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战时期,郭沫若靠一地摊货写出传世话剧,这东西大有来头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文丨麻辣读史(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近代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曾经以中国经典历史故事窃符救赵写了一个话剧《虎符》,这五幕话剧于1943年首次演出,讲述了战国“四君子”之一的魏信陵君为援救赵国而暗中和魏王宠妃如姬密谋偷取魏王虎符,以解赵国被秦围困之危机。

抗战时期,郭沫若靠一地摊货写出传世话剧,这东西大有来头

而郭沫若先生以虎符为话剧名,一方面是因为虎符是这个故事的核心之物还有一方面则是因为此时郭沫若手里正握着一件秦朝的虎符。我们知道郭沫若除了文学家的身份还有甲骨文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属性,而这件虎符就是郭沫若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发现的,一来是眼力过人二来是人品大爆发。

抗战时期,郭沫若靠一地摊货写出传世话剧,这东西大有来头

地摊上的虎符

在抗战时期,郭沫若身在重庆,有事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去街上闲逛,看看人情世故,观察一下生活,给自己找找灵感。这一天,他在地摊上发现了一件造型古朴的铜老虎,郭沫若敏感的察觉到这件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于是就将这只铜老虎买了下来。果然事情不出他所料,他买来的地摊货真是一件国宝级的文物,就是秦朝时期的阳陵虎符。按如今市场价,价值过亿。

抗战时期,郭沫若靠一地摊货写出传世话剧,这东西大有来头

虎符大家应该都听过,就是用来调动国家军队的凭证。最早的时候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兼并割据战争频繁,兵力强弱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将军在这时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王才是一个国家的绝对权威,军事大权必须掌握在王的手里,可是王上又不能直接带兵打仗,就必须将军权分给将军,这里就很容易出现,军权过大,将军拥兵自重威胁到君主的统治。

抗战时期,郭沫若靠一地摊货写出传世话剧,这东西大有来头

因此就出现了虎符这个用兵的凭证,一般是用青铜制造,少量情况也有用金,玉或者竹做的,都是成对出现,身上刻有铭文。一半存于朝廷,一半存于统兵将帅或者地方长官,一地一符,当用兵超过50人的时候就需要一对虎符才可以调兵。为了防止别有用心之人造假,两半虎符的背面各有榫卯,一一对应,只有完全符合才能调兵。这样就很好的把军事权力握在了君主的手里,身为将军但手里若是无虎符不过也是一个虚职罢了。

抗战时期,郭沫若靠一地摊货写出传世话剧,这东西大有来头

身为七国争霸赛中最后的赢家,秦国的军队实力一向十分强势,被六国称为虎狼之军,这不仅仅源于秦国的军功爵制度和流水线军事化的武器生产,更来自于严格系统的军事化管理,因此秦朝的虎符是十分重要的。

抗战时期,郭沫若靠一地摊货写出传世话剧,这东西大有来头

秦阳陵虎符

郭沫若发现的秦朝阳陵虎符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的虎符,相传是山东省枣庄市临城出土的。秦阳虎符长8.9厘米,宽2.1厘米,高3.4厘米,用青铜铸成卧虎状,昂首翘尾,虎的左右颈背各有相同的错金篆书铭文12字:“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这12字错金篆书铭文是先在虎身上镂刻阴文,再将金丝嵌入阴文之内,最后镂平打磨光亮,铭文字体规整挺秀,刚劲有力。文字沿纵长轴分两列排列,阅读顺序是两列自右及左,每列内自上而下,左右半符排列及读法相同。

抗战时期,郭沫若靠一地摊货写出传世话剧,这东西大有来头

由于虎符都是分开收藏的,像阳陵虎符这样成对出现的十分罕见。秦阳陵虎符的出土也清晰的展现了秦国虎符的功用,从虎符的身上可以看出来秦国的兵制,军队统一,军权高度集中,军队的指挥和管理体系严密,兵役制度也较为完善,这都表明秦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军事制度已经基本成型。对于秦国为什么能成为最后的赢家也可以从虎符中窥看一二。

汉代兵符承袭秦制,在铭文刻的位置稍作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沿用不衰,唐代为避祖上李虎名讳将虎符改为鱼符,宋代以后演变为令牌等物,其实功能和性质是一样。虎符这件文物本身的价值不在于其制作工艺的高超而在于其背后蕴含的重大军事意义,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军事发展和兵役制度有重大意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