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万历皇帝真的被文官逼迫,不能决定立储一事?他是有别的心思

说起明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不知道大家对他的印象怎么样?可能不少人都知道他30年不上朝的事,后来证明他确实是行动不便,加上不耐烦那些大臣,才做出了30年不上朝这样惊人的事情。也因为这件事,对于万历的评价一直饱受争议。其实不仅如此,明末三大案和国本之争也和他离不开关系。

万历皇帝真的被文官逼迫,不能决定立储一事?他是有别的心思

万历亲政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和大臣的争斗一直围绕着立储一事展开,这就是国本之争。“国本”二子代表的就是太子,古代一直有“太子者,国之根本”的说法。从表面上来看,就是万历偏爱皇三子朱常洵而不喜皇长子朱常洛,所以他想立朱常洵。大臣们立足“立嫡立长”的祖宗礼法,一步也不退让,就是要万历立朱常洛,双方就围绕着这个问题斗争了15年之久。看到这里,大家的心里可能有个疑问,皇帝真的想要立谁当太子,还要经过大臣的同意?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对于一个真正掌握实权的皇帝来说,立谁当太子不过是他一句话的事。像什么嫡庶之别和长幼有序等说法,通通不管用。顶多只会给皇帝带来一点麻烦,但他拥有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加持,能把他怎么样?

万历皇帝真的被文官逼迫,不能决定立储一事?他是有别的心思

如果万历真的铁了心的想要立皇三子朱常洵,他大可以把朱常洵的生母郑贵妃立为皇后,这样朱常洵就成了嫡长子,正好王皇后膝下无子,脾气也不怎么样,他怎么就不这么做?种种迹象表明,万历明面上装作要立朱常洵,背地里却有其他打算。他打算的就是借助立储一事,分化文官集团,这才是国本之争的真正目的。当时的文官集团,内部斗争已经趋于白热化,朝堂之上乌烟瘴气,加之万历手段差了点,所以文官集团和他对着干是没问题的。就这一点来说,万历比他爷爷嘉靖帝差远了。嘉靖帝一边炼丹修仙,一边处理政事,照样把严嵩等官场老油条玩弄于股掌之间。

万历皇帝真的被文官逼迫,不能决定立储一事?他是有别的心思

可是他小看了这帮文官,他们已经吸取了“大礼议事件”的教训,谁也不去当出头鸟。就是一口咬定“立嫡立长”的祖宗礼法,光明正大的对抗皇权。哦不,准确的说,是对抗万历企图破坏祖宗礼法的用心。在“大礼议事件”中,文官集团分化成两派,一派是以首辅杨廷和为首的“护礼派”,一派是以张璁为首的“议礼派”。双方就嘉靖帝要不要改认亲爹这个问题争论不休,实际却是新皇派系和旧派系的争斗,最后新皇派系大胜,嘉靖帝成功把持大权。

万历皇帝真的被文官逼迫,不能决定立储一事?他是有别的心思

万历也想效仿他爷爷,培养出一批真正效忠自己的文官。可惜如意算盘还是打输了,东林党人一个比一个狡猾奸诈,在不明形势的情况下,都抱团行动,以集体和大义的力量让万历吃瘪。国本之争的结果,是万历认栽,在万历二十九年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也没能培养出真正效忠自己的文官集团。

万历皇帝真的被文官逼迫,不能决定立储一事?他是有别的心思

不过后来万历的孙子天启帝朱由校完成了他的心愿,朱由校重用魏忠贤,以宦官集团来对抗文官集团。同时也给了魏忠贤极大的权力,让他呼风唤雨,门下聚集了不少没脸没皮文官。只不过这样一来,明末的官场基本可以说完蛋了,一群唯利是图不顾家国大义的人,能治理好这个国家吗?等到闯王李自成和满清八旗兵攻入北京城的时候,他们自然不会挺身而出。既然能为老朱家卖命,那换个主子自然也可以,反正他们也不会有心理负担。

继续阅读