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杨仔说历史
编辑|杨仔说历史
在众多导演、编剧的眼里,常胜将军的人设就是“流量密码”一般的存在。
近些年,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观众们在现实生活中承受了不少的压力,因此一部分观众会转向影视作品寻求解脱。
爽文情节往往会获得年轻客户的青睐,与之相配,常胜将军也成了大家眼中的“香饽饽”角色。
然而在现实中,常胜将军可谓是千年难得一遇。
白起、韩信、霍去病,这些都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百战百胜的将军。
但他们的功绩早已被时间裹挟着远去,他们真实、完整的战绩,我们只能通过史书的记录进行拼凑。
至于拼凑出的答案是否完整,我们不得而知。
可我想,不论他们是否常胜,英雄的价值都绝不是根据胜败来评判的。
故人的消息
1988年,江苏省某办公室内坐着一位花白头发的老人。
虽然从外表来看,老人年事已高,但他身着军装,坐姿端正,气度非凡。
这位老人便是我国的开国少将钟国楚。
办公室的门被叩响。
“请进。”
吱呀一声,门被推开。
来者向老人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然后开口说道,
“少将,福建省某寺庙来了消息,说是有杨道明和钟循仁两位同志的消息。”
“什么!?”
听到下属的汇报,钟少将瞬间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两只眼睛瞪得老大,满脸都写着难以置信。
“赶紧去确定一下消息的真假。”
“是!”年轻人得到指令之后便退了出去,而钟少将却对着那扇紧闭的门看了好久,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五十多年过去了,他根本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还能收到两位故人的消息。
可喜悦之余,更多的情感是忐忑与害怕,毕竟他们都已经消失了这么多年,若是真的还活着,为何一直没消息?
钟少将的心中暗自打鼓,担心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不过是一场大梦。
得到希望后再失望,这样的感觉才是最令人绝望的。
等待消息的那几天,钟少将寝食难安,每日提心吊胆,就好像有人在他的头上悬了一把刺刀。
没过多久,二人的消息就传了回来。
“将军,消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名僧人名为馨扬法师,他自称是杨道明本人。”
听到这个消息,钟国楚满肚子疑惑。
为何消失了五十多年的杨道明会突然成了出家的僧人?
为什么他突然把自己隐藏了这么久的身份公之于众?
这里面,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钟国楚没有过多纠结,立刻动身,准备去福建和故人见一面,把心中的疑惑全都问清楚。
一路上,年过古稀的钟少将一言不发,眼睛直直地盯着窗外。
众人担心其身体不适,提出下车后先休整一番再前往寺庙。
但他不顾身边人的劝阻,下车后就直奔寺庙,生怕晚到一秒钟就见不到面。
寺庙门口。
一位小僧人手执佛珠,向众人鞠了个躬,然后缓缓地张开了口。
“敢问可是钟施主?”
“正是。”
“法师已在里面恭候您多时了,请您随我来。”
二人终于会面,都难掩内心激动的心情。
两个人强忍着眼眶中的泪水,互相询问着对方的近况。
“这53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终于,钟少将问出了这个最渴望知道答案的问题。
馨扬法师抬眼看了钟少将一眼,然后低下了脑袋,缓缓地摇了摇头。
“一转眼,这么多年都过去了。”
长叹一声后,他才慢慢道出了这些年的经历。
回望当年
杨道明,1910年出生,江西人。
“我并非是家中独子,事实上,我上面还有两个哥哥。”
“我的父亲、兄长都是极具雄心壮志的人。”
“哥哥还没成年的时候,就已经跟着父亲投身于革命之中,为社会做贡献了。”
“我那时的年龄实在是太小了,因此并没有跟着他们一同参加革命。”
但在父亲和兄长的影响下,他从小便有投身革命的壮志。
在他21岁那年,红军来到了他的家乡附近召开誓师大会。
虽说距离不远,但在那个年代,普通人根本没有代步工具。
可杨道明按捺不住自己内心对红军的喜爱和向往,于是一个人偷偷背上了包,翻山越岭来到誓师大会的举办地点。
他想亲眼看看,誓师大会究竟是什么样的,和自己想象的一样不一样。
“那场誓师大会远比我想象得要激情澎湃、鼓舞人心。”
年少的他看着伟人在台上热情地演讲,看着台下的战士和百姓撕破嗓子回应,
才真真切切体会到了革命的魅力,认识到了为民服务的价值。
“我感觉之前的自己就像是那躺在沙滩上的贝壳,干涸无力,没有任何的目标与梦想;
而红军就像是波涛汹涌的海,潮水达到岸上,把贝壳一同卷入海水中,带着我向新的目的地前进。”
杨道明站在台下,被伟人的演讲感动得热泪盈眶,不由得振臂呼喊,
“我也要为中国革命做出贡献!”
那天,在伟人的话化作了生命的泉水,浇灌在少年心中“革命”的嫩芽上。
嫩芽瞬间长成了参天大树。
誓师大会结束之后,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
起初,他在财政委员会任职,帮战士们解决军粮等问题。
“一直以来,我都以全家人投身革命这件事为傲,可我没有想到,变故来得如此快。”
没过多久,他的家里就传来了消息。
由于杨道明一家人革命性太强,国民党为了“杀鸡给猴看”,先拿他们家人开刀,将家里洗劫一空。
不仅如此,他的母亲被国民党抓进了监狱,他的父亲被逼得跳河自尽,两个哥哥一个被枪杀,一个下落不明。
“我的内心极为痛苦,但我不曾动摇过,我明白只有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我更加坚定了打倒国民党,为民报仇的信念。”
凭借自己优异的表现,他很快就成为了最年轻的部长。
24岁那年,伟人亲自任命他为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
彼时,红军由于反围剿失败不得不开始进行战略转移,长征就此开始。
杨部长临危受命,负责掩护我军的主力部队撤退。
当时国民党火力迅猛,此项任务极为艰巨,但是杨道明并没有退缩。
“革命,比我的生命更加重要。”
他带领战士们奋起抵抗,可双拳难敌四手,在敌军的先进武器下,我军很快便败下阵来。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杨道明带领战士们退到了后方,准备保守作战。
可是时任军区司令的宋清泉却坚持不肯听从杨部长的建议,执意带着战士们冲到前方与敌军搏斗。
事实上,当时敌我士兵的数量差异悬殊,这种做法无疑是送死。
由于宋清泉的错误决定,对我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新到任的军区政委钟循仁很快便发现了闽赣省军区的问题,因此找到杨道明和钟国楚商议对策。
然而,还没等三人商议好对策,国民党部队便突然对我军展开袭击。
之前还主张正面对抗的宋清泉见情况不妙,丝毫不顾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们,立刻带着部下叛军投降。
杨、钟二人只好带着部下连夜进行转移。
为了分散敌军的注意力,大家分组逃生。
由于杨、钟两人目标较大,极易引人耳目,因此两个人决定一同转移,省得给其他兄弟带来麻烦。
可当时国民党围剿力度极大,尤其是对我军的重要将领,他们不肯放过一丝一毫的线索。
两个人为了保命就改名换姓,躲入了附近的暗亭寺里。
遁入空门
那场战争之后,我党多次下令寻找失踪的革命战士。
直到国民党方面传出消息,称在那场战争中,我军“全军覆没”。
我党这才停止了寻找,并在后来将两位将领追封为“烈士”。
事实上,杨、钟两人也多次寻找与组织取得联系的机会。
可国民党军队打击我党人士的力度实在太大,一旦暴露便可能有生命危险,保险起见,两个人只能剃度出家,以此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
直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寺庙里,两个人欣喜不已,但也因此没了回归队伍的勇气。
“刚开始的几年,我们还一直在寻找机会,想回归队伍,继续为革命做贡献,但碍于身份不便,一直没能找到机会。”
“好不容易等到我们的队伍取得了胜利,我们终于可以平安地说出自己的秘密了,可我们又不好意思说了。”
“革命的胜利都是靠同志们拿命打下来的,现如今成功了,我们如何能回去抢功劳呢?”
“我没能完成组织上交给我的任务,我内心有愧。”
因此,两人选择把这个秘密瞒下去。
1981年,钟循仁溘然长逝。
临走前,他交代杨道明,千万不要把他们的秘密说出去。
可7年后,杨道明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
他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不应该让这段历史随着自己的离去而被掩埋,于是违背了和友人的承诺,说出了这段故事。
每一位英雄的故事,都值得我们铭记。
不以成败论英雄。
不论胜利与否,他们都永远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共和国的今天,离不开每一位英雄的奋斗与牺牲。
向英雄们致敬!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