规模的反击行动。而此时的志愿军也在研究着下一步的作战方案。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彭德怀总司令视察高炮阵地

彭德怀总司令已经意识到了志愿军暴露的一个弱点,经过前三次战役,志愿军各部已经减员严重,兵源一直没有补充到位。

由于各部减员严重,再加上其他原因,

导致在砥平里参战的志愿军各部的组成比较杂

,这也导致参战各部的配合出现很大的问题,也是砥平里战役失败的原因之一。

而且随着战争不断往南推进,志愿军的本来就脆弱的补给线也越拉越长,此时的志愿军

无论是在兵力还是补给方面都已经达到了极限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志愿军某部混编有苏制冲锋枪和美制m1卡宾枪

当时志愿军指挥部判断:

联合国军已经没有大规模进攻的打算

决定在一月二十五日召开中朝军队高级作战会议。

部队则全体休整两个月,等待天气变暖时再展开攻势。

这期间,

志愿军团长以上干部都回国参加联合作战集训班

,来准备下一次作战。

志愿军大部队则北撤补给与休息,只留下一部分部队进行防守,以应对敌人的小规模进攻。

这个看似合理的决定,却为以后的战事埋下了致命隐患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朝鲜人民敲锣打鼓送别志愿军首批撤出人员

一月二十五日,李奇微经过精心谋划发动“霹雳作战”

,此时志愿军各部师长团长回国集训,而主力部队也已经北撤。

李奇微的这次作战行动,严重打乱了我军的部署,从而导致了后续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二十三万联合国军分东西两路,全力向北进攻。

西线则以美英为主力对汉城方向进行主要突击,东线则以韩军为主力,以汉江以东实施辅助突击。

此时的

李奇微深刻吸取了之前作战的教训

,从之前的依靠公路进攻,开始变为抢占山头,争夺战略制高点,实施多方位进攻,对中朝军队各个防守阵地同时展开进攻。

针对志愿军的看家本领——分割包围战术,他采用

战线收缩,共同前进

的战法。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跟随美军的反功,韩军也开始了长驱直入的进攻

在降低进攻速度后,采取稳扎稳打、互相支援、保持战线连续不给志愿军任何穿插的机会。

同时,利用“磁性战术”狠狠地缠住志愿军,

让志愿军面临打不了撤不走的尴尬局面

等到志愿军弹药消耗殆尽,攻势减弱,再配合优势火力与坦克发动反击,不给志愿军任何喘息之机,与志愿军展开消耗战。

在战斗中,联合国军白天利用远程火炮与志愿军作战,临近夜晚就坐上卡车脱离接触。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乘坐卡车后撤的美军

联合国军的突然进攻,完全出乎了彭德怀总司令的预料

志愿军此时一线兵力只有不到二十一万,联合国军则有二十三万。

人数方面弱于敌军,装备更是劣于敌人,

后勤更是被敌人所牵制

。局势对志愿军来说已经是十分危急。

一月二十七日,彭德怀总司令下令部队停止休整准备作战。

此时的彭德怀总司令陷入到了两难的境地,如果志愿军不派主力出击,那么根本挡不住敌人的这次反攻。

但如果派主力出击,就会破坏整体的休整计划,原定的春季攻势也会受到影响。

而且,部队目前准备不足,如果志愿军主力受阻,那么整个朝鲜战场就会陷入被动局面。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彭总和金日成在朝鲜战场上

于是彭德怀总司令对中央发报,

请求将部队后撤三十公里,并且拥护限期停战

中央拒绝了彭德怀总司令的建议,中央认为现在如果选择停战那么中朝两国将会受制于敌人。

现在应该立刻准备四次战役,将战线继续向北延伸。

随后部队再进行休整,两个月以后准备第五次战役,为和平谈判奠定基础。

此时,彭德怀总司令已经彻底理解了中央的思路,于是全面准备第四次战役。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志愿军高级将领

针对联合国军西主东辅的进攻阵型,彭德怀总司令制定了

西阻击东伏击的战略。

西线派遣志愿军两个军和人民军一个军在汉城和汉江南岸一带阻挡敌人主力。

东线则将敌人放进来,在其薄弱部位发动突袭,然后分割歼灭。进而威胁西线敌人的进攻,迫使其停止战斗。

这样的部署,虽然已经是当时志愿军最好的选择,

但执行起来仍然十分艰难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战斗在前线的志愿军官兵经常是一把炒面一把雪

西线要以三个军抵挡美军精锐

,一旦抵挡不住,联合国军将会获得战争的主动权。

东线情况也不容乐观,志愿军距离伏击地点十分远,这就意味着还没休整过来的志愿军又要进行长距离行军。

志愿军五十军接到了负责防守

汉江的南岸阵地

,这支部队在抗美援朝的三次战斗中都表现得十分出色。

尤其是在第三次战役,更是将英军引以为傲的皇家坦克营全部歼灭,随后又参加了进攻汉城的战役,

是志愿军南部最远的部队之一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志愿军第50军战士在修理山阵地上打击敌人

五十军背面就是汉江,防御的范围有几十公里,处境十分的被动。

帽落山、修理山、白云山正是防守的重点

帽落山位于汉江以南,依靠着直通汉城的公路与铁路,是一处关键的战略要点。

坚守在帽落山的部队是五十军443团,自战斗开始,美25师就向帽落山发起了多次猛烈的进攻。

八连在所防守的高地下打退敌人六次进攻,

弹药全部打光了

,就用铲子打,用石头砸

最后全连包括后勤人员在内仅剩八人

,阵地最终陷落。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志愿军第50军战士坚守白云山

七连在阵地前以白刃战的方式与敌人来回拉锯

八次

机枪手田文富为了隐蔽自己,把自己的随身衣物放在另一侧吸引火力。

在周围队友都牺牲的情况下,孤身一人打退了美军多次冲锋,杀敌五十多名。

战后,

田文富的军大衣被发现

上面共有五十三处弹孔

,这件大衣现在存放在博物馆中,田文富则被评为

“英勇机枪射手”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志愿军在使用重机枪坚守阵地

二月三日,443团成功打退了敌人多次的进攻,成功坚守了八天,击毙击伤敌人一千五百多人。

就在帽落山激战时,

修理山的志愿军面临的情况也十分严峻

驻守在这里的是五十军444团,一月二十七日,美二十七师向修理山发动进攻。

铺天盖地的炮火袭击超出了志愿军阵地的承受范围

,美军仅仅一个营就有二十多辆坦克和数辆防空车以及十几门火炮。

仅仅炮轰一个小时

就将志愿军所有地表工事全部摧毁,阵地上如同火山爆炸一样,一片火海。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美军B-29超级堡垒轰炸机向朝鲜投掷炸弹,炸弹如同下雨

八连、二连防守的250高地多次被美军夺下但最终又被夺回来,八连也牺牲了一半以上,

二连的情况更为糟糕,只有十几名战士幸存

在敌人马上夺得阵地时,年仅二十五岁的王英拿起炸药包就与敌人同归于尽,而

王英后来也成为了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

原型之一

在被多处进攻,补给和弹药快要用完的情况下,444团最终以极为惨重的代价守住了阵地,

杀敌一千八百多人

,成功阻挡了敌人北进的步伐。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英雄儿女》中的志愿军战士王成

这期间,驻守白云山的五十军447团同样遭受到了人数超过十倍敌人的进攻。

在敌军疯狂轰炸中,使得阵地旁的树木全部炸倒,而工事也已经被炸得七零八落。

放眼望去阵地上只剩下大大小小的弹坑

,志愿军战士顶着炮火一次次的端起枪发起反冲锋,白云山就这样依旧屹立在敌人眼前。

白云山阻击战,447团坚守十一昼夜,击毙敌人一千四百多人,被授予“白云山团”荣誉称号。

至此,五十军已经艰苦阻挡敌军十昼夜,此时

汉江的局部河段已经开始解冻,南岸能够防御的地方也在不断缩小。

为了避免被敌人包围,五十军奉命撤至北岸进行防御。

此时的南岸,只有三十八军在坚守阵地。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志愿军第38军官兵以“人在阵地战,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坚强决心坚守在汉江的南岸

联合国军经过前几天的进攻,决定将战术变成了稳扎稳打,齐头并进。力图切断志愿军各阵地之间的联系。

志愿军防守的阵地随时都爆发着惨烈的战斗,驻守泰华山主阵地前沿的三十八军336团5连,

以几乎全体阵亡的代价打退了敌人十三次的进攻

成功坚守阵地三天,歼敌五百多人,被评为集体一等功

334团九连九班战士潘天岩,在周围战友都牺牲以后,将手榴弹全都连在一起,孤身一人打退了敌人三十多个人的冲锋,

这才是真正的孤胆英雄

在战斗期间,美军还准备以牙还牙,想要利用夜战对志愿军发动突袭。想要在晚上组织一支特遣队,进攻三十八军的侧翼。

可惜,美军的做法实在是班门弄斧,志愿军发现后很快就将敌人击溃。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志愿军第66军战士在汉江南岸五音山高地阻击敌人

自从五十军在北岸进行防御后,联合国军的工事就变得越来越猛烈。

往往志愿军趁着夜色抓紧抢修的工事,在天亮之后美军利用火炮一个小时就摧毁完毕。

三十八军342团一营的阵地上,营长曹玉海指挥一营打退了敌人在坦克飞机以及大炮攻击下五次进攻。

而这位刚刚结婚没多久的营长却倒在了阵地前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志愿军某部战士穆新和两次负伤不下火线

该营的指导员方星海更是左手抱起炮弹,右手拿起对讲机说道:

“我向党保证,全营一定血战到底!”

随后扔下对讲机,冲向敌人与敌人同归于尽。

一营一共打退了敌人七次进攻,

全营仅剩下两名战士

。一营用他们的血性和精神震撼了战场上每一个敌人,

面对他们的对手

现在已经后悔来到朝鲜半岛

他们后悔

遇到了这样一个可怕的对手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一名联合国军士兵,战斗结束后,冰冷,绝望,恐惧,对和平的渴望,写在他的脸上

就在西线志愿军拼死抵抗的时候,东线志愿军也基本到达了自己的战位。

联合国军很快占领了砥平里一带

,逐渐在整个队伍中突出出来。

见到联合国军暴露出弱点,彭德怀总司令立马准备要将东线的联合国军好好“收拾一下”。

首个收拾目标放在了

横城附近的韩军

,“可怜”的韩军再一次成为了美军的

替罪羔羊

于是命令志愿军两个军切断韩国师的后路,然后三十九军负责牵制砥平里的敌人,随后志愿军派遣一个军向韩国师发动进攻。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韩国的第一步兵师炮兵正在操作105毫米榴弹

2月21日,战斗正式打响,志愿军依旧使用了熟练度爆表的迂回穿插分割包围的战术,

而且在这一战术上进行了

改进

从以前的小股穿插变为了团级规模的穿插,这一改进使得志愿军很快突破了韩国师的防线。

最后经过三十多小时的激战,志愿军共歼敌一万两千多人,使得联合国军撤退二十多公里。

打走韩国师,

下一个首要目标就是

砥平里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志愿军某部在横城以北地区修筑工事

砥平里在战略位置上极为重要,他处于美军防线的突出部分,而且又恰巧在志愿军防线的中心位置。

一旦志愿军发起反攻,那砥平里机会像钉子一样,狠狠地扎进志愿军的侧后防线。

而志愿军如果攻下砥平里,

那将会极大撼动联合国军的防线

李奇微自然深知此地的重要性,所以他并没有安排人数众多

战斗堪忧

的韩国军队。

而是让

美军加强团

法国营

共计六千人在砥平里驻守。

而且还命令美军一个团前往砥平里,而面对精锐镇守的砥平里,

志愿军的情报却出现了漏洞,这将是砥平里失败的致命原因之一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志愿军某部指战员在阵地前沿视察敌情、地形

根据当时志愿军掌握的情报是这样的:

原来防守砥平里的敌军已经逃走了许多,而且仅剩的敌人也依靠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事防守。

志愿军指挥部一听,那砥平里就像是到嘴的肥肉,必须要过去“一口拿下”。

从情报的错误就已经给志愿军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因为得知砥平里兵力不多,所以志愿军并没有投入过多的兵力。

而是从志愿军三个军中抽调了八个团整合成一个师

,交给119师师长徐国夫指挥。这里也是前文提到的进攻砥平里的志愿军部队是从各部队抽调的。

这就让徐国夫一筹莫展

,先不说对这些部队不熟悉,而且这些部队来自于各个军,统一调度都成为问题。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志愿军某部翻山越岭执行阻击向横城进援的‘’联合国军‘’

同时炮兵团在赶来途中又被美军飞机空袭

,根本无法在战斗中使用。

而且为了让砥平里的战斗快速结束,志愿军在没有炮火支援的情况下,只能采用步兵冲锋的方法进攻。

最为致命的是

,负责攻击的几个团因为中途被敌军阻击的原因,导致在战斗开始时,仍然没到达战场。

整个砥平里沦落到了来的先打,没来的一会再打的尴尬局面。

2月13日夜晚,志愿军在夜色的掩护下对砥平里发动进攻,可是敌人的火力并没有志愿军预想的那样弱,而且要比以往的火力还要密集。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砥平里战斗中的美军炮兵

经过整整一晚的厮杀,

徐国夫指挥的两个团付出了重大牺牲后仍然没占领一块砥平里阵地。

另外343、376团虽然进展比较顺利,

甚至认为自己已经占领砥平里

,可是拿出地图核对才发现才

仅仅是攻占了砥平里前沿防线

随着太阳的升起,志愿军只好由攻击转变为防守,而343团三营防守的阵地需要面对五路敌人的进攻,

空中美军飞机更是入朝以来第一次见到过最多的

在步兵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之下,志愿军的建制被打乱,阵地也已经被炸的基本成为平地。可

是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

343团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美军战斗机群

359团的团部的电话线被炮弹炸断,无法与前线取得联系。

为了连接电话线,七名战士在明知九死一生的情况下,毅然请缨出战,最后全部牺牲!

到了14日晚上,美军的攻击势头逐渐变缓,而负责进攻砥平里的部队也全部到达前线,已经对砥平里实施三面包围留缺口的战法。

为什么不采用四面包围呢?

因为一旦四面包围,包围圈内的敌军就会认为自己后路一断,唯有拼死抵抗。

可如果留开一个口子,那么敌人就会因为还有生路,便不会拼死抵抗,一旦打不过就会从生路撤退。

原本这套战法在朝鲜战场前几次战役中十分奏效,

可是这次防守砥平里的美军,在遭到包围以后并没有选择撤退

反而收缩兵力以砥平里为中心点,在四周构筑环形防御阵地准备坚守砥平里。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坚守阵地的美军士兵

这也是李奇微

美军的架势注定这是一场惨绝人寰的战斗,夜晚志愿军再一次发动进攻,美军此时好像早有防备一样,依托着环形工事对敌人展开反击。

坦克火炮在发现志愿军进攻后立马开火,而且天空中不断升起美军发射的照明弹。

志愿军战士们

每人都拿着一个绑在木棍上的炸药包

来炸美军零散的散兵坑

最前方的志愿军更是拿着爆破筒,顶着敌人凶猛的火力,将阻挡志愿军的路障全部炸掉。

在所有进攻队伍中,

进攻最为悲壮的就是突击连

,他们要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将铁丝网和地雷带清除出一条进攻的路来,而这条路注定要布满鲜血。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志愿军向美军阵地发起冲击

许多突击连战士为了尽快地将道路清除出来,

许多战士都倒在了地雷带中的铁丝网旁

在突击连清除出来以后,后方进攻的战士们踏着这条用鲜血染成的路继续进攻,

不少战士在战斗中多次被战友的尸体绊倒

在这场战斗中随时随地就会有战士为了能让部队继续进攻,而舍身堵枪眼或者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

就在这不利的情况下,志愿军为了战役的胜利仍然勇敢冲锋,前方战士倒下了,后方战士接着不上,攻势一波接一波的打向防线。

此刻志愿军战士们的心中并没有个人的安危,只有崇高的信念!这一刻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是无论何时都不应该忘记的人!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美军坦克在不停的开炮

在战斗中,美军一个连的阵地马上就要失守了,负责指挥的美军团长也深受重伤,可就在这最关键的时刻,

天亮了

志愿军只能又转攻为守,防御着浩浩荡荡前来增援的美军部队。

此时战场上,

志愿军已经与联合国军人数相当

,在装备悬殊的情况下,人数相当如同敌众我寡。

况且志愿军来自各个部队,指挥起来十分混乱而且武器要远远劣于美军。

如果再打下去不要说原定十六日拿下砥平里的战斗目标无法实现,而且部队现在已经有被美军包围的风险。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夜晚匍匐前进的志愿军战战士

2月25日,志愿军指挥部决定停止对砥平里的进攻,在当天下午志愿军退出砥平里战场。

这场战斗志愿军受到了惨痛的损失,

仅仅四十军派出的三个团就牺牲了将近两千人

这场战斗也让美军真正认识到了志愿军的进攻特点,也发现了美军自身上的弱点。

例如在之前美军的传统观里面,一旦被敌军包围,

那么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就是突围与

撤退。

因为他们认为如果一支部队在包围圈内死守,那么将会加速这支部队的灭亡。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被包围的美军芬顿上尉在得知他的部队已经弹尽援绝时,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了绝望。

而砥平里一战让美军发现其实志愿军并没有太强的阵地攻坚能力,在以后的战斗中,每次美军被包围都会选择利用自身强大的火力进行死守。

而志愿军在这次战斗中也认识到要改变进攻思路,

从原来的以美军一两个师为歼灭目标转变为类似于游击战的歼灭营、连级目标。

笔者在逛论坛查资料时,看到一位网友这样评价

"四次战役要是不打就好了"

,四次战役其实并不是我们想打。

而是联合国军方面已经打了出来,四次战役中暴露了我军大量问题,为五次战役以及铁原阻击战提供了宝贵经验.

其一,四次战役打消了大部分官兵的"速胜",轻敌心理;

其二,进一步突出了我军后勤问题;

其三,暴露了我军对多层坚固阵地攻坚能力的缺乏;

其四,让军队意识到了在阵地战中进行大规模歼敌(尤其是美军)的难度过大,使得其后的进攻目标发生了变化。

砥平里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何在于李奇微?彭总:他让我吃了大亏

图丨匍匐前进的志愿军战士

从汉江南岸的防御战到砥平里战斗的详细经过讲完后,笔者总结一下导致砥平里战斗失败的真实原因:

首先就是李奇微的“霹雳作战”使得我军匆忙地投入战斗,而导致的战前准备不足。前几次战役导致我军减员严重,而又因为李奇微的“霹雳作战”导致无法得到补充的情况下再次投入战斗。导致从各部抽调军队,没有过多投入兵力。

归结失败的原因:李奇微的霹雳作战而导致后续失败原因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其次自然是李奇微的战术使得美军在被包围的时候并没有选择撤退和投降,也是砥平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