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冈仁波齐》超越世俗定义的信仰之光和虔诚之旅

作者:行梵行
《冈仁波齐》超越世俗定义的信仰之光和虔诚之旅

关注行梵行,专注原创

《冈仁波齐》超越世俗定义的信仰之光和虔诚之旅

我一步一步向山上走。雪一片一片往下落。

《冈仁波齐》,当我敲下这几个字的时候,内心不禁一颤,无数朝圣的画面,雪山、蓝天、雄鹰……从眼前划过,这不单单是一部纪录片或电影,而是让你有机会瞥见超越世俗定义的信仰之光和虔诚之旅。

冈仁波齐被誉为神山之王,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再加上它特殊的“金字塔”外形,与周围的山峰迥然不同,让人不得不充满了惊叹和虔诚。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游客、旅行家在此转山,舒缓心灵,祈福人生,寻找内心的净土。

《冈仁波齐》超越世俗定义的信仰之光和虔诚之旅

此处朝圣的队伍由10个普通藏族人和一个孕妇组成,如果加上新生婴儿则正好为12,这一数字正好是藏历一年的月份,由此便具有了圆满和轮回的意味,也悄然被赋予了一种虔诚与纯净的寓意。

11个成人,用磕长头的方式,带着新生儿,从家出发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冈仁波齐朝圣。

从芒康县普拉村一路到拉萨,再到冈仁波齐,他们经历了生老病死、雪崩石头滚落、撞车等无常的作弄,看似要发生戏剧性的转折或冲突,然而现实的故事十分自然、平淡、真实。

他们每天重复着:磕头、吃饭、诵经,睡觉,面对路途中不确定的波折、危险和磨难,甚至生死,在信仰面前都是擦伤。

11人的朝圣队伍是一个和谐整体,目标一致, 互相帮助、协调一致,是所有人朝圣的统一展现。

《冈仁波齐》超越世俗定义的信仰之光和虔诚之旅

他们每个人走路的姿态都有些相似,甚至包括孕妇和小女孩,在朝圣时她们跪拜的样子,从背后看去与男人们竟是有八九分相同的。

这是因为磕大头的姿势并不是在这一年多的朝圣途中能练就的,而是经年累月的积累而成,使得这个动作深深扎根在他们身体里,自然而然地做出来,外人很难复制。

在真实的场景里,一群真实的人被镜头记录下来,他们的一举一动中都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在这种真实的冲击下,一切虚假都如泡影般不堪一击,你将体验到视觉和心灵的双重洗礼,一种强大的力量便由此形成,若星星之火燎原。

关键词:

一个起点,一个时间,一个终点, 一条路,一些人物,一生、一死。

短短的几个词,浓缩在这次朝圣之旅中,也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里程碑和刻度表。

《冈仁波齐》超越世俗定义的信仰之光和虔诚之旅

“一个起点”——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

11个朝圣者一起出发,走到村口,没有锣鼓喧天的欢送仪式,没有执手相看泪眼的恋恋不舍,没有无语凝噎的千叮万嘱,没有任何情绪的外放,就像平常出门一样。

送行者只有“一路平安”,没有寒喧和叮嘱、没有仪式和口令。

起点是,每个人不约而同地,陆续地、突兀地、但又自然地扣上手掌和木板,身体直直扑出去,趴倒,额头抵住地面,磕下了漫长朝圣路上的第一个长头。

在穿插四季的自然景观中,队伍旁边还时不时伴随着呼啸而过的大卡车、轿车,但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前进的脚步,仿佛他们的时空是独特存在的,他们的虔心不被外界的事物所摇动。

《冈仁波齐》超越世俗定义的信仰之光和虔诚之旅
《冈仁波齐》超越世俗定义的信仰之光和虔诚之旅

“一个时间”——诵经

他们不急于赶路,累了就休息,睡醒就上路,时间计划随着变化的不可预知的事件而变化,一切都在遵循内心的指引和自然的安排。

晚上的黑帐篷里,为了保护女孩被石头砸了脚的仁青晋美,说:“我真倒霉,石头偏偏砸在了我的腿上,我没有做过坏事,我父亲也没有做过,我们都没有做过坏事,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他之所以走上朝圣之路,是为了亡者祈福,因为去年家里建房子的时候,死了两个人。

长者杨培说:“你这样来朝圣的行为很好,朝圣的过程中不要去祈祷自己安好,而是要去祈求众生吉祥、平安喜乐……我们开始念经吧!”

于是,这一天同往常一样,在诵经声中结束。

他们单纯而坚定地跪拜,生命的每一刻都是修行,都是合适的安排,所有外界的风吹雨打都没有打断每晚这个时间点的诵经。

当一个人的格局不仅仅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上,而是希望周围的所有人都可以生活的很好,那么在他未来的人生中,不论遭遇什么不公,他都可以坦然面对,不去抱怨,而是用一种大格局的观念去宽恕自己,体谅他人。

《冈仁波齐》超越世俗定义的信仰之光和虔诚之旅
《冈仁波齐》超越世俗定义的信仰之光和虔诚之旅

“一条路”——跋山涉水

在一片水淹没了公路的路段,他们脱掉厚重的外套,手掌扣上木板,身体直直扑到水里,身旁溅起水花,长头磕过半身的水洼……

他们没有抱怨、没有退缩,而是喜悦,似乎沐浴着甘露、感受着欢乐。

途中,拖拉机被躲避卡车的轿车撞翻,倒在路边的护坡下,拖拉机车轴撞断无法修理。

他们没有与肇事司机争论或抱怨,没有索要任何赔偿,接受了轿车车主说车上有个病人着急赶路的说法,善良地提醒车主注意安全,尽快赶到拉萨。

他们丢下被撞坏的车头,几个男人拉着装有全部物资的车厢向前走……停下……原路走回石头标记的起点,拿起自己的手板磕到车厢,补磕长头,反复折返,继续朝圣。

快走到海拔5000米的米拉山口时,男人们已经耗尽力气,女人和老人都上手帮忙推车,所有人一起唱着歌,脚步轻盈而坚定地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峰。

《冈仁波齐》超越世俗定义的信仰之光和虔诚之旅
《冈仁波齐》超越世俗定义的信仰之光和虔诚之旅

“一些人物”——蚂蚁、毛驴、老人

蚂蚁:村里的屠夫在过泥泞的山路时,他忽然停下趴在地上良久,因为要让眼前一只蚂蚁先过去。他觉得自己杀了很多牛,业障深重,于是戒酒,加入朝圣的队伍。这只蚂蚁与牛与人无异,就是简单地对生命的尊重。

驴子:遇到一对拉车带着毛驴的朝圣夫妻,他们请夫妻二人吃些东西,问为什么不用驴拉车厢,磕头的丈夫说,他舍不得,他眼中驴子就是自己的家人,只有在上坡的时候拉不动,才用驴子。

老人:路遇一位当地的老人,说他们有些人磕头走的步子太多、姿势不对、不能绑红头巾、磕头没有碰到地上等等细节,他们虚心接受。当晚,老人热情的奉上食物和酒水,并送了一件朝圣用的皮袄,隔日他们为老人耕地,镜头中老人感叹年轻人耕地“太快太急”……

女房东:他们抵达达拉萨后,决定留下来打工挣路费。女房东身体不好,无法去神山朝圣,说你们能替我磕一万个长头,住店钱就省了,于是他们白天去建筑工地赶活,给人擦车洗车,晚上去大昭寺一起给那位女房东磕足十万个长头,走的时候,女房东和蔼的问,你们工钱都拿到了吗?他们憨憨地回答,拿到了,继续上路 。

《冈仁波齐》超越世俗定义的信仰之光和虔诚之旅
《冈仁波齐》超越世俗定义的信仰之光和虔诚之旅

“一生”——丁孜登达

途中,怀孕的妈妈生完小孩,几天后就跟随着同伴一起磕头,没有调理身体、没有坐月子,在我们眼中的大事,对于朝圣来讲都是浮云,如果孩子哭了,她就爬上拖拉机的货箱里喂奶。宝宝的名字叫丁孜登达。

丁孜登达是幸福如意、长命百岁的意思,小宝宝的降生象征着信仰理想和生的希望

《冈仁波齐》超越世俗定义的信仰之光和虔诚之旅

“一死”——杨培

死亡,对于世俗的人来说,是人生中不能承受,也难以面对的不幸和悲痛,但是又无法逃脱。

然而,长者杨培抵达冈仁波齐后,在一个熟睡的夜梦中离开了人世。

对于虔诚的信徒,领队人杨培的死在神山脚下,是幸运的,是一种福气和幸运,他的业力已经与圣山连在一起了,没有哭泣,没有哀痛,自然平静,没有过多的悼念和悲伤,而是祝福和祈祷,是一种对自然及信仰的尊重与膜拜。

有不少人抵御不了高的海拔和恶劣天气,转着转着去世了,生和死都是朝圣路上的一种常态,la ma为他超度,雄鹰为他念经,神山的蓝天白云成为了他的新家,一座玛尼石堆、一些烟灰送别。

磕头前行,风餐露宿,甚至不惜搭上了自己的生命,只为前往神山朝拜,途中拉货箱的车头被撞断车轴、半路婴儿出生、到冈仁波齐杨培离世……信仰和生存,都是生活,都是修行。

转山结束后,一片白茫茫的大雪成为画布,他们星星点点,继续匍匐向前……

《冈仁波齐》超越世俗定义的信仰之光和虔诚之旅

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弃理想和信仰,热爱生活,我们都在路上。

想起路上他们哼唱的一首歌:

“我一步一步向山上走,雪一片一片往下落。

在雪花与我约定好的地方,我想起了我的母亲。

我们都有同一个母亲,但是命运却不一样。

命好的那个做了la ma,命不好我走向远方……”

《冈仁波齐》超越世俗定义的信仰之光和虔诚之旅

这些朴实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窥见信仰

《冈仁波齐》超越世俗定义的信仰之光和虔诚之旅
《冈仁波齐》超越世俗定义的信仰之光和虔诚之旅
《冈仁波齐》超越世俗定义的信仰之光和虔诚之旅
《冈仁波齐》超越世俗定义的信仰之光和虔诚之旅
《冈仁波齐》超越世俗定义的信仰之光和虔诚之旅
《冈仁波齐》超越世俗定义的信仰之光和虔诚之旅

亲爱的读者:

我在很多文章都倡导谨慎、谦卑、恭敬、善良和慈爱,请随时留意自己的言行,尤其是一些教句,不要拿来装点自己的无知,不少人总会大言不惭,对未知的、未见的、未亲身经历的事情或人,充满不屑一顾的鄙夷和蔑视,充满高谈阔论的批判和标榜,我会善良的提醒你,有些故事是有灵性的,有些教句是要敬畏的,当你无知无畏地选择践踏时,终有一天果报会加诸于你自己身上,真实不虚。

《冈仁波齐》超越世俗定义的信仰之光和虔诚之旅

一位朋友的关注,头像正是冈仁波齐,前几天就想写了,迟迟没有动笔,几个相关的信息出现,我想也是一种召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