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相国孙叔敖,官之楷模,过人眼光,保全子孙后代

相国孙叔敖,官之楷模,过人眼光,保全子孙后代

孙叔敖,楚国令尹(相国),为官清廉,一心为民,深受当地百姓拥戴。主政期间主张施教于民,布政以道,保护民生,发展经济。亲自湛测察看率领当地百姓兴修水利,灌溉农田。因为有水利工程,庄稼能够得到及时灌溉,周围的百姓纷纷迁到此地耕种,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孙叔敖兴修的水利工程名叫雩娄灌区(河南境内)和芍坡(安徽境内,今称之为安丰塘),在世界水利史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国孙叔敖,官之楷模,过人眼光,保全子孙后代

孙叔敖担任令尹(相国)期间,改革法律,修筑城池,发展经济,经济繁荣,国富军强,楚国逐渐成为中原霸主。

施以仁政从不把改革的负担加在百姓身上。楚庄王认为楚国的车子太小,建议通过法律的形式让全国百姓都造大车,孙叔敖得知及时劝阻,因为他觉得这样会增加百姓负担。楚庄王认为楚国的货币太小,应该改铸大币,强令百姓使用。孙叔敖认为钱币的体积大小没有太大意义,既浪费资源又携带不方便,货币改革容易造成百姓恐慌,社会秩序不稳,只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说服楚庄王废除了“大币”的施行政策。

孙叔敖还是一位军事家,当年晋、楚大战,孙叔敖率领楚军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便成功打败了晋军,让楚国威名远扬。

相国孙叔敖,官之楷模,过人眼光,保全子孙后代

孙叔敖功劳很大,但他非常谦逊,楚庄王多次赏赐孙叔敖封地、金钱,他都不要。

孙叔敖官居相国,家徒四壁,平时吃粗茶淡饭。因为没有钱买粮食,他甚至要求儿子到山上挖野菜吃。因终日劳累孙叔敖38岁那年积劳成疾,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告诫他的儿子说:我生前,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要,我死后,楚王肯定会封赏你。若赐你金银财宝,你莫要,只要一块地就行。楚国有一块地名叫寝丘,偏僻贫瘠,楚人把他当成鬼虫出没的地方,越人也认为这个地方不详,无人愿往。若想让咱们的子孙后代长久,你要选这块地,才能保住子孙以后不受战乱之苦,性命安全。

孙叔敖去世,楚庄王果然要赏赐他的儿子,他的儿子不要官禄更不要其他东西,也不要其他的封地,坚持要寝丘之地。楚庄王无奈,只好把孙叔敖的子孙封到寝丘。

相国孙叔敖,官之楷模,过人眼光,保全子孙后代

事实证明,孙叔敖的眼光果然非常长远,春秋战国,群雄征伐,那些拥有肥沃土地的人们纷纷罹难,因为他们的土地早就成了霸主们优先争抢的资源。而孙叔敖的子孙蛰居寝丘,多年来竟然无人过问。从春秋到战国,从战国到秦末,孙叔敖的后人安然无恙。

孙叔敖作为春秋名士、楚国名相,他一心为公,鞠躬尽瘁,清正廉洁的品格,让后世官宦望尘莫及,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