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拖鞋蘑菇成为丹东的"新名片"

作者:河湖客户向东

蘑菇,又称滑菇、光帽磷伞、珍珠菇,是丹东人餐桌上常见的菜肴。目前,丹东蘑菇已成为农民的"摇钱树"。1月29日,记者从辽宁丹东检验检疫局获悉,2017年丹东区共有6家食用菌出口企业,罐头菌出口共161批次,1478吨,价值343.62万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70%以上。

据了解,附着在蘑菇伞表面的粘性物质是一种核酸,其主要成分不仅对人体的能量和脑力有很大的好处,而且具有刺激淋巴细胞生长、抑制肿瘤、癌细胞的作用。

近年来,蘑菇在东北三省得到广泛推广,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良好渠道。同样的蘑菇,但丹东的蘑菇在同一种产品中脱颖而出,丹东的"新名片"。"丹东关店地区是蘑菇的第一产区,温度和湿度都与蘑菇的生长非常一致,那里的蘑菇形状更饱满,而且没有异常的蘑菇,所以在同一种产品中具有优势。凤城某罐头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崔丽源告诉记者,丹东出口蘑菇已有30多年的历史,1987年丹东向日本出口蘑菇,出口量超过3000吨。多年来,我市香菇产业已形成由种植、生产加工、出口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目前,丹东蘑菇产品不仅有国内订单,产品还远销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虽然丹东蘑菇越来越火爆,订单不断,但巧女煮饭难,蘑菇生产力不足,让香菇产业发展面临困难。崔丽源介绍,随着农副产品的增加,农民有更多的种植选择,往往效率高,种植周期短的农产品更容易被农民接受,而蘑菇的生长周期需要十个月的周期,收入无法与其他农产品相提并论,导致种植者越来越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的业务已经开始做自己的种植基地,但蘑菇不适合大规模种植。目前,企业面对飞单根本不敢接货,原材料不足制约了蘑菇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崔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