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消灭敌人也是错?为何说基辅战役是德军二战时期的一大败笔

对于基辅战役是二战历史上也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包围歼灭战,德国消灭当时苏联三分之一的前线防御力量,并没有错,其战术构想完美程度和歼敌数量,完全可以跟人类历史上第一场大型包围歼灭战长平之战相提并论,纵观两场战役,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德军使用的是坦克,而秦国使用的是骑兵。

但战术的完美,并不意味着战略性的完美,这也就是笔者要用中国战国时期的长平会战与德国的基辅会战进行并列比较的原因,人类历史第一场大型包围歼灭战,长平之战是当时秦国和赵国堵上国运的命运对决是到了非打不可的地步,上党是韩国的无主飞地,基辅当时是苏联的无主飞地,“尽得上党得天下”这句话可以显示当时这块战略飞地的重用性。

消灭敌人也是错?为何说基辅战役是德军二战时期的一大败笔

而二战时期德国面对基辅这座城市,其战略位置明显要低于当时德国既定目标莫斯科了,德军当时的战略安排是速战速决,因为德国是中等面积国家并非苏联那样超级大国,拥有极深战略纵深,和极多的人员战备资源。但是当时德国的元首希特勒,在得知其基辅这块无主飞地包围着80万苏联红军之时,希特勒心动了,他迟疑了,最终下达了历史上最戏剧性的命令,希特勒命令当时已经距离苏联首都莫斯科咫尺之遥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紧急调转方向,加入到合围苏联80万大军基辅会战之中,而德国高层这一决定虽然在战术意义上十分完美,但在战略意义目标上,德国可以说临时上做出了重大变动,一场由战略意义支配的战术的战争,转眼间变成战术意义上支配战略格局的战争,一字之差颠倒乾坤,使得1941年的夏末苏联可以缓口气,重新进行对莫斯科,高加索,斯大林格勒一线集结兵力,做好全面防御准备。

消灭敌人也是错?为何说基辅战役是德军二战时期的一大败笔

随着1941年秋天即将结束,秋叶即将凋落殆尽之时,德国前线一名士兵一阵寒颤打出喷嚏之后,历史的年轮,胜利的天秤已经悄悄的倒向苏联那边,二战东线的战场主导权已经不完全在德国人的手里了。苏联严冬将至,德军依然夏服裹身,但德军统帅意识到这一点时,一场苏联40年不遇暴风雪就已经席卷而来,伴随着暴风雪的还有一阵阵苏联T34坦克轰鸣声,一群群冻得连枪都拿不稳的德国士兵,被苏联的战车碾压得粉身碎骨,德军恐慌着,叫喊着,如同在当时保卫基辅80万苏联红军一样任人宰割,而苏联80万大军的损失是有意义的,而德国集团军在莫斯科城下,惨败是毫无意义的,每一个士兵的损失都在消耗着德国精血,直到流干为止。

消灭敌人也是错?为何说基辅战役是德军二战时期的一大败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