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本士兵投降,算荣归故里吗?错,妻子鄙夷让他们生不如死

日本士兵投降,算荣归故里吗?错,妻子鄙夷让他们生不如死

二战是迄今为止全人类历史上最旷日持久,伤亡最大的世界性战役。

交战双方,一方是德意日法西斯同盟,一方是反法西斯同盟,两大集团对垒,最后以反法西斯同盟胜利而告终。

告终的最后一幕,落幕与原子弹毁天灭地的威力之下。

日本士兵投降,算荣归故里吗?错,妻子鄙夷让他们生不如死

(原子弹下无冤魂)

原子弹下无冤魂,最顽固的日本,在宁可一亿人玉碎的疯狂中坚持到了最后。

而要说对于全世界的伤害,日寇对中国无疑是最深的,从1931年起到1945年为止。

名义上的八年抗战,其实持续了近14年之久。

日军的铁蹄在14年时间,从头至尾就没有离开过中国的国土,从东三省道华北,中原,东南,步步紧逼的日本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

期间持续的战斗无数伤亡亦无数。

数千万人的牺牲换来最后的胜利,除了暗叹国运暗弱之外,我们最该感谢的就是那些奋勇杀敌的勇士。

日本士兵投降,算荣归故里吗?错,妻子鄙夷让他们生不如死

(热血铸国魂)

汝之仇寇,彼之英雄。

对于中国仇寇一样的日本军人,在日本投降后会受到日本人的欢迎吗?

虽然不近人情,但要说对国家的贡献,日军当然还是会获得民众欢迎的。

可是这一切,在日本这个奇特的国家确实伪命题。

日本战败后,大部分日本士兵回到国内之后,不仅没有英雄般的待遇,反而因为投降甚至偷生的举动,备受鄙夷。

这又是为何?

原因也很简单,日本文化中特有的耻感文化作祟。

日本士兵投降,算荣归故里吗?错,妻子鄙夷让他们生不如死

(日本耻感文化)

耻感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核心精神,在美国人著述的《菊花与刀》一书中有明确阐述。

所谓的耻感文化,其实是东方儒家文化延伸的一种日本文化产物。

在这种文化中,最核心的定义从不是自己的感观,而是别人怎么看、怎么说,怎么议论。

人的行为,被大众思潮,甚至集体意识所左右,最后陷入了一种集体意识之中。

这样的集体意识下,所有人的思绪都被大众意识所左右,进而被诸多外在社会因素和标准规范制约下,成了思维定势。

敢于冒犯集体意识,甚至反对集体意识就是应该被鄙夷的人。

由此,才有在军国主义思潮涌动下,成长起来的昭和日本人那特有的服从精神和悍不畏死的盲从。

所有的日本军人,在这思潮涌动中,就如流水线中下线的产品一样,一个个大同小异,缺乏个人思想,缺乏个人主张,心中唯有天国皇权,唯有日本的军国主义事业。

日本士兵投降,算荣归故里吗?错,妻子鄙夷让他们生不如死

(流水线下的日本人)

如此思维方式,不仅仅在军中流传,甚至在日本民间也有无数的拥护者。

当时的日本人,有一个算一个,有那个没有被这思潮所左右的。

也因此,才有日本军人回国之后,妻子对于他们的那奇葩待遇出现。

本身日本军人,在回国之前已经备受耻感文化内心意识的谴责。

以为回家能受到安抚。

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以温良恭俭让著称的日本女人,反而对他们大为冷淡。

从妻子的视角看自己的男人,左看右看都不像成功者,反而是一个失败者。

对于妻子而言,一个回到家的男人,不如一个敢于切腹自尽,效忠天皇的男人值得尊重。

一致的意识形态,错位的夫妻关系,和不可调和的矛盾成了战后日本,无数家庭的矛盾根源。

日本士兵投降,算荣归故里吗?错,妻子鄙夷让他们生不如死

(回家不如自杀)

这一切,除了需要时间的安抚,还需要外界强制影响。

如果不是美国太上皇麦克阿瑟对日本的国民性改造,估计无数日本家庭都会带着耻感文化这个标签,分崩离析成为陌路人。

但太上皇麦克阿瑟的感化,只能感化一部分人,还是有为数不少的坚定妇女,一直坚守自己的信条和价值观。

日本士兵投降,算荣归故里吗?错,妻子鄙夷让他们生不如死

(麦克阿瑟改造日本)

最后才有无数的日本退伍军人,最后衣不遮体、露宿街头,成了流浪汉,有家不能回。

何靖国屎社中那被供奉的切腹者相比,他们的结局,更加悲惨。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咋的不都切腹咧。

为了天皇的荣光,活着干嘛。

今日的日本,在经历过昭和男儿热血时代之后,通过日本妇女的贡献渡过了美国占领期。

最后再美国改造下,经历过平成平成废物,令和伪娘,终于成了一个虽还有耻感文化,却没有了军国思想的国度。

日本士兵投降,算荣归故里吗?错,妻子鄙夷让他们生不如死

(日本妇女拯救日本)

这个国度,充斥着特殊的出口品,还有伪娘。

他们依然强大,但是那张牙舞爪的绳索却被掌控。

男儿、废物、伪娘,一出国民性进化史,何尝又不是干爹的深情厚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