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斯大林战争生涯中的滑铁卢:70万人在战线消失,一度看不到希望

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打响后,随后产生了很多特性不一的经典战役,其中以苏德两国为主要敌对国的战役尤为突出,比如我们历史中所学过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柏林攻坚战等等,这些战役对于二战都极具意义,尤其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这场被称为二战的转折点的战役,而莫斯科保卫战则对希特勒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但是他们不免拥有特一个特点,那就是参战的规模非常庞大,在那时,仅仅一场小规模的战役的参战人数就可能会有数十万,由此可见当时的战役是多么激烈且规模庞大。但有一场战役对于苏军乃至同盟国来说是付出的代价最为惨重的一场战役,那就是基辅战役,也称基辅会战。

斯大林战争生涯中的滑铁卢:70万人在战线消失,一度看不到希望

二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就是基辅战役,基辅是乌克兰的首都位于杰斯纳河与第聂伯河的交汇处,是德国巴巴罗萨计划中的重要一步,47年7月基辅战役在苏联的南方防线上爆发。苏军由基尔波诺斯上将指挥,但是拥有80多万士兵, 4500辆坦克和1600多架飞机的超大军团。在德军的包围之下,将近有70万苏军被活捉,苏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参谋长图皮科夫、政委布尔米什坚科在突围中牺牲,苏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在战斗中被俘阿道夫·希特勒说这是历史上最大的战役。

斯大林战争生涯中的滑铁卢:70万人在战线消失,一度看不到希望

在苏联的几大战役之中,基辅战役是损失最为严重的一场战役,为什么会损失如此严重,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足够的装甲和机动力量。在基辅战役不久之前,苏联就先和德军进行了乌曼战斗,苏军完全抵挡不住德军的猛烈攻势,结果就是德军损毁了苏军几乎全部的机械化部队,所以在之后的基辅战役中,苏军缺少装甲部队的掩护,敌人的炮火对准了这些失去了掩护而暴露出来的苏军,苏军在这种情况下更无法抵挡装备优良的德军。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斯大林本人对于这场战役过于自信,越级指挥,不听从当时的总参谋长的意见,甚至临场换帅,战场瞬息万变,临场换帅是兵家大忌,由于斯大林的独裁决定,导致了基辅战役全盘皆输,此后,斯大林就甚少再指挥军事,国内的工作成为了他的重心。

斯大林战争生涯中的滑铁卢:70万人在战线消失,一度看不到希望

让人倍感遗憾的是,在基辅战役爆发之前,斯大林不听信部下的建议,和当时的几名红军将领在战事上意见不合。在斯大林看来,德军的火力会集中于乌克兰,主要是德军想占领苏联的大粮仓,想夺得对乌克兰的粮食、顿涅茨的煤和高加索石油的占有权。所以斯大林决定自己亲自越级指挥,调动了大批苏联红军前往基辅一带,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在此场战役中主动进攻,采取了被动防守的姿态,保住苏联大粮仓,和石油产地就行了,但德军的作战能力却没有被斯大林正视,在苏军尚未被德国军队完全包围之时,朱可夫大将向斯大林提出撤退的建议,但斯大林反而撤掉了朱可夫的职务。

斯大林战争生涯中的滑铁卢:70万人在战线消失,一度看不到希望

人尽皆知当二战正式打响后,德军很快向欧洲各国发动进攻并占领了许多欧洲国家的领土,而作为欧洲国家中仅存的英国还以其海峡的先天性优势,抵御着德军的炮火,可是,在此时苏联却向芬兰发动了进攻,在世人眼中,芬兰就是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既然是苏联对其发动了了进攻,应该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将芬兰的防御线全面击溃吧。

斯大林战争生涯中的滑铁卢:70万人在战线消失,一度看不到希望

但是事情的发展却出乎大家的意料,芬军的防御线似乎牢不可破,苏联军队的攻击好像失去了它应有的成效,而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战火洗礼以后,芬军才逐渐抵挡不住了,先是全体芬兰军队都开始往后撤退,然后迫于战局的压力而采取求和,最终由于强弱悬殊,只好签署了与苏联的停战书,并同意此前苏联对芬兰所提议的所有要求。而这一事件也为之后的德国进攻苏联埋下了一个伏笔,正是因为这一伏笔才让当时的德军最高统帅对战局产生了错误的认知,以为德军如果去攻打苏联轻而易举就会取得胜利,所以对于德军来说“巴巴罗萨计划”的展开迫在眉睫。

斯大林战争生涯中的滑铁卢:70万人在战线消失,一度看不到希望

二战中,苏德之战可以说是战况激烈之首了。1941年起苏联红军在战争中连连战败,很快便把军队撤到了基辅一带,巴巴罗萨计划也借此契机开始轰轰烈烈的运作,于是德军派出了三个集团军的兵力以及两个装甲集团对基辅的苏联红军形成了包围圈。苏联军队的统帅意识到不对劲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向斯大林提出撤退基辅的建议反而遭到了革职,斯大林的刚愎自用,是将近70万苏联红军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而位于基辅前线的几个苏军高层也抛下军队临阵脱逃,只有极少一部分队伍突出了重围,这之后,苏军的整体实力严重下降。

斯大林战争生涯中的滑铁卢:70万人在战线消失,一度看不到希望

实际上,基辅战役是斯大林战争生涯中的滑铁卢,基辅战役是红军最大的败仗这其中斯大林的指挥起了很大的作用。 1941年7月29日,朱可夫元帅提议让斯大林改变死守计划,暂时把基辅让给德军,尤其是西南方面集团军可以先撤退在第聂伯河东岸,以躲开苏联的猛烈攻击。朱可夫拿出军事部署地图,向斯大林仔细分析了双方作战的局面,而且也把德军的敌军力量集中的地方标了出来,再次分析了德军有很大的可能会发动对莫斯科的进攻。所以,他提议,为了保存实力,把兵力集中于莫斯科,以便德军来犯时自如应对,建议把陷在基辅战役中的苏军撤退出来,集结于莫斯科。然而斯大林只相信自己,完全没有把朱可夫将军的话听进去,让70万士兵被俘虏,只有一部分突围出去,这简直是苏维埃将士的耻辱。

斯大林战争生涯中的滑铁卢:70万人在战线消失,一度看不到希望

也许你会认为,如果斯大林没有坚持防守基辅,而是认同布琼尼元帅和朱可夫关于撤退的想法,那么苏军在损失方面会不会有所改变?其实,这个决定会让苏联的军队遭受很为沉重的打击,苏军一直都在对乌克兰方向进行严格的观察,并将其视为重点防御地,德军更是十分看好乌克兰的实力,苏德之战是迟早都会发生的,如果苏联在这个时候撤退,那他们可能会面临全军覆没的局面,所造成的损失必定大于基辅战役,以致影响到最后势必发生的苏德战争,这场战役可能会迎来完全不一样的结局。

斯大林战争生涯中的滑铁卢:70万人在战线消失,一度看不到希望

其实,正因为苏军在基辅战役上的提早失败,才会让苏军在与德军进行交火时总结出德军闪电战的作战方式,以便在苏德战争爆发时能够以巧妙战术赢得战争的胜利。当然,这也只是我们经过想象来进行分析的,如果处在当时战火纷飞、举步维艰的境况中,又有谁会把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呢?

斯大林战争生涯中的滑铁卢:70万人在战线消失,一度看不到希望

乌克兰基辅战役的失败,让苏联军方得到了许多的经验和教训,尤其是让苏联军方的领导者看清了战争的局势,斯大林在经历了这场战役的失败之后,还想着不在他人面前露怯,但是紧接着斯大林在国际上向其他国家请求支援的举动却反映了他此时的不安,可见此时的斯大林到底承受了多么巨大的压力,在这一战役之后斯大林也没有追究各阶层将领的过错,相反,德军在赢得了基辅战役的胜利之后只能用神采飞扬来形容,基辅战役在世界上的名气也让其顺利的当选为了最有代表性的闪电战之一。这场战役让德军愈战愈勇,毕竟在世界历史上能做到活捉70万俘虏的国家并不多,这也是在德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场战役。

斯大林战争生涯中的滑铁卢:70万人在战线消失,一度看不到希望

事实上,我们并不能只对基辅战役进行关注,或者只对于苏德战争进行观察分析,我们应该放宽我们的眼界,将整个欧洲第二战场,北非战场都观察进去,并需要进行一定的总结分析,正是德国在基辅战役时很随意就获取了战役的胜利,才会让希特勒自视清高,手底下的将领在他心中都不合格。最后甚至都不让底下的将领掌握指挥权,从而让东线战场的指挥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由此可见,希特勒的最终的失败与膨胀的野心以及膨化的自信心分不开。但斯大林却非常知道进退有度的道理,他在基辅战役的失败中,在教训方面已经汲取了很多,随后返回国内工作,让指挥能力能加优秀的名将去部队内进行指挥工作,进而促进苏军的军事实力发展,并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地面部队。

斯大林战争生涯中的滑铁卢:70万人在战线消失,一度看不到希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